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5 日,有网友发布求助信息称,西藏海拔 4900 余米处的珠峰东坡营地突降暴雪,致近 1000 人被困,无法下山。

△帐篷已被雪覆盖
10 月 5 日晚间 23 时,定日县融媒体中心通报,受降雪影响的徒步游客已有 350 名安全抵达曲当镇接应点,身体状况良好并得到妥善安置。其余 200 多名徒步游客目前已全部取得联系,将在县委、县政府组织的相关人员引导帮助下,陆续抵达接应点。

10 月 6 日 11 时,定日县融媒体中心再次发文称,此前安全抵达接应点的徒步游客已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在定日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各相关部门迅速响应,有序组织开展集中转运工作,将全部人员安全转移至曲当镇及周边酒店进行妥善安排。同时,及时调配发放御寒物资,保障餐饮供应,组织医疗健康检查。目前,人员身体状况良好。
亲历者回忆 " 死里逃生 "
10 月 6 日,被困的游客董先生回忆,他们一行十几人于 4 日进山,进山的时候没有什么问题,中午开始下雨下雪,之后越来越大,到了晚上天气急剧恶化,凌晨三到五点雨特别大,他们住在帐篷里睡不着,还要把帐篷上的积雪扫下来," 这个是强对流天气,很猛烈,雪特别大,周围还有很多云对地闪电。"
董先生说,这次是他所有徒步经历中遭遇过的最恶劣天气,没有之一,当晚能挺过这场暴雪,可以说是 " 死里逃生 "。虽然措施准备齐全,但是一行人走上去,有人多少出现失温的情况。

帐篷被闪电照亮。网络截图。

一夜暴雪后雪深及大腿。网络截图。
董先生说,他们并没有走多深,5 日一早很顺利地就撤下来了,下山路上碰到了不少赶来救援的人。他们在进山前组织过会议,有人提议 3 日就进山。因为董先生经常拍摄星空、气象的照片,他分析了天气后建议可以放缓行程,雪不大的话可以继续走,雪大了也能及时撤下来。被暴雪困住一夜后,董先生庆幸,没有提前出发深入,不然要被多困一两天了。

游客陆续安全下山。网络截图。
董先生介绍,事发的珠峰东坡是世界顶级的徒步路线,珠峰北坡还有徒步路线,但是管理严格,科考队员或者是登山队员才能进去,相比于北坡,东坡海拔相对较低,风景特别好,这些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这个线路上也有很多营地,这次至少有几百人在东坡登山。现在天气变好了,被困的游客应该陆续都走下了山。
硬壳冲锋衣都防不住
全身起了一层冰
" 在珠峰东坡遇到了比台风还大的猛烈对流暴雪。" 平安下撤到曲当镇的董书畅,借着断断续续的信号发了一条动态。
想起亲历珠峰东坡的凶险场景,董书畅依然觉得 " 很恐怖 "。10 月 4 日,董书畅随向导与队伍从海拔 3900 米的优帕村起步,开启徒步爱好者心目中的这一经典路线。

珠峰东坡徒步路线 徒步爱好者供图
行进 1000 米,董书畅攀爬到东坡路线的第一个营地晓乌措之际,暴雪来了," 没想到会那么大,远超预期,非常恐怖 "。
小鸣等数位专业资深,且多次行进这条路线的向导均告诉记者,从没遇到过这么大的暴雪,属于非常极端的天气情况。
事实上,由于地形复杂,高原高山环境的局部天气变化莫测,在精准预报上困难重重。"

晓乌措营地,帐篷外积雪已深 董书畅供图
在晓乌措营地的一夜,风雪交加,部分地方积雪达到一米左右。" 向导帮我们清了一夜的雪,否则大家的帐篷早就被雪埋了。" 董书畅说," 我们在晓乌措尽全力做好身体保温工作。随身携带的两台相机,有一款也‘冻罢工’了 "。
8 月刚走过这条线路的徒步爱好者 " 红泥小火炉 " 告诉记者,该路线全称叫 " 珠峰东坡嘎玛沟 "。" 最后一天有个 5300 多米的垭口,跟一座雪山差不多高。如遇下暴雪,垭口的雪可能有齐腰深,非常难走。"" 所以困在晓乌措的徒步者们可以原路返回,但如果到了中间三四天的营地遇到滞留,往前往后都得两三天才能出去,情势就更危险了。"
10 月 5 日中午,董书畅一行决定立即下撤。" 救援队伍已经赶来,并把下山路上的积雪扫出来,清理出一条路,供我们徒步者和牦牛下撤。"

救援队伍清出道路 益西供图
" 这是我所有徒步经历中遇到最恶劣的天气,没有之一。" 董书畅说。
" 想来依然很后怕,幸好我带队提前撤离了,10 月 4 日就出了山,如果依然向上前进,后果不堪设想。" 带领另一支队伍在东坡徒步的高山向导员小鸣告诉记者,5 日晚 8 点,他才等来了订的车,于 6 日凌晨 2 点抵达日喀则的酒店。
此番,小鸣带了 5 个人,9 月 29 日从优帕村开始珠峰东坡徒步路线。10 月 2 日上午,行进至海拔 4550 米的汤湘,就已经开始下起雪,比天气预报的 4 日或 5 日雪来得更早。雪很大,路很滑,小鸣立即选择放弃登上珠峰大本营,从小环线返程。3 日下午到 4 日凌晨措学仁玛(珠峰东坡徒步的一个营地)下起大雪,小鸣庆幸自己做了正确的选择。

帐篷等均被厚雪覆盖 小鸣供图
户外热带火珠峰徒步
安全如何保障?
近年来,户外热潮在中国兴起,最新行业数据显示,2025 年全国运动装备市场规模预计将达 6021 亿元,同比增长 14.2%。今年 " 五一 " 假期,体育消费贡献了 539.7 亿元的支出,其中登山背包和登山杖等专业徒步装备的销售增长尤为突出。
户外圈内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走过珠峰东坡的人要么成为骨灰,要么成骨灰级玩家。" 这句圈内的信条也道出了珠峰东坡这条线路的魅力与考验。
目前常见的珠峰徒步方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具备正规资质的户外旅行社,它们通常提供全包式服务,有固定的行程排期和标准化的后勤保障体系;另一类则是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组织的 AA 制约伴团队,规模较小,费用平摊,但对参与者自身经验和能力要求更高。

收费方面,正规商业团队的全包价格在每人 8000-12000 元,包含交通、住宿、门票、向导服务和营地餐饮等。而 AA 制团队人均花费约 1000-3000 元,但保障相对有限。
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珠峰东坡徒步项目的最佳运营窗口为每年 5 月至 10 月。进入 10 月下旬后,因降雪增厚、路况复杂等原因,山区将进入封山期,直至次年 4 月底," 五一 " 假期前后才重新开放。因此,10 月之后该社不再组织相关团队。

该工作人员提供的行程报价显示,淡季价格为 9680 元 / 人,国庆黄金周期间则上调至 10380 元 / 人。整个行程历时约 12 天,其中徒步路段总里程 79 公里。该社全年共开设 12 个出发排期,覆盖整个可徒步时段。
每年 9 月底至 10 月被视为珠峰 " 最佳徒步时间 ",而国庆假期自然成了旺季。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户外运动热度攀升,珠峰徒步成为越来越多 " 小白 " 的选择。

撤离途中艰难前行 小鸣供图
信号缺失加剧了风险。从汤湘往珠峰东坡大本营方向,全程信号较弱。"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叫救援极其困难。" 小鸣曾亲历队员高原肺水肿,那次救援因信号差、路况险而异常艰难。
珠峰景区收取的门票中包含垃圾清理费和救援协调费,小鸣认为,实际服务有待提升。" 垃圾的清理力度不够,救援协调有待提升为更有效机制。" 门票以 " 旅行安全承诺书 " 形式登记,没有实体票据,进山时间、出山时间全靠手动填报。
小鸣还观察到,徒步圈中攀比风气渐起:" 有人背得重、走得快,就嘲讽别人,像是来比赛的。" 他感慨,徒步本应是感受自然的旅程," 不管重装、轻装还是商团,都只是一种方式 "。
尽管今年气候异常,雨季提前、雪季提早,甚至在 10 月就出现了 "12 月才有的大雪 ",但仍有人执意前行。对此,小鸣建议,别在天气恶劣时仍抱有侥幸心理," 大自然必须敬畏,经验再丰富,也抵不过自然的力量。珠峰徒步的热度逐年上升,但背后的问题和风险,值得被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