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9日至8月13日,顺德单日新增基孔肯雅热病例持续下降。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图
经过一个多月的“战斗”,乐从社区的居民觉得,蚊子“肉眼可见”般地减少了。
工作人员还是每天背着喷雾器,每天对一些卫生死角进行多次消杀。有7.2万常住人口的广东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乐从社区,是顺德此轮基孔肯雅热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截至目前,该社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超七百例。8月2日至今,该社区的单日新增病例保持低位,基本维持在个位数以内。
据广东省疾控局通报,截至8月9日,广东省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病例超9000例。当前,除了广东省,个别省份也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近期,全国多地疾控部门发布提醒,呼吁公众防范基孔肯雅热。
作为此轮基孔肯雅热疫情的核心区,自7月29日至8月13日,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单日新增病例持续下降,从单日新增408例下降至53例。据佛山市8月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当前,佛山全市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呈明显下降趋势,新增涉疫村居也稳步减少,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初步成效。

乐从社区常住人口7.2万人,有老旧小区、自建房、新建商品房等多样化居住形态。
从7月8日至8月14日,这38天,乐从社区都在向蚊子“宣战”。近日,澎湃新闻深入乐从社区走访,不少当地居民反映,蚊子确实肉眼可见地减少了。乐从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不能松懈,要警惕疫情反弹。
在这场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战中,乐从社区有何经验?

每天,工作人员都会对公园进行多次消杀。
从防治登革热到基孔肯雅热
在社区工作几年,28岁的潘远锋常被人说“老成”。
潘远锋是顺德区乐从镇人。毕业后,他进入乐从镇乐从社区工作。今年7月8日,他第一次听说有基孔肯雅热,“大家都很紧张”。
顺德区是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强区,是昔日的“广东四小虎”之一,2024年GDP达到4200多亿,位于顺德北部的乐从镇,是全国知名商贸强镇,拥有全球最大家具市场、全国最大钢材贸易市场、华南地区最大的塑料贸易市场。
据当地居民介绍,乐从镇腾冲社区的华侨众多,每年夏天,当地举行恳亲大会,不少海外的华侨会回来参加。第一例基孔肯雅热的患者来自腾冲社区,是从国外回来的。
腾冲社区就在乐从社区的旁边。潘远锋表示,出现基孔肯雅热后,大家也有点“蒙”,也有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基孔肯雅热,进而了解到这个病跟登革热有点相似。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均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无人传人,二者在病原体、症状、流行病特征等方面还是有所不同。基孔肯雅热患者会出现发烧、关节痛、肌肉疼痛、头痛、皮疹等症状。
由于一年里高温多雨的时间漫长,伊蚊繁殖快等多重因素,珠三角地区每年防治登革热都是重要任务。
潘远锋工作的乐从社区,是镇政府所在地,常住人口规模有7.2万人,有自建房、老旧小区、高层住宅小区等多样化的居住形态。特殊而复杂的环境,增加了防蚊、防登革热的难度。
潘远锋说,近年来,本地很重视防治登革热,但社区每年都有不少居民感染登革热。去年,乐从社区感染登革热上千人,病例较多。今年五六月,在基孔肯雅热出现前,社区的防治登革热工作就在推进中。
没多久,形势突然严峻起来。
7月8日,顺德区监测发现境外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本地疫情。7月11日,乐从社区确诊了第一例基孔肯雅热病例。7月13日,确诊病例累计18例。
相比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速度似乎更快。
乐从医院副院长何藻鹏表示,7月10日,出现第一例病例后的48小时内,因治疗需要,乐从医院迅速组建了4个感染院区。
7月15日下午,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首次通报基孔肯雅热本土疫情,从7月8日至当日,全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78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均为轻症病例。

进入公园前,值守的志愿者会给人喷驱蚊水。
社区防控的难点
虽全力防控,乐从社区的基孔肯雅热病例还是传播很快。
7月18日,社区单日新增病例达35例;自7月18日至8月2日,单日新增病例均在20例以上。最多的一天是7月19日,单日新增病例74例。
截至目前,乐从社区基孔肯雅热累计病例破700例,是顺德感染人数最多的村居社区之一。
据潘远锋介绍,早期,社区的主要工作是“入户”。乐从社区有2万多户,要在几天内完成入户全覆盖,是极大的考验。乐从社区工作人员仅有50余人,人手不够,就发动了志愿者,基本都是辖区的居民和学生。
62岁邝婉雯是乐从社区的居民,和女儿住在一栋3层自建房里。她说,顺德第一例基孔肯雅热病例就离她家300米,得知有疫情后,她格外重视防护。此前,家里的门窗就装有纱窗,室内很少有蚊子。为了防止万一,她还是坚持天天点蚊香、喷驱蚊水,睡觉时挂蚊帐。而且为了避免滋生蚊虫,她直接把富贵竹弃养了。
邝婉雯也是一名志愿者,他们一般2-3人一组,负责“入户”。主要工作是派发传单,做宣传;查看居民家的环境,清理积水及垃圾;若发现有发烧等症状的居民,立即报告社区。
在网络上,一些网友对入户提出了质疑,认为“天天上门”对居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干扰,也没有必要,不少居民都有抵触情绪。
邝婉雯说,乐从社区有不少老人,不少独居老人都不太愿意陌生人进门。如有一户是一对年逾七旬的夫妻,住4层自建房,明明室内亮着灯,但就是不开门。经过软磨硬泡,对方才开了门。志愿者们笑着和他们沟通,并打扫了家里的积水和垃圾,这对老夫妻才放下戒备,原来他们知道家里卫生状况不过关,有顾虑,才不愿意开门。
因经常上门,邝婉雯也被居民质问,“你们不放心我们吗,(卫生)已经做得很好了。”邝婉雯表示,面对这些情况,志愿者没有好的办法,只能软磨硬泡,想法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
更大的考验在于,清理水生植物以及祭祀茶杯。
一只雌性伊蚊一次就会产卵约200个,在水中孵化,繁殖速度极快。清理积水是防治基孔肯雅热的关键一环。
在顺德当地,很多居民喜欢在家里养富贵竹、万年青等水生植物。邝婉雯透露,最初,他们入户帮住户更换花盆里的水,往水里甩灭蚊药。疫情紧张时,这些水生植物被要求清理,不少居民不理解,“舍不得弃”,只能耐心地去解释。
另外,当地居民喜欢在门口供奉土地公公,在客厅设立神台,旁边一般有几个茶杯,杯子里有水。根据习俗,这些杯子里的水一般到了农历初一、十五才会更换,这极其容易滋生蚊虫。
为难的是,很多居民比较“讲究”,不让人碰这些杯子。因此,如何说服居民,及时清理杯子的积水,也是一大考验。
“每次,我们都小心翼翼的。”邝婉雯表示,居民们虽有抵触情绪,但看到志愿者很辛苦地清理积水和垃圾,亲眼看到积水里的虫卵,也会慢慢认可他们的工作。
71岁的伍凤珠也是一名志愿者,她说最忙的一天,从早上7点忙到了晚上9点。
因经常入户,伍凤珠也掌握了很多技巧。比如,若发现居民很“讲究”,进门前一定要问能不能进,获得允许才进门。而且一次只进两个人,都脱鞋进。
伍凤珠说,只要进门了一次,帮居民清理了积水和垃圾,居民对他们的工作就理解了很多。
据潘远锋介绍,为防治基孔肯雅热,社区工作人员及志愿者主要分为四个小组:网格组负责常态化入户、宣传,发现问题整理台账;清障组负责处理大型滋生地,譬如居民楼楼顶、平台绿化和杂物以及闲置地;消杀组,负责日常全域消杀和重点区域如市场、公园等人流密集场所;应急组负责病家和九宫格处理,一旦发现基孔病例就要马上上门处置。所谓“九宫格处理”,指若发现一户出现了基孔肯雅热病例,其前后左右八户均要进行消杀。
潘远锋负责网格组和清障组。入户和清障,是两块最难啃的骨头。澎湃新闻留意到,在网络上,不少居民因自家绿植、盆景、菜地等被清理,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潘远锋表示,部分居民占用露台、天台种菜、种绿植及盆景,看上去打理得挺好的,也挺干净的,但土壤下方往往有积水,容易滋生蚊虫。从防控基孔肯雅热的角度,确实有清理的必要,但居民毕竟投入了时间和金钱,情感上一时很难接受,也在情理之中,只能耐心地去做思想工作,而且要注意沟通方式。到目前为止,乐从社区没有因此开出了一张“罚单”。
“清障过的地方,病例确实少些。”潘远锋说。
蚊子“肉眼可见”地少了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都是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
此前,多地政府曾倡议家家户户点蚊香、装纱窗,这也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和争议。潘远锋说,根据他们的经验,这些看上去很普通的举措,对防控疫情来说,确实有明显的成效。

公园装的灭蚊灯

公园装的灭蚊灯
为了灭蚊,乐从社区在池塘、鱼塘投放了500条“灭蚊鱼”,并在公园等地装了上百个灭蚊灯,个别灭蚊灯还可以监测伊蚊的密度。

乐从社区的街头,不时可以看到宣传防治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标语。
8月12日至13日,澎湃新闻在乐从社区走访,若不是路边时而出现的防治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的标语,完全感受不到防疫气氛。
社区内的一家酒店工作人员表示,7月中下旬,形势比较紧张,社区工作人员会每天来酒店大堂、电梯、过道等进行消杀,酒店工作人员也会对房间进行消杀。目前,酒店电梯门口还放着驱蚊水。自7月至今,酒店一直正常营业,入住的客人稍微少了一点,但影响不大。
13日,记者走访多个公园发现,进入公园前,值守的志愿者会帮忙喷驱蚊水;公园内装有灭蚊灯,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对公园进行多次消杀。
在美德公园值守的志愿者霍佩嘉表示,她是一名准大四学生,一直热爱志愿者活动,这次趁着暑假,投入疫情防控。公园经常有人前来锻炼,志愿者们负责给大家喷驱蚊水。“已经做好了防护工作,不担心被蚊子叮咬而感染。就算感染了,也不怕。”霍佩嘉说。

因空调滴水,一些路面有积水,积水处已洒了灭蚊药。
乐从社区分为金瑞、南区、北区和红棉四个片区,其中位于中部的红棉多是老旧楼房,这里的基孔肯雅热病例最多。
12日,记者走访该片区发现,这里房屋较为老旧,且间距很小。为了防蚊,路面的排水孔等已装好了蚊网或防蚊罩。由于空调滴水,且阳光照射不足,一些路面较为潮湿或有积水,积水处也放着灭蚊药。
乐从社区多位居民表示,以前,出门经常被蚊子咬,现在蚊子确实少了很多,很少看到蚊子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顺德的防治基孔肯雅热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作为此轮疫情的核心区,7月29日,顺德区单日新增基孔肯雅热病例408例,此后这个数字持续下降。8月13日,顺德单日新增基孔肯雅热病例为53例。
8月9日,佛山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介绍,目前全市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呈明显下降趋势,新增涉疫村居也稳步减少,防控工作取得阶段性初步成效。
8月13日,佛山市单日新增基孔肯雅热病例已下降至两位数以内。
自8月4日以来,乐从社区的单日新增基孔肯雅热病例也控制了下来,基本在10例以内。社区的多位工作人员表示,形势已经在好转,但并不能松懈,要时刻警惕疫情反弹。一位基层工作人员说,“未到11月之前,谁也不敢保证就不出现病例。”
据潘远锋介绍,今年,社区主要是基孔肯雅热病例,登革热患者有所下降。当前,乐从社区的防治思路也有一定的转变,慢慢转变为由市民主导,大力宣传“防蚊七天七招工作法”,即家家户户点蚊香、挂蚊帐、装纱窗、清积水、清垃圾,人人出门涂驱蚊液,立体式全方位杀灭蚊虫。
在乐从社区的办公室,每天都会及时更新病例数据。潘远锋表示,晚上,社区会开会,复盘一天的工作,布置明天的工作,也会关注外界的质疑和批评。

为了防蚊,下水道加装蚊网、蚊罩等。

为了防蚊,下水道加装蚊网、蚊罩等。
8月14日,受暴雨天气影响,佛山多地出现了较深的积水。不少网友认为,由于下水道加装了蚊网,影响了排水速度,加剧了水浸街的问题。当晚,乐从社区也出现了水浸街的问题,社区工作人员连夜安排抽水机抽水。
此前,针对基孔肯雅热疫情,顺德区发布《告全体市民书》,号召家家户户点蚊香、装纱窗,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统一行动,佛山全市也启动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一位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政府发布这些信息,可以引起市民的足够重视,去了解基孔肯雅热,这比社区层面的宣传、引导有用得多,但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对外地人,单纯浏览这些信息,容易引起过多的焦虑、恐慌以及不好的联想。比如此前,就有视频博主称,顺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严重,称近期不要到顺德来,但其实这是误解,对当地的生活秩序并没有什么影响。

乐从社区红棉片区是老旧小区,也是该社区基孔肯雅热病例最多的地方。
据乐从社区介绍,此前,社区内确诊基孔肯雅热的患者,很多是老人和小孩,但近期,患者更多的是年轻人。乐从医院医护人员也证实,近期收治的基孔肯雅热患者中,老人、小孩少了,更多的是年轻人。
乐从社区工作人员分析,随着防范意识提高,蚊子数量减少,家里的老人、小孩很少“中招”了,而年轻人需要上班,需要在外面走动,更容易被蚊子叮咬。乐从社区、乐从医院均表示,他们的工作人员奋战在一线,平时注意防护,均没有人感染基孔肯雅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