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马拉松。
当中国的大型路跑赛事动辄几十万人报名,关于“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跑步”的讨论就更频繁地出现在社交媒体上。
其实,一场跑赛所展现出的魅力不只是来自参赛者,还有赛事组织者、志愿者、沿途的观众,以及记录下这一切的摄影师们。正是所有人对于赛事的投入,才能让赛事变成一场狂欢,也才能够让跑步的价值传递给更多人。
46岁的陈波娜,就能够成为答案的一部分。在她身上有太多关于跑步的头衔——10年跑龄的跑者、赛道摄影师、配速员、急救跑者、赛事新闻官以及赛事督察员。而串联起所有身份的,则是从武汉的街头巷尾跑出来的热爱。
“我喜欢用相机记录下跑者的身影,而他们脚下的赛道和身后的风景,也藏着关于跑步和城市的故事。”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人,跑者和摄影师这两个对她来说最重要的身份,帮她成为这座“英雄城市”和武汉马拉松之间的一条纽带,“武汉的码头文化可以培养出具有鲜明特色的跑者,而我希望能够用相机记录下这些故事。”

陈波娜在不少赛事中都担任过赛道摄影师。
从被记录者到记录者,用热爱将跑步与摄影串联
陈波娜与跑步的缘分,要从学生时代的操场说起,在各项长跑赛事中获得的奖项,便是她与跑步结缘的重要记录。用陈波娜自己的话说,“如果当年我一直在长跑队,很可能后来我就是一名专业的长跑运动员了。”
虽然最终没有成为专业运动员,但是跑步成了她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2015年,她在手机上下载了“悦跑圈”,正式开始用数据记录每一次跑步轨迹。三年后,她第一次站上马拉松的赛道,完成了“人生首马”, “冲过终点线时,看到路边摄影师举着相机,我突然想,要是我也能把这些瞬间拍下来,该多好。”
之所以在心中生出这份奇妙的冲动,也是因为她丰富的生活经历。早在2016年,陈波娜就在朋友的带领下开始学习摄影,没有正式参加马拉松比赛之前,她就在路边看着别人比赛,甚至在赛道边跟着专业的赛道摄影师“蹭拍”。
武汉本就是一个拥有浓厚运动氛围的城市,每一年的渡江节是陈波娜从小到大的记忆中关于城市运动文化最为浓墨重彩的一段篇章。直到2016年,首届武汉马拉松在汉口江滩鸣枪起跑,这位热爱跑步的摄影师找到了更多归属感。
陈波娜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2018年的武汉马拉松之后,她跟着几位湖北省内的资深赛道摄影师开始学习前期踩点、赛中拍摄和后期上传的全部流程。

拥有10年跑龄的陈波娜,在家里也有自己的奖牌墙。
“很多人认为赛道摄影师就是在一个点位上一直按快门,其实真正进入这个领域才知道,它是一个‘体力活 + 脑力活’。”从最开始的摄影“小白”到专业赛道摄影师,陈波娜经历了不少赛事的洗礼,她记得第一次独立负责机位时,她提前三天研究赛道图,在地图上标注出每一个拐角、每一处标志性建筑,“比如武汉马拉松的黄鹤楼机位,跑者经过时会下意识抬头,这时候要抓准角度,还要注意光线,差一秒就错过了。”
2020年的西安马拉松,是陈波娜至今都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拍摄任务。“那天早上天没亮又很冷,我穿着一个小棉袄就在路边蹲守。”陈波娜记得,那场大赛她早上5点半不到就已经蹲守在点位,紧张又兴奋的情绪让她早早就精力十足,“那次不光起得早,还要奔波好几个点位,然后为了让跑者能够在比赛结束第一时间查看到自己的照片,我在路上就要开始把储存卡里的相片传到网上。”
整个过程虽然辛苦,但是陈波娜很有成就感,“我们做赛道摄影师也讲究一个时效性,我也经历过一边骑车一边传图,风吹得手机屏幕都看不清,好在最后没有耽误工作,也没有出现什么危险。”
如今,陈波娜的网名“娜妹纸辣”已经在湖北跑圈里小有名气了,不少赛事都会邀请她参与拍摄工作,“现在参与跑步的比赛少了,一大部分精力会放在摄影上,但是这样也不会说很遗憾。曾经我想过会不会有一天我也能在赛道上跑步,也可以进入赛道拍别人跑步,现在这些都实现了。”

陈波娜说,赛道摄影师并非很多人想象那么简单,是一项“体力活 + 脑力活”。
镜头里的武汉,跑者心中的 “江湖”
陈波娜之所以能够在路跑赛道摄影的领域中迅速站稳脚跟,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正是她丰富的跑步经历。长期跑步和参赛,让她了解大众跑者在比赛中的什么阶段比较容易“出片”,又在什么阶段需要靠摄影师来刺激状态,从而继续向前奔跑。
“我经常会在赛道上看到很多相熟的朋友,然后我也会引导他们怎么从我面前跑过去,这样就能拍出好照片,然后我又会鼓励他们,他们就跑得更起劲了。”
陈波娜的镜头里,记录过很多站上武汉马拉松赛场的跑者的身影,而这些照片里也藏着武汉的“城市密码”——黄鹤楼的飞檐、东湖的碧波、江滩的芦苇,还有武汉人独有的 “泼辣与热情”。
“武汉讲究的是码头文化,每个人说话都泼泼辣辣、火火热热那种,很多外地来的跑者觉得我们武汉人说话不客气,但其实在我们看来,这恰恰是一种热情的表现。”陈波娜就和澎湃新闻记者举了一个例子,“有时候在武汉马拉松,后面的武汉跑者会看到前面的跑者跑不动了,可能就会说‘搞啊,搞啊,搞快点’(武汉方言),听起来可能不是很柔和,但他们可能是发自内心给你打气,给你鼓励。”
不过,当武汉马拉松一年比一年更有影响力,甚至比赛的报名都能够吸引几十万人,陈波娜也开始用大家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传递武汉的文化和城市精神,“我除了摄影师的身份,也是官方配速员,我在赛道上就会边跑边跟他们讲一讲赛道边的景点,还有一些当地特色的文化。”

陈波娜也多次在武汉马拉松担任“兔子”,边跑边宣传武汉的城市文化。
作为过去几年武汉马拉松的“兔子”,陈波娜最骄傲的就是,每次都会有不少跑者跟着她一起冲过终点,而当一些外地跑者在完赛后和她说“武汉太有意思了,明年还来”时,这就是对她一路领跑和讲解最好的褒奖。
“武汉其实是一个非常适合跑者的城市,在长江上有很多大桥将汉口、武昌和汉阳三镇连接在一起,而且其中有几座是可以让行人通行的,所以跑者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大桥,创造很多有趣的跑步路线。”在陈波娜看来,这就是武汉这座城市给跑者的一封“情书”,它将自己对于跑者的宠爱都写在了“一城二江三镇四桥五湖”,而陈波娜则是用镜头记录下了跑者和武汉马拉松的双向奔赴,“我希望多年后再翻看这些照片,能想起每一个跑者的笑容,想起武汉的每一处变化。”
新冠肺炎疫情曾经给武汉这座城市的各方面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而当城市重新恢复生机和活力,当武汉马拉松重新回到跑者身边,“英雄城市”的精气神也在陈波娜和她周围的武汉跑者身边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武汉人有‘不服周’的个性,在跑马拉松时也是这样,就算累得喘不过气,也会咬牙坚持。我们也是凭着这份精气神挺过了最艰难的那些日子。”
如今,陈波娜会在工作之余拿着相机穿行在武汉的大街小巷,记录下城市的各个角落里不为人知的美好,与此同时,她也会继续“跑下去,拍下去”。就如她所说,武汉是一座拥有浓厚运动氛围的城市,而马拉松的坚持和韧性最能体现武汉的精神,“我希望多年后再翻看这些照片,能在跑者身影中,想起武汉的每一处变化。”

陈波娜表示自己会继续跑下去,也会继续拍下去,用不同的方式讲述跑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