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
田野铺满金黄,又到了收获的季节!瞧,秋分过后,黑龙江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 1000 多万亩良田老 " 热闹 " 了,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涌动,大型收割机穿梭着奏响丰收的乐章。
山乡披上绿装,好一幅秀美的风光!瞧,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来到浙江余村,便一头扎进了绿水青山拥裹的田园景致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宜居乡村图景鲜活呈现。
钱袋越发鼓囊,处处是带笑的脸庞!瞧,一年四季都产鲜橙的湖北秭归县,脐橙年产量达 100 万吨,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近 200 亿元,26 万人搭乘 " 橙色列车 " 增收致富。
粮食产量迈上新台阶,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和美乡村更多涌现," 村超 "" 村晚 " 等文体活动广泛开展,特色产业不断壮大,群众增收渠道拓宽…… " 十四五 " 期间,农业更加高质高效、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农民更加富裕富足的壮美画卷在广袤大地铺展。
中国饭碗,咱端得牢
除了搭载北斗导航系统的智能收割机,今年在建三江七星农场的水稻收割现场,全国首台自动测产收割机也格外引人注目。
可别小瞧这个大块头!它不仅作业效率是传统人工收割的 40 到 50 倍,还极其 " 聪慧 " ——这边,刚把稻子吞进肚中,那边,驾驶室的屏幕上就显示出了相应区域的产量。借助数字系统,它还能把数据同步回传到终端指挥中心,并生成一张耕地 " 体检报告 ",以便工作人员进一步掌握土壤情况,为第二年的春耕打下基础。
" 种地越来越省劲!就这地里,光是紧盯墒情虫害变化的智能监测站就多得很!以前起早贪黑下地干活,现在动动手指,一部手机就能干好多活。" 七星农场种植户周德华说。
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越来越多先进科技应用于农业生产,为农业插上了科技翅膀,让粮食生产变得更加轻松高效,让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 ‘十四五’期间,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 10 亿亩,去年年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 75%,农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超过 96%。" 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表示。
聚焦耕地和种子 " 两个要害 " 集中发力、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深度融合的同时,我国持续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完善各项支持政策稳住农民种粮收益,严格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让粮食面积在高基数上保持稳定。
" ‘十四五’以来,14 亿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粮食产量迈上新的台阶。去年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 1.4 万亿斤,比 2020 年增产了 740 亿斤。同时,棉油糖产能持续提升,果菜茶、肉蛋奶、水产品供给充足,老百姓的餐桌越来越丰富。" 韩俊说。
和美乡村,咱建设忙
漫步贵州省遵义市花茂村,柏油路旁的两层小楼错落有致,小青瓦、坡面屋、穿斗枋、转角楼、雕花窗、白粉墙构筑成的黔北民居别具风情;石板路边的连院木屋向前铺展,房前屋后的小花开得绚烂……这田园风光着实迷人!
" 很多人都说花茂村花繁叶茂、名副其实。" 花茂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彭龙芬告诉记者," 其实我们村原来叫‘荒茅田’,那也是名副其实,出行难、看病难、增收难,又荒又穷。现在村子不仅容貌大变样,这几年旅游等产业也风生水起,花茂人的笑脸越来越多!"
广袤大地,发生美丽嬗变的又何止一个花茂村!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和乡村全面振兴扎实推进,山乡巨变的故事在大江南北频频上演。
从 " 脏乱差 " 到 " 绿富美 ",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旧貌换新颜,基础设施完善让乡村里子更厚实——生活垃圾得到收运处理的行政村比例稳定保持在 90% 以上,95% 以上的村庄开展清洁行动。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持续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 94%,行政村 5G 通达率超 90%。
从 " 颜值高 " 到 " 气质佳 ",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让村民的生活更为舒适,文明乡风的浸润让村民的精神更加富足—— " 十四五 " 以来,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等在农村深入实施;2199 个县(市、区)开展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95% 以上的村卫生室纳入医保;累计建设农村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超 14 万个、农村敬老院超 1.6 万家;积分制、清单制、" 村民说事 " 等乡村治理方式推广应用;高额彩礼等突出问题得到整治," 村 BA"" 村超 "" 村晚 " 等 " 村字号 " 文体活动精彩纷呈。
在 " 面子 " 和 " 里子 " 的提升中,在 " 口袋 " 和 " 脑袋 " 的富足中,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速落地。
钱袋鼓囊,咱奔头足
当秋风吹过黄土高原的塬梁峁川,延安的苹果又红了!
在延安市洛川县老庙镇桥子村,智能分选机高速运转,一颗颗苹果按照重量、果型、甜度等被分成不同等级,整理装箱后发至全国各地。这些年,洛川县苹果产量提升的同时,产业链也逐步延伸。在苹果博览馆了解苹果栽培历史,在苹果实验站的长廊拍照打卡、看现代果业科技的突破,在 " 中国苹果第一村 " 阿寺村采摘、了解苹果文化——果旅融合,让乡亲们又多了条致富路。
放眼全国,小苹果、小木耳、小黄花等不断壮大的特色富民产业,让田畴沃野焕发勃勃生机,让乡亲们的钱袋子越发鼓囊、日子奔头更足!
" 聚焦提高质效,我们加快推动乡村产业振兴。2024 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达 18 万亿元左右。‘十四五’期间,支持各地建设 210 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50 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98 个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去年全国休闲农业的营业收入达 9000 亿元左右。" 韩俊表示。
当前,我国 832 个脱贫县每个县都培育形成 2~3 个优势特色突出、带动能力较强的主导产业,总产值超 1.7 万亿元。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20 年的 12588 元增加到 2024 年的 17522 元,年均实际增长 6.8%,比全国农村平均增速高 0.6 个百分点。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3119 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由 2020 年的 2.56:1 降到去年的 2.34:1,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今天,大国 " 三农 " 不断奏响华章,在锦绣山河间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光明日报北京 10 月 7 日电)
《光明日报》(2025 年 10 月 08 日 01 版)
[ 责编:孙宗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