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流年六月财运:流年财运不佳如何化解-月饼刺客,今年终于刺了个空

adminddos 2025-10-07 16:31:02 1
流年六月财运:流年财运不佳如何化解-月饼刺客,今年终于刺了个空摘要: ...

" 邪修 " 的风,终于刮到了月饼。

年轻人纷纷开始对月饼进行 " 邪修 " 爆改,高级的玩家,从配料到饼皮全程自己动手," 少盐少糖 " 吃的就是个安心。

哪怕不懂任何厨艺,只要手上有个模具,就能把各种食物通通变成月饼:汉堡、面包、蛋黄派、三明治……主打一个没有技巧,只有感情。

好家伙,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月饼。跟年轻人自己动手造月饼的热相比,不少传统月饼厂家却过得相当失意。

有数据显示,月饼的中秋前夕销售额同比下降超 45%,同时全国 1 到 8 月销售额达 426 亿。

连美心这样的老字号也扛不住降价,主流月饼礼盒价位区间从去年 80-280 元降至 70-220 元,整体价格水平下降明显。多位销售人员反映,今年月饼销量较往年大幅下滑,团购订单减少、礼盒利润缩水。

今年中秋,年轻人的第一刀终于对准了 " 天价月饼 "。

01

从 " 一个月赚一年 ",

到逼自己人消化库存

跟现在的颓势相比,曾经的月饼商家,还活的相当滋润。

彼时,曾有人给出如此形容—— "半年不开张,开张赚一年"。

光是从各种品牌的毛利率就足以看出。广州酒家 2020 年财报显示,月饼系列产品毛利率高达 58.37%;元祖股份月饼和粽子的毛利率达 55.96%。

这种高毛利率使得月饼行业出现 " 生产 2 个月,躺平一整年 " 的魔幻现象。有大型的食品集团,仅用 2-3 个月的时间,就能扛下公司年近 40% 的营收。

如此赚钱背后,昔日月饼的礼品属性,也是让其价格一路水涨船高,最火爆的时候,超市货架哪怕堆成山也能迅速被抢空。

其实月饼的成本并不高,国家发展改革委调研数据显示,盒装月饼平均生产成本仅在 70 元 / 盒左右,但市场售价却往往高达数百甚至上千元,可谓是妥妥的 " 暴利 " 生意。

哪怕有官方监管,因为庞大的需求在,对于商家来说,也是没在怕的。

纷纷玩起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的游戏。最常见的手法是 " 标价 499 元,运费 600 元 " 的变相提价方式,电商平台上就是更多骚操作了。有的商家要求消费者 " 买一拍多 ",直接在商品页面提示 " 由于平台月饼限价 500 元无法标价,拍下 2 份才是实际价格 ",然后利用 " 拍下改价 " 私聊交易。

月饼之所以敢卖这么贵,除了是曾经的送礼刚需之外,也离不开商家们 " 太懂人性 "。

有商家在月饼中添加鱼翅燕窝等珍稀食材,或将月饼与高档茶叶、高档烟酒混合销售,利用人们追涨的心理,甚至越贵越火。

还有的高档酒店还提供专门客户定制服务,好不好吃无所谓,但情绪价值必须到位。

标有 "Lady M" 的礼盒标价虽为 480 元,但实际售价却高达 680 元;标称 " 半岛酒店 " 的月饼礼盒标价 499 元,实际售价 1988 元……这些高价月饼大多是商家从中国香港、澳门等地采购,通过私人代购或 " 水军 " 搬运等隐蔽渠道翻几倍高价卖出去。

一切噱头和套路,在近两年开始彻底不灵了。

今年,一枚单价 27 元的好利来月饼登上热搜,不过不是好的那种。因为售卖的 " 蛋黄红莲 " 月饼 27 元一枚,但每枚只有 125 克。很多网友认为不值这个价钱。

更不用说,连星巴克卖月饼的遮羞布都被掀了。一位 IP 属地为湖南且自称星巴克大学生兼职员工的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声,称自己因门店中秋月饼销售任务而陷入困境。" 被逼着垫了 15 盒,金额近 3000 元,导致生活费紧张。" 彻底将星巴克卖月饼的压力暴露在公众视野中。

连头部企业都是如此,更多的玩家就更不用说。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4 年餐饮连锁企业中秋营销调研报告》显示,有 67% 的连锁餐饮企业存在员工月饼售卖指标,压力也是与日俱增。

自己人都卖不动,月饼市场迎来前所未有的寒潮,打折、低价成了关键词,多家月饼加工厂甚至因订单稀少而处于 " 半停工 " 状态。有香港老字号直接宣布停业。

从 " 一个节日赚一年 " 到自己人消化库存,月饼厂商们彻底笑不出来。

02

月饼礼盒消失背后,

藏着两大新趋势

很多人说月饼卖不动,主要还是因为官方重拳出击,遏制 " 天价月饼 " 现象。

9 月 15 日,为落实《关于遏制 " 天价 " 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专题研究做好遏制 " 天价 " 月饼工作。

但这种重拳出击并不是今年才有。早在多年前就已经多次敲响警钟,但显然,仅仅几年时间,月饼厂商过得是冰火两重天的日子。

刀哥发现,月饼遇冷的同时,两个年轻人的关键新趋势成了推手。

第一是,不再为了面子买月饼。

过去," 天价 " 月饼始终难以根治的背后,是企业逐利和消费者人情消费共同作用。

月饼作为中秋礼品,一度成为 " 买的人不吃,吃的人不买 " 的典型代表。

这种礼品属性虽然让月饼成为中秋硬通货,但也让它偏离了食品本质,成为社交货币和人情往来的载体。

但如今,在中年群体,随着国家持续打击 " 四风 " 问题,月饼的礼品需求断崖式降低;年轻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主打一个 " 反骨 ",不活在人情面子里,不用为了买对方不爱吃的月饼礼盒强行社交。

刀哥这次回家探亲,就放弃了传统的月饼礼盒而是买水果坚果,据刀哥了解,不少企业的中秋礼物也从月饼礼盒换成了其他更实用的礼物。

很多高档酒店代工月饼需求因此大大减少,月饼也从 " 奢侈品 ",逐渐回归 " 大众食品 " 属性。

第二个趋势是,年轻人不会再为大牌无条件买单。

一方面,地方平价月饼开始崛起,主打一个真材实料,量大管饱。比如在山东济南,一款 " 豆橛子(豆角)卤肉月饼 " 成为了市场的黑马。

同样在济南," 把子肉月饼 " 也掀起了抢购热潮,每天限量 100 个,基本下午就售罄,云南的无糖鹅肉月饼、辣木鸳鸯月饼以及鸡枞火腿月饼等散装月饼,同样是被年轻人疯抢。

各地方省医院食堂推出的月饼,更是复制了几年前的排队盛况,有人凌晨就拿着小板凳排队等。

另一方面,很多年轻人还在爆改月饼。网友们拿起月饼模具,将汉堡、蛋黄派、豆沙包等各种不相干的食物压成月饼的形状,连奥利奥、煎饼果子都能摇身一变,成了创意十足的 " 跨界月饼 "。

从抢散装到自己动手 DIY,年轻人正用自己的方式整顿月饼刺客。

03

想要挽回人心,

先从自己人下手

其实,传统月饼的头部效应依然很强。

就拿月饼礼盒来说,曾有超市销售人员透露,目前除非是广州酒家、美心这种硬通货,其他缺少强品牌特色的月饼礼盒都比较难卖。

不是说人们真的不买月饼了,但同样是节日标配,跟汤圆、粽子相比,一提起月饼仿佛天然就多了不少槽点:咬一口甜到齁,还担心各种 " 科技与狠活 "。

说到底,消费者对月饼的需求并没有消失,只是在健康消费的观念下,对月饼的口味、品质和文化内涵有了更高要求,从自己人精准下手。

一方面,是向性价比看齐。今年,高端酒店月饼降价明显,以往价格高昂的酒店月饼今年普遍 " 亲民 ",例如,有大牌酒店的 4 粒装月饼礼盒,从 2023 年的 988 元降至 498 元,其他酒店的 6 粒装礼盒也从 688 元降到了 388 元,并且礼盒设计更为简洁。

连美心作为知名港式月饼品牌,经典的 " 流心奶黄月饼 " 在今年也开启了降价促销。例如原价 410 元的流心奶黄月饼,折后价约 326 元。在香港市场,部分商超的折扣力度更大,甚至能达到约 6 折,一切就是为了更亲民。

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整活,走到年轻人心里去。

传统月饼的高油高糖特性与当前年轻人低糖低脂饮食偏好相冲突,盒马方面的数据显示,96.7% 的受访用户将 " 健康 " 作为选购月饼的首要标准,盒马为此还推出了低糖月饼,并新增 6 款低糖月饼礼盒。

一些创新产品如 " 中药 +" 月饼开始崛起,比如中医院推出养生中药月饼,枸杞、陈皮、百合莲子馅的,山姆推出低糖杂粮月饼。

各种迷你小尺寸的月饼也开始出现。在西双版纳的超市,20 克、30 克、50 克的月饼销售十分火爆,更多地方的月饼也普遍 " 瘦身 ",单个 50 克重。

企业们也在积极改变,有的推出 " 随心配 ",让消费者自由组合选择喜欢的口味和产品,定制中秋礼盒;广州酒家则在线下直营门店、各大卖场和线上平台等渠道推出月饼系列产品促销活动。

超市货架上,那些曾经动辄千元的豪华月饼礼盒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简单包装、价格亲民的普通月饼。

只有当月饼告别 " 天价 " 和套路,它才能重新成为中秋节的硬通货,而不是人情往来的负担。

没有永远好用的王牌,只有与时俱进的需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