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高铁站台禁烟”是检验控烟成果的一面镜子

adminddos 1 0

在高铁站台等候上车的区域,到底能不能吸烟?在广州东站因“禁售泡面”引发热议之后,有网友表示,相比在高铁车厢内闻泡面的味道,更难接受在高铁站台等车时旁边有乘客吸烟,呼吁“禁泡面不如站台禁烟”。

根据铁路部门工作人员的回复,目前,铁路部门对高铁站台并无统一的禁烟规定,很多高铁站台属于开放式,“车站通常会设置专门吸烟区和灭烟设施”。

与此同时,少部分高铁站台属于封闭空间,甚至位于地下,这类车站多会张贴告知事项,明确禁止在站台吸烟。

在讨论站台是否应当禁烟前,有一个核心事实必须厘清:吸烟带来的“二手烟危害”,与泡面“气味难闻”引发的排斥,性质完全不同——二手烟会直接损害他人健康,这是客观存在的健康风险,而非泡面引发的单纯感官不适。简单将两者类比,显然并不恰当。

从烟民的视角来看,站台是长途旅行时“过把瘾”的缓冲地带。候车大厅只有专门吸烟区才能吸烟,高铁车厢内更是严格禁止吸烟,如果连站台片刻的“吸烟自由”也没有,会不会过于苛刻?

从实际情况来说,不少火车站还保留普速车运行,少数无空调普速列车的车厢连接处还允许吸烟。如果在车上能吸烟,下车反而不能,可能会让部分烟民感到逻辑不一致。

但从另一方面看,高铁站台人员集中,吸烟很容易影响他人。更何况,等车的不光有烟民和包容吸烟者,还有未成年人、孕妇、病人,他们的健康权益理应得到优先保障,不能因少数人的“解瘾需求”而被侵害。

医学专家早已明确,二手烟暴露不存在所谓对健康无害的“安全”水平,任何形式的暴露都需要避免。部分网友主张高铁站台严格禁烟,并非“矫情”,而是对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负责。

即便从烟民个人利益来讲,吸烟还容易误事。高铁停站时间较为短暂,曾出现过多起吸烟者为了多抽几口最终耽误行程的事例,这又何尝不是因小失大?

从法规层面看,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除了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还明确规定“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这也意味着精细化做好公共场所控烟任务,铁路部门仍有提升空间。

部分城市已在同类场景积极探索禁烟,比如《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规定,“人群聚集的公共交通工具等候区域”禁止吸烟;根据《深圳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公共交通工具室外站台和等候队伍所在区域”禁止吸烟。这些也为铁路部门提供了参考。

公共场所严格控烟,早已是全球共同追求的文明方向。从我国实际控烟效果来看,这项工作仍任重道远。一些游客外出或旅行时,时常抱怨公共场所控烟不彻底,仍有人违反规定吸烟。

营造良好的控烟环境,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一方面,烟民要更加自觉地遵守控烟规定,不因个人吸烟爱好而损害他人权益;另一方面,全社会都要形成监督氛围,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尽到管理职责,不把违规吸烟当成“小事”轻轻放过。

高铁站台能否禁烟,是检验社会控烟成果的一面镜子。相信随着社会文明意识的持续提升、铁路部门管理措施的不断完善,在充分讨论、凝聚共识后,这一问题终将找到兼顾各方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