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黄浦区世博园区召开。中控集团创始人、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创始人褚健出席并演讲。

褚健教授在演讲中表示,当前行业对AI在工业领域的发展高度关注,但该领域的突破存在显著难点——流程工业涉及范围极广,涵盖石油天然气、矿产加工、化工、石化、医药、农药、建材、钢铁、有色、稀土等众多领域,每种领域下又包含数万种化工材料与复杂工艺,人类几乎不可能成为覆盖所有领域的“全才专家”。而 AI 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正如凯文・凯利先生所言,除已取得重大进展的大语言模型外,未来还将涌现空间模型、物理模型、化学模型及生物模型,其中工业领域的突破尤其依赖化学模型与生物模型的支撑。褚健教授强调,唯有通过 AI 技术,才能将各领域的专家能力有效整合,为工业升级提供 “聚合型智慧支持”。
在褚健教授看来,如果工业AI能够做好,流程工业相较于离散工业的空间会更大。因为流程工业领域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存在更加明确的逻辑关系 —— 数字化是智能化的前提,没有数字化就无法实现智能化;而智能化的落地,又必须依赖大量数据与优质算法的支撑。他指出,流程工业的生产需监控海量时间序列参数,这与“烧菜”的逻辑相似 —— 烧菜时需精准控制温度、时长及盐、酱油、味精等调料的用量,流程工业的生产也需把控各类工艺参数;当“烧菜”的实验次数积累到几百、几千次,就能通过数据总结最优方案,工业生产同理,足量的生产数据积累,正是通过算法优化工艺的核心基础。
褚健教授阐述到,正是基于上述逻辑推出了全球首款时间序列大模型TPT(Time-series Pre-trained Transformer),并于去年6月在新加坡进行全球发布,今年8月,团队进一步发布 TPT 2版本,该版本还推出了SaaS化服务,使得企业使用门槛大幅降低。截至目前,已有近4000家企业通过该平台解决需求,累计处理超过15000余项与“安全运行、产品质量提升、能耗降低、效益增长”相关的工业问题。
褚健教授在演讲中提出,既然汽车能实现无人驾驶,工厂为何不能实现 “无人化运行”?他认为,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 + AI 技术”的结合,完全可以解决流程工业中的安全生产、降本增效问题,实现“内操智能化、外操无人化”(内操工作区域为控制室,外操工作区域为工厂现场),这与当前的无人驾驶逻辑高度相似。
以往企业面临的痛点是“缺乏专家、软件功能分散”,而借助 TPT 时序大模型,企业只需提供生产数据,就能获得针对性的优化方案。褚健教授举例称,通过TPT模型优化生产切换时间、提升产品质量,帮企业实现“年增收数百万元”,其实是可落地的简单事情。他表示:“工业 AI 完全可能实现,关键就在于数据与算法。”
褚健最后表示,中国在工业AI领域具备“领先或主导”的潜力,完全有能力为全球工业升级贡献中国方案。他认为,工业AI的落地不仅能帮企业降本增效,更能在“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上发挥关键作用,未来在该领域的探索空间广阔,社会价值显著。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由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与新浪集团联合主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 Foundation)北京办公室协办,新浪财经与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北京代表处承办,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支持。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