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新闻:陈先生,特朗普抱怨称中国不买美国大豆,那美国就不买中国的食用油了,这是否意味着中美贸易战仍将加剧?
特约评论员 陈冰:特朗普对中国不买美国大豆的反应,可以说 " 弱爆了 "。他只是考虑终止中国食用油等与大豆关联的贸易,既没有说哪些商品,也没说价值多少,更没给出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可以说是随便说说,以显摆自己还有战斗力。
中国外交部很快作了回应,说贸易战、关税战没有赢家,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双方应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协商解决有关问题,等于给打回去了。针对中国稀土出口新规,美欧正在加强联合,七大工业国组织放出狠话,宣称要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中方也给顶回去了,说你们别吓人了,中国将依法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是为了维护和平,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要谈就好好谈,别一边嚷嚷要谈,一边威胁恐吓。
很明显,中国已经吃透了特朗普的习惯性动作和夸张式语言,正在用最强硬的立场和最强势的回应来面对特朗普关税大战,美国这次反倒显得措手不及,前言不搭后语。按照海外观察家的话说,中美之间正在进行贸易谈判的主导权测试,都想主导贸易谈判的节奏,都想为中美关系 " 定调 ",都不想在这场高风险的 " 胆小鬼游戏 " 中率先后撤,都表现出自己的承受能力大于对方。这使得中美贸易战呈现出升温态势,紧张态势还要持续几天。英国广播公司的分析认为,自从中国实施稀土管制新规后,美国股市蒸发 2 万亿美元,加密货币出现史上最大规模的 19 亿美元清算,迫使特朗普放软身段,放缓声调,而中国的贸易战策略几乎不受市场反应的影响,股市波动也不算大,这是美国难以复制的。由此看来,美国恐怕是先请求谈判的一方。因为没了稀土,美国经济一定衰退。

直新闻:在中美酣战之际,法国、加拿大、瑞典、西班牙等国的高官将密集访华,您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特约评论员 陈冰:这些国家的高官访问中国,一方面是中国与这些国家的既定的外交安排,比如中法战略对话,中瑞建交 75 年,中加建交 55 周年。另一方面,则是为稀土而来,和中国巩固互信、扩大合作的。中国的稀土出口新规,是全球性的,并不仅仅针对美国。而中国在精炼稀土上的绝对优势,促使这些国家暂时放下特朗普,赶到中国谈合作。法国想成为中国稀土进入欧洲的 " 桥头堡 ";瑞典希望与中国深化现有合作;加拿大上门和中国修复关系,扩大合作。
中国的稀土新规,几乎影响现代高端制造业的每一根神经,没有不行,而别的国家和地区又没法提供,那就到中国来谈合作。注意到了没,这些国家都是美国的盟友。它们的高官走向北京而不是华盛顿,也证明中国倡导的多边贸易、合作共赢才是正道,单边主义、美国优先、小院高墙是行不通的。就像来访的加拿大外长阿南德所说,加拿大保持与中国的关系,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自主选择。换句话说,加拿大不会跟在美国屁股后面。他还说在当前地缘政治环境下,加拿大与全球主要经济体保持稳定关系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加拿大不会在中美之间 " 选边站 "。

直新闻:中国实施稀土出口新规后,美国加紧与澳大利亚达成矿产协议,欧盟则寻求与美国及其他 G7 国家协调,以减少对中国的依赖,中国的稀土优势会不会被稀释?
特约评论员 陈冰: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全球 92% 的精炼稀土都由中国提供,几乎垄断了全球市场。澳大利亚的稀土储量比较丰富,但也得运到中国来提炼、精加工。问题来了,中国在稀土上的优势,能保持多久呢?现在是王牌,将来情况又怎样呢?
首先,在未来几年内,中国能够保持绝对优势。即便美国、欧盟及其他发达国家意识到严重依赖中国,可能不利于自身安全,但要发展出一个新的产业,掌握精炼技术,是不太容易的。
其次,美国和欧洲都开始有所行动了,都想缩短稀土供应链,提高自主精炼能力。美国国防部今年投资 4 亿美元,成了美国唯一稀土开采商 " 加州山口峡 " 的最大股东,并给予这家公司 1.5 亿美元的优惠贷款,承诺未来十年内以保底价购买稀土产品,这个保底价比中国的高出一倍。摩根大通和高盛将提供 10 亿美元的资金,资助 " 加州山口峡 " 建立一个新的精炼厂。特朗普的 " 大而美 " 法案中,有一笔 75 亿美元的关键矿产资金,旨在加强稀土等战略资源的储备。再加上美国与乌克兰、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的稀土开采和提炼合作,看得出美国在积极布局,努力减少对中国的依赖。欧洲有两家稀土提炼厂,一个在法国,一个在爱沙尼亚。法国的化工企业索尔维,是中国以外唯一能处理全部 17 种稀土金属的工厂。欧盟去年已经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要求在 2030 年前降低对进口关键原材料的依赖,强化开采、加工与回收等环节。法国的索尔维公司以回收见长,据说仅靠回收,就可能供应欧洲所需稀土的 30%。去年一位法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回收分离技术,简单而成本低。也就是说,欧美还是掌握了一些稀土提炼技术的。如果欧美进行较密切的合作,很可能在稀土开采和提炼上取得较大进展,但还需更好的产业政策。
最后,就是看欧美能不能为稀土开采和提炼公司,能否提供足够的优惠政策,能不能获得更多的投资。稀土市场的规模不是很大,2024 年全球稀土市场规模大约 124 亿美元,预计到 2033 年将增至 371 亿美元。要是与电动车比,稀土市场规模很小了。2023 年全球电动车市场规模 5000 多亿美元,到 2032 年近乎 2 万亿美元。这就出现一个问题,资本家愿意给稀土产业投资吗?西方政府愿意降低环保标准吗?能保证稀土精炼厂的利益吗?价格能和中国的比较吗?2010 年因为钓鱼岛争端,中国对日本采取稀土限制,那时日本及西方就在说减少对中国依赖,可这 15 年过去了,他们没有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与支持体系,依靠市场力量,很可能难以实现稀土自给自足的远大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