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着那澎湃的风 我立时代的潮起浪涌 年轻的激情是绷紧的弓 心在跳燃烧追梦…… "10 月 9 日,十五运会会歌《气势如虹》正式发布。该歌词曲由音乐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何沐阳担纲,歌曲以凝练的语言、磅礴的意境与激昂的格调,实现了 " 地域辨识度、精神感染力、时代共鸣感 " 的三重统一。《气势如虹》背后的创作故事如何,是如何锚定岭南、彰显湾区活力的?羊城晚报记者近日采访了何沐阳,了解《气势如虹》背后的故事。

羊城晚报:请您介绍一下这首歌的创作故事,《气势如虹》这个歌名有何深意,如何通过旋律和歌词来具体诠释这种 " 如虹 " 的气势?
何沐阳:6 月 25 日,我接到了广东省音协主席金旭庚的创作邀请,之后大概花了一个星期去构思。这届全运会在大湾区举办,那就一定要有 " 大湾区印记 " 在里面,又要考虑到运动会的特点,要有运动的激情在里面,当把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以后,我的脑海里面就蹦出来 " 气势如虹 " 这个词。我们这一届全运会如果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基于大湾区的特点。大湾区在全国一定是有引领和带动作用,并有巨大的发展的潜力,所以 " 气势如虹 " 这个词一下子就从我的脑海里迸发出来。这届全运会不是一个简单的运动会,实际上某种意义上是一种 " 精神的引领 ",也是为我们所有中国人重新打气。" 气势如虹 " 既代表了体育精神,也代表了大湾区的一种姿态和决心。
" 气势如虹 " 是这个歌曲的 " 歌眼 ",每一个运动健儿在运动场上奋力展现拼搏精神的时候,就是一种 " 气势如虹 "。在副歌中," 冲冲冲,看我气势如虹,让那梦想升空,跨越巅峰 " 这句歌词就比较典型,歌曲结束最后一句歌词 " 笑看世界的海阔天空 ", 这里面的 " 海阔天空 " 有向 beyond 那首《海阔天空》致敬的意思,但我更多想表现的是展望大湾区的未来。
旋律方面,这首歌我定位是一个节奏很明快的舞曲,并且要有非常大的气势,所以前奏、间奏相当于万人合唱的场面。虽然是一个舞曲节奏,但又没有纯粹按照舞曲去写,主歌部分是相对比较舒展的旋律,线条比较明显,到了副歌才进入比较紧凑的舞曲标准写法,只是说可能更多一点中国味道或者岭南风味在里面。这样主歌、副歌形成了一个比较强烈的对比,这也是这首歌很有意思的地方。这首歌从旋律构架上,我觉得它就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体系 , 我相信它会成为一个经典。
羊城晚报:在创作和录制《气势如虹》的过程中,有没有某个特定的瞬间或细节让您印象深刻?
何沐阳:最有挑战性的就是在音乐制作环节,考虑到这首歌要比较动感和激情,所以我用的舞曲节奏,融入了一些电子音乐的元素,但是又考虑到需要一些岭南音乐元素在里面,所以融入了一些民乐。在这个民乐和电音的结合过程中,可能花费时间比较多一些。
羊城晚报:歌曲由王一博演唱,谈谈跟他的合作感受?在您看来,他身上有哪些特质是与十五运和十五运会歌契合的?
何沐阳:这首歌出来后,我们把整个目前的一线歌手基本筛了一遍,要跟歌词、歌曲风格比较契合,也要看歌手的档期等,最后就选定了王一博。王一博也很配合,作为目前很有流量的歌手和艺人,我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力量和倔强,跟这首歌还是比较相符。这首歌某种意义上传递的就是运动的激情、澎湃的能量,他的形象我觉得非常贴合。
对于他的演唱,其实当时我有一些担心,本来最初想过两三个人一起合唱,各方面原因最后定他一个人来唱,我当时自己还专门到上海去监制。当他认真地唱起来以后,我的心就放下来了。我觉得他还是非常投入的,他的声音也把这个力量感激发出来了。我觉得现在他录的这版还是蛮有青春气息,有一种非常正向的能量在里面,所以我觉得这首歌有望成为他的一个破圈之作。
羊城晚报:《气势如虹》即将推出粤语版,您对粤语版有何期待?
何沐阳:这首歌的旋律本来就有岭南音乐元素在里面,相信粤语版出来肯定会非常有特点。粤语歌曾经很长时间影响了很多国人,希望这一版粤语歌曲出来后能够更好地影响整个大湾区,让更多的国人都参与到这个运动当中来,享受运动的乐趣。
羊城晚报:此次为在大湾区举办的十五运会创作,大湾区给您带来了哪些不同于以往的新灵感?
何沐阳:我是 1997 年来深圳,1997 年到 2007 年都在深圳,所以对广州、香港这些地方都非常熟悉。既然是为 在大湾区举办的全运会创作歌曲,肯定要考虑到更多的大湾区元素,无论是音乐还是歌词元素。其实最初的歌词里第一句为 " 迎着那南海的风,我立珠江的潮起浪涌 ",只是后面希望这首歌即使在运动会之后也能更好地流传,有更多的应用场景,所以就把它改成了 " 迎着那澎湃的风,活力时代的潮起浪涌 "。
羊城晚报:您创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在创作《气势如虹》时,如何把这首主题创作写得接地气、受大众喜闻乐见?期待取得怎样的传播效果?
何沐阳:我觉得一首歌曲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传唱度。有艺术性的歌曲有很多,但是能够传唱尤其是传唱得家喻户晓的歌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首歌是全民运动的一首歌曲,我希望亿万人都传唱起来。
在这首歌的创作上面,副歌旋律非常朗朗上口,可能所有人听一遍就会唱一句。另外,歌词上也是尽量做得非常简洁,让人一听就能记住。因为我也写过很多流传大江南北的歌曲,希望这首歌能够真正地成为一首传播度非常广的歌曲,让大众以后在各种场合尤其是运动场上都能用上这首歌曲。
羊城晚报:您希望当人们多年后再次听到《气势如虹》时,它能唤起怎样的关于十五运会和这个时代的记忆?
何沐阳:音乐本身就是记忆的一部分。我们在十五运会上唱响了这首歌曲,希望它流传出去后,在我们面临的这个滚滚的 AI 时代,能够成为我们国人在未来这种大变革时代的能够共存的一个人性的记忆。
文|记者 王俊
图|记者 周巍
编辑:聂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