夫妻缘分深浅:免费在线测算www.jixiangqiming.vip:-酒店戏水池回水管吸住女童大腿致其身亡,谁该担责?律师解读

adminddos 1 0

​​近期,在西双版纳景洪一家酒店发生一场悲剧……6岁女童悦悦(化名)在酒店水上乐园戏水时,被回水管吸住大腿,最终不幸溺亡。

据媒体报道,这片水上儿童乐园位于酒店客房附近的温泉区。悦悦的母亲林静(化名)说,报团时,旅行社极力推荐这家酒店,最大卖点就是有温泉和配套儿童游乐设施。

7月18日,在与酒店合作的“儿童水寨”戏水池玩耍时,悦悦左腿陷入回水管被牢牢吸住。母亲林静(化名)发现女儿已经置身水下,她立刻冲入水中,想要扶起悦悦,但用尽全力也扶不起来,这才发现悦悦整条左腿被吸入回水管中牢牢卡住,身体后仰,头淹没在水下。

悦悦的母亲虽在身边并第一时间施救,与多人合力仍未能将孩子救出,最终悦悦不幸溺亡。

对于此事,网友认为诸多问题引人质疑:事发时“儿童水寨”既无救生员在岗值守,监控设备也形同虚设;先后到场的两名工作人员不熟悉回水泵操作;经测量,回水管直径达27厘米,深95厘米,上面覆盖的白色塑料格栅脆弱易碎裂;且回水管位于滑梯与平台扶梯中间区域,喷泉持续喷水遮挡视线,周围无回水口提示……

那么,若认定酒店、旅行社、运营方等存在过错,责任比例如何划分?家属可主张哪些赔偿?儿童戏水池的救生员、监控设备等方面,是否存在国家或行业规范?同类事件常发,酒店安全管理是否存在漏洞?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金诚同达(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云燕律师的专业解读!

1、针对6岁女童命丧酒店戏水池事件,若认定酒店、旅行社、温泉运营方等多方均存在过错,责任比例如何划分?女童家属可主张哪些赔偿?

张云燕:在此事件中,酒店、旅行社及温泉运营方可能因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而构成共同侵权,需根据各自过错程度承担按份责任或者连带责任。具体责任划分,结合以下因素综合判断:

温泉运营方责任:新闻中出现温泉区域收银员的角色,推测该戏水池应单独购买门票。在此假定下,温泉运营方作为场所经营者和直接管理者,如果根据后续调查结果,显示存在未确保戏水池设施安全(如格栅盖网破损未及时更换)、未配备救生员、安全员或事发时无人在岗(尤其晚餐时段无人值守)、缺乏应急工具(如专用扳手)等行为的,会被认定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的安全保障义务,过错程度较高,或承担主要责任。

酒店方责任:假定酒店方将温泉区交由温泉运营方合作运营,若其未审核合作方资质、未监督戏水池设施安全,酒店方作为经营场所的所有者可能承担次要责任。当然,酒店和运营方之间的责任划分,具体还应取决于双方之间的合作模式和最终的调查结果,也不排除酒店承担主要责任的可能。

旅行社责任:若其推荐酒店时未核实安全资质或夸大宣传安全性,可能因虚假宣传承担部分责任。

关于损害赔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第一款“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有关规定,在此次事件中,女童家属有权主张的赔偿费用,主要包括医疗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和一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2、目前针对儿童戏水池这类公共场所的安全标准,在救生员配备、监控设备安装及使用等方面是否有明确的国家或行业规范?若存在不足,应如何从法律层面进行完善?

张云燕:《体育场所开放条件与技术要求 第一部分:游泳场所》(GB 19079.1-2013)对游泳池场地、设施设备条件和安全保障措施作了一定的规范,比如“游泳池内的排水设施应设置安全防护罩”“游泳池水面面积在250㎡以下的,应至少设置2个救生观察台”“水面面积在250㎡及以下的游泳池,应至少配备游泳救生员3人”等,但儿童戏水池,实践中常被归类为“水上娱乐设施”,导致监管存在一定的模糊地带。此外,该标准仅规定“可选择在游泳区域安装公共安全监控摄像系统”。

建议增加对涉水儿童区域进行专项规范。比如,强制要求所有涉水儿童区域(无论面积)至少有1名持证救生员在岗且换班需无缝衔接;涉水儿童区域必须使用防吸排水口及定期更换盖网;明确设施每日安全巡检制度,留存记录备查;应急工具(如扳手)必须固定放置于明显位置;同时,要求安装无死角监控,且监控室需24小时专人值守等。

3、类似事件频发,是否反映出酒店行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的普遍漏洞?监管部门是否应加强对亲子场所的安全检查和处罚力度?

张云燕:酒店行业安全事故频发,此类事件的发生绝非偶然,暴露出该行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漏洞。部分酒店为降低运营成本,存在安全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员工培训流于形式,如本案中工作人员不熟悉阀门操作。在监管层面,同样存在短板。现行的检查大多侧重于“证照是否齐全”,而对于“设施是否有效运行”等关键环节关注不够。部分地区检查频次较低,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置动态安全风险。

安全无小事,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议从以下方面强化监管:一是开展常态化突击检查。文旅、市场监管等部门需对亲子场所等重点区域开展“双随机”检查,重点排查排水系统是否畅通、救生员资质是否合规等关键内容,确保安全设施正常运行。二是升级处罚措施。对发生安全事故的企业,除依法进行罚款外,应将其纳入信用黑名单,并限制或暂停其承接亲子类项目,以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倒逼其重视安全管理。三是建立强制保险制度。要求亲子场所等重点经营场所投保高额公众责任险,以增强其风险承担能力,确保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对受害者进行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