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近日已有多个地市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累计发现病例超过40例。
国家疾控局近期发布的《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基孔肯雅热流行风险由高到低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地区。其中,广西被归类为基孔肯雅热防控的Ⅰ类地区。Ⅰ类地区是指媒介伊蚊活跃期较长、既往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较多、聚集性疫情发生风险相对较高的省份,目前共有6个,包括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任东升日前对新华社表示,不同等级的风险地区划分,并不代表当地基孔肯雅热疫情实际发生的情况,而是根据当地伊蚊的活动周期和既往登革热的病例数量来划分的。
就在8月14日,南宁市青秀区疾控中心通报,截至8月13日18时,青秀区在主动排查外省协查病例中,于青秀区建政街道及其周边陆续发现8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患者均为轻症,目前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处置。8月18日,青秀区疾控中心再次通报称,8月17日0时至24时,该城区在开展基孔肯雅热疫情主动监测和排查工作中,发现本地病例7例,其中建政街道5例,津头街道1例,新竹街道1例。8月19日,青秀区疾控中心通报,8月18日0时至24时,该区又发现本地病例7例,其中建政街道5例,新竹街道1例,中山街道1例。青秀区发现的患者均为轻症,目前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诊治。
8月18日,南宁市兴宁区疾控中心通报,截至8月17日24时,兴宁区在开展基孔肯雅热疫情主动监测和排查工作中,发现本地病例5例,其中朝阳街道2例、兴东街道1例、三塘镇2例,患者均为轻症,目前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诊治。8月19日,兴宁区疾控中心再次通报,8月18日0时至24时,该区发现本地病例2例,其中朝阳街道1例、兴东街道1例,患者均为轻症,目前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诊治。
同样在8月18日,南宁市西乡塘区疾控中心通报,截至8月17日24时,该区在开展基孔肯雅热疫情主动监测和排查工作中,发现本地病例5例,其中安吉街道2例、北湖街道1例、西乡塘街道1例、心圩街道1例,患者均为轻症,目前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诊治。
此外,南宁市江南区疾控中心8月18日也通报,该区在开展基孔肯雅热主动监测和排查工作中,在福建园街道发现1例病例,患者为轻症,目前已得到有效诊治。8月19日,江南区疾控中心再次通报,8月18日0时至24时,该区在吴圩镇发现本地病例1例,也为轻症。
8月16日,百色市右江区疾控中心通报、,该区在主动监测病例中,发现1例基孔肯雅热病例,患者为轻症,目前患者已得到有效处置。8月19日,百色市右江区疾控中心再次通报称,8月18日0时至24时,右江区在开展基孔肯雅热疫情主动监测和排查工作中,发现本地病例6例,其中百城街道3例,龙景街道3例,患者均为轻症,目前所有患者均得到有效诊治。
8月19日,贺州市八步区卫生健康局通报称,8月18日,该区在开展基孔肯雅热疫情主动监测中发现本地病例1例,病例居住于大宁镇大宁村宁街组,为轻症,目前已住院治疗。
据广西日报报道,8月17日晚,广西召开全区重点蚊媒传染病疫情防治工作视频会指出,近期广西连续出现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输入病例。加之当前高温多雨,蚊媒孳生环境复杂,疫情输入和扩散风险持续存在。
这次会议倡导,自本周起,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周五开展一次“大扫除”活动。力争在9月底前实现“四个100%”:重点场所环境整治达标率100%,病媒生物密度控制达标率100%,社区(村)公共卫生委员会覆盖率100%,重点人群健康宣教覆盖率1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控中心日前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提示,开学在即,预防基孔肯雅热,筑牢校园健康防线。该文表示,近期,广西各地频频降雨且天气炎热,蚊子大军汹汹来袭,由“花蚊子”传播的基孔肯雅热悄然出现,现已八月中旬,学校开学在即。该如何预防基孔肯雅热筑牢校园健康防线?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控中心建议对校园室内外环境开展全方位消杀,杀灭蚊虫,最大限度消除卫生死角,实现“无积水死角、无积水残留”目标,从源头上减少病媒生物的孳生环境。加强校园蚊媒密度监测,发现蚊媒密度偏高时,应及时组织开展预防性灭蚊工作,将成蚊密度控制在安全线以下。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在教室、办公室及宿舍等场所安装防蚊纱窗,宿舍统一配备蚊帐;完善校园防蚊设施改造,如加装防蚊闸、沟渠暗渠化改造、安装电子灭蚊灯等。
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疾控中心表示,要做好师生健康监测,提醒出现发热伴多关节疼痛等症状的师生及时就医。如校园内出现基孔肯雅热疫情,应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开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