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只有搬家时,一个人才会知道,在庸常生活里暗自攒下了多少乍惊乍喜。
比如我有组工具,包含锯子、铲刀、锤子等。朋友们来我家时,在角落里看到这些,总惊讶地问:你还偷偷干木工呢?这工具其实是我爸买的,对我来说几乎用不上,但还是留下了。
他跟我妈来上海小住时,看我屋内各种东西,都觉得可以升级得更结实更趁手。白天我去上班,他俩闲着无聊四处逛逛,就在各种小店攒了这组工具。
下班回来,我妈在厨房做饭,老爸在阳台上锯木头,此情此景令人瞬间穿越回小时候。他们离开上海后,我在接下来一两周里,逐渐发现地板裂缝没了,书架稳如泰山,就连锅铲的弧度都变了。
尽管眼前收拾出来的搬家行李已经多得要扑出门去,这套工具我还是专门装好并放在了重要的行李包中。它是我和父母难得相处的一段时光,更是成年后仍被人照拂的珍贵记忆。
我们常常不知疲倦地满世界索取醒目的爱意,偶尔细细盘点,其实就在身边的角落里。
我又翻出一枚戒指,铂金材质,上面一排碎钻闪烁,让人由衷赞叹其美貌。但因为指圈边缘设计得棱角分明,佩戴时难免刮肉,有次洗脸甚至在我脸上划出血痕,由此被封存。
这枚戒指我看中很久,因为价格不算便宜,迟迟没能下手。我试图分析过这笔钱还能做些什么,以及做哪种选择获益最大。结果有天再次路过店铺,突然觉得应该拿出气魄,像个成年人那样拿下它。
戴上一枚小钻戒,除了让人偶尔打听我是不是结婚了之外,并不会给生活带来任何变化,更别说绝大部分时候都在闲置。但不知道为什么,作为一个并不受消费主义洗脑的人,事后想起这个为物欲爽快买单的时刻,我总是振奋。后来我想,这也许就是所谓“经济上行时期”的宝贵信心吧。
还有两张别着回形针的卡片,是收到花时留下的。我不怎么喜欢鲜花,更懒得打理,所以它们在我手里败得很快。但卡片上写着送花人的心意,其中一份是两个小侄子送的。有段时间我为一个考试愁得要命,晚上上完自习,突然收到骑手送来的鲜花,卡片上写着:姑姑,不要有压力,放松心情。加油!
似乎不久前,两个侄子都还是被裹在襁褓中皱巴巴的一小只,转眼已经会隔空买花哄老姑开心,小朋友的成长令人惊叹。更奇妙的是,我们才认识几年,相处也不多,原本应该是陌生人,但因为血缘关系,开始记挂彼此。人与人之间的羁绊真是不可思议。
诸如锯子、戒指和卡片之类的物什还有很多,在搬家时悉数涌出来。如果严格按照“断舍离”的标准,这些都是要舍弃的东西。韩剧《恩珠的房间》中,女主角恩珠从整理房间、丢弃杂物开始重塑生活,并且劝诫我们说,你没能扔掉的东西,总有一天会成为压在你身上的包袱。
此时,我对着面前这些零零碎碎,想起它们背后曾经连着闪亮的生活碎片,实在难以割舍。这些碎片若要单独拎出来说,显得太过郑重。它们几乎与他人无关,仅仅是我的个人体验,因此也不会被拿去估算价值,很难说有价无价。它们充斥于生活的角角落落,又确实令我内心倍感丰盛。
最后,我又新加了一个纸箱,把这些东西仔细打包,通通带走。这些看起来没用的东西,可能就是因为无法计价,甚至无法言说,尤其珍贵,无法舍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