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佳人姻缘:在线测算运势www.jixiangqiming.vip:-二季度基金对寒武纪态度出现分歧

adminddos 5 0

记者丨雷晨

编辑丨张伟贤

8月14日,再度大涨10.35%,盘中最高价达985元/股,市值一度突破4000亿元大关,年内累计涨幅57.11%,成为A股半导体板块当之无愧的“寒王”。

尽管此前市场关于“50万颗订单、2026年收入300-400亿元”的传言已被公司辟谣,但资金热情丝毫未减。

记者注意到,这一轮暴涨背后,是市场对国产AI算力替代的强预期,叠加资金对中报业绩的博弈,以及政策催化下的情绪共振。

然而,从二季度机构持仓来看,基金公司的持股数据虽然滞后,但是已经体现出了一定“畏高”情绪,市场分歧正在加剧。

辟谣难挡上涨

8月12日晚间,寒武纪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称,公司关注到网上传播的,关于公司在某厂商预定大量载板订单、收入预测、新产品情况、送样及潜在客户、供应链等相关信息均为误导市场的不实信息。

尽管公司对市场传闻的“50万颗订单”作出辟谣,却依旧未能浇灭投资者热情。

8月13日盘中,寒武纪股价创868元新高,截至收盘报860元/股。14日,寒武纪股价续创新高,市值一度突破4000亿元大关,截至收盘报949元/股,市值回落至3970亿元。

有机构分析师对记者指出,寒武纪股价的持续上扬,首要推动力来自于国产替代的大趋势。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半导体产业作为科技发展的基石,国产替代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AI芯片领域,寒武纪凭借其在技术研发上的先发优势,成为国产替代的核心力量。

政策层面,国家对半导体产业尤其是AI芯片的扶持政策接连出台,提升了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预期。

股价狂飙的另一则催化因素,源于市场对寒武纪定增方案获批的乐观预期持续升温

此前寒武纪发布了定增方案调整、定增预案修订稿及定增审核问询函回复等一系列公告,定增募集资金总额从不超过49.8亿元,下修调整为不超过39.9亿元。

募资用途方面,20.54亿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14.5亿元用于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4.8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有券商认为,该公司定增下修募资总额,股权稀释减少,顺利完成概率有望提升。公司新一代产品提升方向初现,竞争力提升值得期待。

但回顾历史,许多热门股票在经历股价狂飙后,往往容易出现大幅回调

寒武纪当前的高股价无疑蕴含着较高的风险,其市盈率(TTM)处于高位,截至14日收盘达3058.57倍,反映出市场对其未来增长预期已经被充分定价。

基金出现分歧

2023年以来,AI行业经历了爆发式增长。

基金作为市场直接参与方,其持股变动体现了其对寒武纪未来表现的预期,具有先行指引意义。

尽管数据存在一定滞后性,但仍能从中窥探出,部分基金公司已现“畏高”情绪。

从今年二季度持仓数据来看,基金公司对寒武纪的态度呈现出复杂的一面。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有403家基金持仓寒武纪,持仓股数6301.03万股,占寒武纪总股本的15.09%。

具体来看,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ETF、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ETF的持仓股数最高,分别为1137.56万股、864.34万股、443.34万股,占寒武纪流通股(含锁定股)比例分别为2.72%、2.07%、1.06%。

分歧已经出现。二季度基金增持家数259家,占比64.2%;减持家数119家,占比29.5%;还有25家持仓比例未变。

增持基金中,嘉实上证科创板芯片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易方达上证科创板50成份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博时汇兴回报一年持有期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手笔最大,分别增持120.04万股、73.71万股、44.18万股。

减持方向,万家人工智能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夏产业升级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变动最大,分别减持13.52万股、8.44万股、7.5万股。

前述受访人士指出,部分基金在寒武纪股价持续上涨过程中,选择谨慎减持,反映出他们对股价过高可能带来的回调风险的担忧

复盘之后可以看出,从2020年算起,基金持股最多的时候是2024年二季度末的9777.88万股,而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其持股总数已经创下近两年低点,重归本轮AI上涨周期前的水平。

博弈中报行情

基金持股虽然回落明显,但是行业基本面却是强势依旧。

指出,2025年初,DeepSeek等国产大模型密集发布,掀起新一轮AI浪潮,显著推高算力需求。在GPU受限、模型需求激增的背景下,算力基础设施“国产化、自主化”建设迫在眉睫。

其中,AI芯片作为上游核心环节,因技术壁垒高、验证周期长、客户黏性强,呈现寡头格局,具备研发积累和系统集成能力的企业优势显著。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研究,中国AI Server市场预计外购英伟达、超威等芯片比例将从2024年约63%下降至2025年约42%,而中国本土芯片供应商在国有AI芯片政策支持下,预期2025年占比将提升至40%,几乎与外购芯片比例平分秋色。

前述机构指出,寒武纪作为少数具备云端AI芯片量产交付能力的厂商,已构建涵盖芯片架构、训练推理软件平台、整机系统的全栈方案,产品在互联网、运营商、金融等多个重点行业中落地。

市场当前最关注的,是寒武纪即将发布的2025年中报。

得益于智能芯片产品批量出货,该公司2024年业绩大幅改善,实现营业收入11.74亿元,同比增长65.56%;归母净利润-4.52亿元,同比增长46.69%。

2025年第一季度,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归母净利润3.55亿元,同比增长256.82%。至此,寒武纪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实现盈利。

财报中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存货的快速增长。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存货余额高达27.55亿元,环比增长近10亿元。同时,预付款项达9.7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05亿元增长374%。

受访机构分析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种“存货与预付款双增长”的现象,反映出公司对下游市场需求充满信心,正积极备货以应对预期中的订单增长,同时提前锁定上游关键原材料和技术服务,为持续生产研发提供保障。

研报预计,2025年寒武纪的AI芯片向互联网等商业客户的销售规模有望上台阶。

当前,市场逻辑已从“故事信仰”转向“业绩博弈”,长期国产替代的确定性,让资金选择“先上车再说”。

但是狂飙之后,需警惕其股价“杀回马枪”。中报行情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从过往业绩来看,寒武纪在盈利方面一直面临挑战。若中报业绩未能达到市场预期,股价可能面临较大的回调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