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流年财星被冲散财运:在线测算易经八卦运势www.jixiangqiming.vip:-陈维仁先生一路走好

adminddos 2025-10-09 20:57:03 1
流年财星被冲散财运:在线测算易经八卦运势www.jixiangqiming.vip:-陈维仁先生一路走好摘要: ...

最近两天从沈宝祥教授(今年 93 岁)那里,获悉曾经担任胡耀邦秘书和中央党校副校长职务的陈维仁先生于 10 月 3 日去世。

沈宝祥教授说:" 陈维仁同志逝世,深感悲痛!维仁同志是我 1965 年 1 月到中央高级党校后认识的第一位同事。那时,他是林枫校长的秘书。 1977 年 3 月中央党校复校后,他于 5 月初任胡耀邦同志的秘书。我们一起在耀邦同志领导下办《理论动态》,也办一些耀邦同志交办的事。以后,维仁同志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协助第一副校长蒋南翔掌管全面工作。我很钦佩维仁同志为人办事的风格 "。

(晚年的陈维仁)

胡耀邦有个三个得力助手都是生于 1924 年,他们分别是朱良、陈维仁和钱李仁,并且三人出身背景类似,都是富家子弟,在名校求学(陈维仁是西南联大,朱良和钱李仁是圣约翰大学),都是思想开明,在各自领域对于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都是长寿无比、迈过百岁门槛,虽说现在医疗条件好了,但是百岁男士还是很稀有的。

陈维仁先生的家乡在云南楚雄,1944 年升入西南联大,西南联大解散后,进入清华大学经济系读书,师从经济学泰斗陈岱孙先生。建国初,陈维仁进入人民日报社,成为邓拓的秘书。似乎冥冥之中他与秘书职业有缘,后来又担任两位重要人物的秘书。

邓拓对参加政治大批判没有兴趣,也不鼓励陈维仁去当批判手,反而鼓励他多读书、多研究问题。1957 年,邓拓因为对反右不积极,被批判为 " 按兵不动 "、" 死人办报 ",被调离岗位,职务由吴冷西接替,陈维仁也就等于失业。

此后不久,陈维仁进入中央党校进行政治学习,反而 " 因祸得福 " 被新来担任校长的林枫看中,又成为他的秘书。" 文革 " 中,陈维仁目睹了康生是如何颠倒黑白迫害林枫,搞乱中央党校的。1966 年 8 月 19 日,林枫邀请康生来中央党校传达八届十一中全会精神,不料康生早有预谋,一上主席台就说林枫 " 反对林副主席 ",党校是 " 林家铺子(指林枫)",接着事先安排好的造反派就把林枫从主席台上揪了下来,进行批斗。林枫对康生的指责宁死不屈,受尽肉体折磨,有一次被红卫兵踢断了三根肋骨,当场昏死过去。

康生在党校只要说一句 " 我看你这个人不像个好人 ",就可以置于一个人死地。由于康生长期主管党校工作,其妻子曹轶欧又是党校工作人员,因此中央党校几乎没有人可以逃得出这对夫妻的魔爪。" 文革 " 期间,中央党校先后被抓出 168 个反革命案件,1358 人被迫害(包括党校学员),可以说共产党的这个最高学府遭受了毁灭性打击。

1977 年 3 月,胡耀邦被任命为中央党校副校长(校长为华国锋),并主持校务工作。这时候胡耀邦希望物色一个熟悉党校的人当秘书,陈维仁最后被看中。胡耀邦上任之后,立即在党校率先平反冤假错案,揭发 " 四人帮 " 的罪行,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但是因为 " 两个凡是 " 以及康生仍旧被尊为 " 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反修战士 ",党校的教员和学员都顾虑重重。

1977 年 9 月,林枫病危,胡耀邦带着陈维仁去医院探视,林枫本来是健壮的东北大汉,革命年代的艰苦斗争没有压垮他,但是康生的非人道迫害严重摧残了他,这时候体重不足 70 斤,身体蜷缩在病床上,陈维仁多年之后想起这悲惨情景仍然泪流满面。胡耀邦来到林枫病床,转达党校对他的慰问时,林枫已经说不出话了。待二人走后没有多久,林枫就离开人世,年仅 71 岁。这次探望林枫,对胡耀邦触动也很大,成为他下决心在党校率先揭发康生问题的动因之一。

陈维仁在担任胡耀邦秘书期间,协助胡耀邦创办《理论动态》,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协助进行平反冤假错案,为拨乱反正做出了重要贡献。80 年代,陈维仁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主管教学研究和干部教育工作。胡耀邦调离开党校后,很多人对于党校是否可以保持拨乱反正中塑造的开放学风存在担忧。不过陈维仁积极鼓励教师自由开展研究,在他的领导下党校的科研理论水平继续稳步提高,奠定了今天中央党校在政治学、经济学、党史学等学科研究上的领先地位。

(1992 年 7 月 6 日,《理论动态》创办 15 周年庆祝座谈会后合影,左起:陈维仁、胡德平、沈宝祥)

此外,陈维仁把干部培训做的有声有色,党校先后遵照中央指示开设青年干部班、民族干部班等等,陈维仁鼓励学员大胆解放思想,积极对改革问题抒发己见,从中发现了很多人才,其中很多人后来都担任了政治局委员以上领导职务,让改革事业赓续有人。

胡耀邦辞职后,陈维仁经常来家探望。1988 年 8 月,陈维仁正在济南出差,听说耀邦在烟台休养,就连忙赶来探望。胡耀邦一年多来情绪低落,故人来访心情大大好转,李昭于是劝陈维仁小住几天。一日,胡耀邦写了一首七言诗赠给陈维仁,诗曰:" 碧海秋昊又相逢,忽闻退作长寿翁。十载辛耘莫嗟少,栽得桃李到瀛蓬 "。胡耀邦还补充说:" 写诗不费劲,又没有危险 " ,这是句玩笑,也道出内心的苦衷。陈维仁第二天也赋诗一首回敬耀邦:" 戎马倥偬为大同,十年开拓振雄风;壮心难酬忧国运,神州功盖有三中 ",这首诗可以说恰当地总结了胡耀邦的经历和功绩。

陈维仁与胡耀邦的相处的这几天,胡耀邦的话题总是离不开党校,对老同事和老部下都非常牵挂。他对蒋南翔的去世很伤心,他说:" 蒋南翔在清华大学的教育理念,我不完全赞同,但是蒋南翔很爱护老师和学生,文革中也经受住了考验,没有污蔑别人。" 前几天,我与郭力女士聚会,谈及 1957 年反右,郭力女士说,北大是个重灾区,光学生右派就划了 596 个,但是蒋南翔真不错,清华右派数量仅是北大的一半,并且很少是学生。

胡耀邦还提到艾思奇,对陈维仁说 " 他是你的老乡吧!他的《大众哲学》很有影响。人都死了那么久,你们党校就不要批评他了嘛!" 家人和警卫在旁边漫不经心地插话说:" 嗨!咱现就不管那么多了,把身体调理好要紧。" 耀邦同志一声叹息,回答道:" 哎!不能那么讲,我还是个共产党员嘛!"

1988 年底,陈维仁回到阔别 42 年的故乡,参加西南联大建校 50 周年活动,很多云南省很多领导干部都向他打听胡耀邦的近况,并且希望陈维仁转达对胡耀邦的邀请,希望耀邦可以来云南休息一段时间,于是陈维仁郑重发电报给胡耀邦。胡耀邦对云南也很关心(胡耀邦曾于 1985 年、1986 年两个春节假期期间赴云南调研),很想看看这两年有什么新变化,于是欣然答应邀请,决心春节期间先到广西,然后去昆明,但是由于年底临沧发生 7.6 级大地震,云南上下都在抗震救灾,胡耀邦就主动取消了与陈维仁的昆明之约。没想到春节过后仅仅两个月,胡耀邦突发心脏病去世,更让陈维仁遗憾不已。

陈维仁晚年关心家乡的扶贫和教育事业,多次捐款、献策。2013 年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35 周年之际,89 岁的陈维仁仍然写了一篇文章来纪念胡耀邦这个党校人心中的 " 永远的校长 ",这篇文章后来发表在他参与创办的《理论动态》第 1958 期上。2015 年,中央党校举行胡耀邦诞辰 100 周年座谈会,91 岁的陈维仁全程出席了活动,会后陈维仁、刘鹏、沈宝祥、王聚武和胡德平照了一张合影,这几位当年为思想解放冲锋陷阵的中青年,都已经是耄耋老人了。(本文照片均由沈宝祥教授提供)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