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叶麦穗 广州报道 银行股年内走势强劲,涨幅遥遥领先,最高上涨25%,银行板块内42只个股一度全部实现正增长,18只个股在今年先后刷新历史新高。其中,涨幅最大的,盘中涨幅一度突破40%。
不过随着银行股的大涨,部分股东落袋为安的意愿渐浓。根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6家银行披露了减持计划,且均发生在5月之后。对于股东的减持行为,市场表现较为平静,多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轮减持主要源于银行股经历大幅上涨后,部分股东选择阶段性获利了结,从基本面来看,银行股仍具备持续的投资价值。
6家银行发布减持公告
近日,发布公告,该行股东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三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其所持公司股份,合计不超过5078.94万股,占比0.7%。
这次减持,是中国人寿2009年战略投资杭州银行的收官。 根据公开信息,中国人寿是杭州银行于2009年引进的险资财务投资者,其在2014年通过协议受让方式两次增持了杭州银行,合计出资约16.35亿元。随着杭州银行的成功上市和发展,自2021年,中国人寿在二级市场三次适时减持了所持杭州银行股份,减持金额合计30.42亿元。前三次减持分别发生在2021年、2023年和2024年。
本次减持完成后,中国人寿将彻底退出杭州银行股东之列。中国人寿自2009年投资杭州银行,持股16年,累计投资回报率预计超180%。据悉,杭州银行股价在今年6月末一度触及17.57元/股,创下自上市以来的新高。
根据同花顺统计,今年除了杭州银行之外,还有5家银行发生了减持,均发生在5月银行股价高企之际。其中,7月13日晚间公告,重庆华宇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的2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不超过6043.81万股,即减持比例不超过该行总股本的1.10%。
此前齐鲁银行在6月24日,盘中触及6.76元/股,创下自上市以来的股价新高,此后出现震荡。7月21日,齐鲁银行报收6.18元/股,若以该日收盘价以及重庆华宇减持6043.81万股计算,重庆华宇有望套现约3.73亿元。
截至7月11日,重庆华宇共持有齐鲁银行约1.94亿股,占齐鲁银行总股本的比例为3.55%,其中约1.91亿股为齐鲁银行IPO前取得,334.14万股为集中竞价交易取得。齐鲁银行一季报披露,截至2025年3月末,重庆华宇为齐鲁银行第七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2025年以来齐鲁银行累计涨幅已超过20%;而在2024年,齐鲁银行累计涨幅更是高达49.51%,在各上市银行涨幅中居于中上游位置。
此前,重庆华宇就曾减持齐鲁银行。2024年10月,齐鲁银行公告称,重庆华宇累计通过集中竞价和大宗交易方式减持6369.89万股,占齐鲁银行总股本的1.32%,减持价格区间为4.59元/股—5.18元/股,减持总金额约3.01亿元。
2017年11月,重庆华宇通过非公开定向发行认购齐鲁银行2.5亿股,每股价格为3.9元,总耗资约9.9亿元,持股比例为6.18%,成为齐鲁银行第五大股东。2021年6月18日齐鲁银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后,重庆华宇的持股比例稀释至5.6%。
依照上市前承诺,重庆华宇所持股权在齐鲁银行上市(2021年6月18日)后有三年锁定期,其间不得减持;并承诺锁定期满后两年内减持价格不低于发行价,每年减持比例不超过持有总数的25%。
两轮减持,重庆华宇减持股权数量分别为IPO前所持股份的24.99%、23.72%,均接近“顶格”减持。
此外,今年6月下旬,公告显示,该行第四大股东湖南三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基于自身资金需求,拟在公告披露之日起15个交易日后的三个月内,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长沙银行股票不超过3700万股,拟减持比例不超过总股本的0.92%。
今年5月下旬,公告称,截至5月19日,股东横店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已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减持该行股份24231万股,占总股本的0.88%。就在年初该行称,横店集团基于自身经营发展需要,拟减持不超过该行总股本1%的股份。
5月24日,青岛农商行公告称,因债务问题,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将于6月28日10时至6月29日10时止在青岛市黄岛区人民法院京东网络司法拍卖平台上公开拍卖该行股东巴龙国际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巴龙集团”)、巴龙国际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巴龙建设”)所持该行的部分股份,涉及巴龙集团持有的6012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08%;以及巴龙建设持有的1873万股股份,占青农商行总股本的0.34%。和上述股东不同,巴龙系的减持,主要是被动减持。
此外,5月6日,发布公告,公司拟根据市场情况,择机出售所持全部或部分股票资产。根据初步测算,如出售全部上海银行股票,预计减持事项在扣除持股成本和相关税费后取得的收益将占公司2024年度经审计归母净利润的比例超过10%,但未达到股东大会审议标准。此次交易授权期限为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的12个月内,减持价格不低于10元/股,具体收益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根据同花顺统计,本次减持已经完成。
增持力量更胜一筹
对于股东减持银行股,市场反应较为平静。多数市场人士认为,经过连续两年的上涨,银行积累了比较丰厚的获利盘,部分股东选择落袋为安也能理解。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指出,银行股东减持的原因需视具体情况分析。一般而言,银行股东减持可能出自三方面考量,一是股东出于自身资产配置需求,需要进行其他投资安排;二是由于部分银行股价近两年增长较快,创下近两年新高,股东“逢高减持”;三是部分股东可能对于所投资的银行未来发展信心不足。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期股东减持银行股,尤其以城商行为主。主要原因有三方面:首先,一些股东是基于近期银行股的股价处于历史分位数高位点附近,存在兑现收益的冲动。银行板块在2024年涨幅达到37.6%,2025年继续上涨20%,最高涨幅一度逼近25%,部分个股收益丰厚。所以近期中国人寿减持达到历史新高的杭州银行,选择财务投资退出。其次,会计准则要求权益资产市值波动计入利润表,随着银行股攀升至高位,股价波动出现增大迹象,仍以杭州银行为例,其近年来单一季度跌幅也曾超过10%,选择减持可以规避短期股价对财报的冲击。再次,则是有更优质的公司可以作为替代,比如一些股东在减持银行的同时也在转向分红率更高的资产,或者更具成长性的资产。
不过,在部分股东选择减持退场的同时,更多资金正积极布局银行板块。同花顺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8家上市银行获得股东增持,其中部分银行更是获得多次加仓。从整体资金流向来看,市场对银行股的投资热情依然高涨,增持规模明显压倒减持规模。
此外,保险机构也在今年频频举牌银行股,如本月初弘康人寿举牌H股。今年6月,斥资43亿元以协议转让方式受让澳洲联邦银行所持的杭州银行3.3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5.09%,成为该行第四大股东。此外,H股、 H股、H股、 H股今年也先后被险资举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