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营收下滑,根源在于近年来内外部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外部,零食折扣店扩张、电商冲击,分流其近半食品类业务,且四川地区食品日用品消费趋缓。内部,门店结构优化关闭低效店,变革缓慢,短期内拖累营收,线上业务虽发展但未充分补足缺口,亟待变革破局,但对红旗连锁这样的企业战略调整并非易事 。
★
红旗连锁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
红旗连锁8月7日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7.3%至48.08亿元。这一数据受到市场重点关注,自2012年8月上市以来,这家四川零售企业在13年间凭借加密门店、优化供应链、拓展线上业务等举措,保持着营收持续增长的态势:2012年全年营收39.05亿元,2013年增至44.37亿元,此后逐年上扬,2024年上半年仍实现51.86亿元营收,同比增长3.67%。此次是其上市以来首次中报营收下滑,13年的增长态势出现转折,在零售市场的发展之路上面临新的挑战。

★
核心财务:增长转折显现,业绩承压明显
上市13年来始终保持中报增长的红旗连锁,此次营收下滑值得关注。2024年增长已显放缓,当年全年营收101.23亿元,同比微降0.09%,净利润下降7.12%,为上市以来首次年度营收与净利润双降。2025年上半年下滑幅度有所扩大,反映出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业绩压力。
占比近50%的食品类市场份额受到零食折扣店和电商的双重影响,是营收下滑的重要原因。不过,红旗连锁通过成本管控(三项费用下降6.5%,单店人力成本降低19%)、供应链优化(直采率65%,生鲜毛利率31.7%)、盈利结构调整(自有品牌贡献32%毛利,非商品收入占比18%)等方式,实现了净利润的增长,展现出一定的经营韧性。
★
门店运营:调整优化进行时,增长动力待提升
门店运营方面,红旗连锁采取了收缩与提质并行的策略,但营收增长动力仍需加强。截至2025年6月,门店数量稳定在3000余家(成都及周边占90%),较去年同期减少655家,主要关闭了郊县低效门店。调整后,核心商圈店月坪效达3800元,超过行业平均水平,通过“前店后仓“模式,川南地区配送成本降低34%,乡镇门店渗透率提升至28%,运营效率有所改善,但尚未扭转营收下滑趋势。

线上线下融合取得一定进展,线上销售占比从3.7%提升至12.4%,抖音直播销售额超10亿元,“直播间专供商品+到店核销“模式带动门店客流量增长40%。但线上订单占比仍不足15%,线上渠道对营收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
行业竞争:折扣超市带来压力,市场格局调整
2025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但零售业景气指数有所下滑,商品经营类表现较为平淡。四川地区虽受“以旧换新“政策拉动,家电、通讯器材等品类增长,但食品日用品消费趋于谨慎,对以食品为主营的红旗连锁形成一定影响。
折扣超市的快速发展给红旗连锁带来了竞争压力。以“零食很忙”“赵一鸣零食”为代表的本地折扣店,凭借价格优势在食品市场占据一定份额。这些折扣超市通过集中采购、简化运营等方式降低成本,部分食品类商品价格具有竞争力,分流了部分客群。受此影响,红旗连锁食品类营收同比下滑9.2%,市场格局的调整对其增长态势形成挑战。
红旗连锁在四川地区网点密度达1.2家/平方公里,应急保供能力较强,主城区门店复购率68%,区域市场基础仍较稳固,但在市场竞争中需进一步强化优势。

★
供应链与技术:升级逐步推进,成效有待释放
供应链数字化升级和技术赋能是红旗连锁的重要发展方向,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推进中,成效有待进一步释放。启动 “531” 供应链规划后,依托红旗云大数据平台,库存周转效率提升 18%,但受 SKU 优化(砍掉 28% 长尾商品)影响,存货周转天数从 82 天增至 375 天(可能存在数据统计口径差异)。直采体系覆盖多地基地,建立起高效冷链通道,生鲜配送时效缩短至 12 小时,供应链效率持续改善。
技术应用方面,推出 “黄果兰” 中高端超市和 24 小时智能店,引入掌静脉支付、人脸识别等技术,年轻客群占比从 25% 提升至 31%。与支付宝合作推出 “碰一碰” 会员数字化服务,沉淀 23 万私域流量用户,复购率提升 12 个百分点,技术对运营的支撑作用逐步显现。

★
风险挑战与应对策略:直面问题,积极布局
营收下滑的出现,让红旗连锁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发展中的风险挑战。商品结构上,食品类占比近 50%,受价格竞争影响较大,需要引入咖啡、餐食等即时消费品类丰富结构。线上业务增长存在瓶颈,“最后一公里” 配送成本较高(占线上营收 18%),制约线上业务拓展。区域依赖度较高,四川地区营收占比超 90%,全国化扩张受供应链半径限制。
针对这些问题,红旗连锁积极布局应对策略。产品矩阵方面,推出 “红旗优选” 预制菜系列,切入家庭餐饮市场,目标 2025 年自有品牌营收占比提升至 25%;试点 “超市 + 餐饮” 业态,引入现制烘焙和咖啡服务,提升客单价。线上线下一体化方面,与美团、饿了么合作推出 “1 小时达” 服务,计划 2025 年底实现全部门店覆盖,目标线上销售占比突破 20%;开发 “红旗生活” APP,打造区域性生活服务平台。供应链方面,建设川南生鲜加工中心,将直采比例提升至 80%,降低采购成本;探索 “农超对接 + 文旅融合” 模式,设立 “乡村振兴专柜”,申请政府补贴覆盖部分物流成本。
★
行业对标与未来展望:立足区域,寻求突破
从行业对标来看,红旗连锁单店日均销售额约 4380 元,在区域市场具有一定效率优势,但全国化进程相对滞后,面对市场竞争需持续提升抗风险能力。估值方面,当前市盈率 14.33 倍,低于永辉(18 倍)和(16 倍),净利润率 5.84% 高于行业平均(3.2%),显示出市场对其区域经营能力的认可,但营收下滑也带来了一定的信心影响。
总体而言,红旗连锁上半年营收出现上市 13 年来的首次中报下滑,2024 年的年度业绩波动已显现端倪。“收缩规模、提升质量” 的策略在成本和效率上取得一定成效,但未能完全抵消市场竞争带来的压力。未来,若能加快战略落地,实现线上销售占比和自有品牌占比的目标,有望逐步改善经营状况,在区域零售市场持续巩固优势地位,不过这一过程仍需面对诸多挑战,需要自内向外的战略调整,这一点并不容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