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国庆中秋假期,花车再次在济南景区周边扎堆,其漫天要价、违规行驶等问题,不仅损害游客体验,更影响着城市的形象。尽管历经十余年的多次整治,如今的花车仍然继续与管理者上演“游击战”。花车该如何整治?该如何形成长效的管理机制?花车又该何去何从?
趵突泉、大明湖等老城景区周边,一些被称为“花车”的载客三轮车,涉嫌非法营运和交通违规,市民和游客的投诉颇多。尽管济南市进行了不少的整治,但花车问题依然没有彻底解决。
花车隐患多多
但却依然有市场
10月7日上午十点,在大明湖西南门附近,三五成群的 “花车” 占据着非机动车道,部分车辆甚至直接在机动车道上候客。 此起彼伏的揽客声中,不少花车司机手持自制广告牌,从车窗探出头,热情地向过往游客招揽生意。

“习惯了。” 面对眼前的交通情况,附近一家商铺老板王先生无奈地说,他感觉近两个月来,花车载客有增多的迹象。
王先生表示,就在几个月前,趵突泉、大明湖等景区周边曾开展过一轮力度颇大的花车专项打击行动。“景区附近的路口张贴通告、使用扩音器在景区门口循环播放提醒市民不要乘坐花车,每天还有专人巡逻。”王先生表示,工作人员在景区附近蹲守,在花车未到达前有效劝离制止,整治效果一度十分显著。
然而近期,花车再度 “卷土重来”,且出现了新的变化 —— 曾经无牌的红色花车变为如今的粉红色花车,并大多悬挂着车牌。
“现在我们买的这种车都是合规车辆,能挂上牌,我们也都考了驾驶证。” 记者探访中不少花车司机表示,只要车辆挂了牌、自己有驾照,就具备了 “上岗” 营运的资格。后来越来越多人纷纷跟风购置可上牌的粉红色花车、考取驾照,加入花车营运行列。
这个假期,景区附近也未发现有扩音喇叭等设备对不要乘坐花车进行提醒。
“虽然要价确实有点多,但坐花车很方便,我们从景区出来,直接就能去下一个景点。” 来自淄博的游客陈锋和家人刚从一辆花车上下来,他坦言,景区周边打车难、道路拥堵是常态,而等公交车不仅要多走一段路到站点,还得花费不少等待时间,权衡之下才选择了花车。

而在附近的公交站牌前,记者注意到,只有寥寥几位游客在此等候。记者通过地图查询发现,从该公交站牌到附近热门景区仅相距 1 公里左右,步行仅需15分钟,公交车票价也仅需2元,但实时公交信息显示,下一班车还需等待9分钟才能到达。
“济南景区比较集中,坐花车去时间更短。”在济南上学的大学生小婷同样表示,逛完景点本身已经比较疲惫,相比起固定站点上下车的公交车,更愿意选择能够即停即下的交通工具。
10月7日下午,记者在探访过程中注意到,虽然收费较贵,短短十分钟内,已有四辆花车成功载客。“方便”“省时”,让花车在济南历经多轮整治后,依旧能找到生存空间,成为不少游客在特定场景下的出行选择。
“济南老城区景点分布密集,但早期公交线路覆盖有限,这某种程度上为花车的生存提供了土壤。”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认为。
多次进行专项行动
花车乱象仍未根治
回顾过往新闻,几乎每隔一两年,济南都会开展针对景区周边交通秩序的“专项整治行动”。行动期间,花车常常会销声匿迹。然而,风头一过,花车又重新出没。
在2016年、2019年、2020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就分别就景区“黑三轮”这一现象进行过相关报道。2016年以来,济南交警、城管等多部门便已形成联动,针对扎堆在景区、火车站等人群密集区域的 “黑三轮” 开展过多次集中整治行动。2019年,济南交警组织全市警力对三轮车违法开展集中整治、严查严罚,对无法提供合法手续的一律不予处理,车辆一律不予返还。
随着近年来济南文旅业态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济南游玩,济南市对于违规花车的整治也越发频繁。去年和今年,济南市多个部门都启动过类似的专项行动,对景区周边非法营运三轮车、花车开展集中整治行动。
随着社交网络的兴起,关于景区周边私自载客的三轮车坐地起价、变相宰客的吐槽在各大平台屡见不鲜,不少旅游博主还专门发帖提醒外地游客 “避雷三轮花车”,可即便如此,花车仍未彻底从市场消失。

“景区是城市对外的窗口,花车宰客行为太影响济南的形象了。”泰安游客齐先生表示,这样不仅损害城市文明,还拉低了济南的整体旅游体验和城市形象。
“齐抓共管是好事,但更应理清职责边界。”董彦岭提到。专项整治固然很好,但更应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否则还会上演“整治一来就躲,整治一走就回”的“猫鼠游戏”。
十年“攻”与“防”仍在拉锯
应寻找新思路破局
记者注意到,花车出现的区域,属于历下区、天桥区、市中区三区交界,管理起来涉及多个街道、多个部门。

“花车是违规的,我们马上安排人员现场查处。”10月8日,记者致电济南公安交管监督服务热线。工作人员表示,三轮车属于非法改装车辆,未取得营运资格,建议游客不要乘坐。
“前期设置喇叭提醒不要乘坐花车,后来接到游客反馈,影响了游客的出游体验,所以景区综合考虑又撤销了。”济南天下第一泉景区的工作人员表示。
该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景区没有执法权,只能督导提醒游客不要乘坐花车。景区曾多次向有关部门提出对花车的联合管理问题。但因涉及多个部门监管,协调起来比较麻烦。
趵突泉街道办事处城管科通过12345热线回复说,假期期间,趵突泉街道辖区管辖范围内禁止经营花车经营,城管人员组织专门巡查队员对花车乱停乱放、拉客行为进行整治工作,加强趵突泉景区南门、东门等巡查频次,假期间每天安排专人专岗蹲守,让花车进入辖区前进行有效劝离、制止。
今年6月,济南市历下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回应,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认定交通部门无权治理机动三轮车的批复》明确,三轮车不属于现行有关交通运输行政法规、规章、地方性法规调整范围之内的运输工具,交通运输部门不能依据上述规定对三轮车的运输行为进行规范。
“我们无法按照非法营运来处理,只能在其出现逆行、闯红灯、不戴头盔等明显交通违规行为时,按照常规交通法规进行罚款处罚。”现场一位交警向记者解释道,“我们此前刚刚查处了一批未上牌的花车,但对于这些上了牌并有驾驶证的车辆,我们无法查处他们,只能通过劝离来维持交通秩序,并建议市民游客不要乘坐。”
“法律上的模糊地带,让执法工作进退两难。”山东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院院长董彦岭指出:景区花车乱象屡治难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律不明、职责不清,政府首要应尽快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法规。
王晨光也分析指出,短期集中整治成本高,且容易催生违法者的‘游击战术’,若不能从根本上理顺常态化监管机制、提升违法成本,就会形成‘整治—反弹—再整治’的恶性循环。
“多次整治都不能根治,难免会产生懈怠和无力感。”董彦岭认为,“长达十年的整治无果,是时候跳出这个循环,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寻找新的破局思路。”
原标题《三问花车乱象②|多次整治又回潮,济南花车真的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