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AI陕联世界|古韵新生陕西构建“何以中国”叙事

adminddos 2025-10-10 00:51:04 1
AI陕联世界|古韵新生陕西构建“何以中国”叙事摘要: ...

2025-10-09 17:35:11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吴明玲责编:王菲



国际在线陕西报道(记者 柳洪华):古韵焕新生,声声品千年。陕西,八百里秦川,五千年文明,浩如烟海的历史遗存和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在不朽的时空中堆叠,勾勒出 " 何以中国 " 的轮廓。

秦兵马俑(图片由 AI 生成)

历史的回声

在西周早期著名礼器何尊的器内底部,122 字铭文中 " 藏着 " 一句 " 宅兹中国 ",这是已发现的 " 中国 " 二字的最早文字记录。

溯古言今," 中国 " 二字与何尊熠熠同辉、文脉关联三千年,其内涵从最初的方位区划 " 天下之中 " 不断演变、发展、扩充,融汇于中华文明的浩荡洪流,成为世界窥见 " 国名 " 源头、了解 " 何以中国 " 的文字之始。

陕西的历史回声,嘹亮得令人肃然起敬。

唐长安城(图片由 AI 生成)

古丝绸之路上驼铃商贾,穿过漫漫长路,以共建 " 一带一路 " 焕发新生;沉睡于地下 2000 多年的秦兵马俑,成为世界注视中国的落点……这回声,是张骞出使西域的誓言,是秦俑无声的诉说。

青铜器上的段段铭文,记述着文明演变的浩荡史歌;大雁塔下《大唐三藏圣教序》,佐证着文明交融的动人篇章……这回声,是周人尚礼的精神,是玄奘西行的归心。

石峁遗址,文明前夜的惊天破晓,诠释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桥山脚下,黄帝陵诉说着华夏源流,召唤着华夏儿女寻根铸魂;延安宝塔,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烙印着中国大地不褪红色……这回声,是五千年的绵延不绝,是新时代的万众一心。

在陕西,4.9 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774 万余件可移动文物、76 座革命纪念馆,标注着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

延安宝塔(图片由 AI 生成)

时代的新生

"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骊山为幕,华清池九龙湖为舞台,万星闪烁。月缺转月圆,真山真水间,历史舞剧《长恨歌》20 年经久不衰,开辟了 " 旅游 + 文化 " 新模式。

赓续中华文脉,积淀精神追求,包裹着对 " 根 " 和 " 魂 " 的传承与发展、民族与世界、包容与鲜活。" 骊山‘活了’,华清池‘活了’,历史‘活了’ " 的背后,正是陕西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陕西的古韵新生,繁盛得令人惊喜万千。

秦腔表演(图片由 AI 生成)

汉长安城等大遗址的系统性保护,厘清中华文明的源流与脉络;秦腔、陕北说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方位扶持,守住了古老技艺的原真与独特……这新生,是护持千年古韵的敬畏,是深挖文化底蕴的守正。

红色历史舞台剧,于革命旧址之外续写红色叙事的新篇章;" 馆藏珍宝 " 文创开发,让博物馆成为产业孵化的创新引擎……这新生,是突破传统的新叙事,是 " 把博物馆带回家 " 的新体验。

大唐不夜城的 " 盛唐天街 " 与互动 IP,创造出 " 文化 + 表演 + 互动 + 商业 " 的全新文旅模式;羌绣、剪纸等民间技艺的当代转型,促成了传统艺术蜕变为 " 时尚符号 " ……这新生,是拥抱时代浪潮的擅为,是 " 让国粹变国潮 " 的 " 密钥 "。

在陕西,从单纯的历史展示到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从静态的文物陈列到动态的文化体验,从本土的文化传承到全球的文化传播," 何以中国 " 的表达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秦岭(图片由 AI 生成)

" 古韵 " 为根,赋予 " 新生 " 以灵魂;" 新生 " 为叶,滋养 " 古韵 " 以繁茂。

古韵新生,当是陕西回答 " 何以中国 " 的时代之问。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