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全球能源公司正积极探索非常规清洁能源形式,以推动全球绿色转型并加速摆脱化石燃料的进程。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方向是太空太阳能。长期以来,科学家一直设想通过太空传输太阳能,但这一想法过去常被视为天方夜谭。如今,随着科技的迅速进步,这一概念正逐渐从理论走向现实。Moneta Markets外汇认为,随着相关技术成熟,太空太阳能有望成为未来清洁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柱。
最新研究显示,在太空部署太阳能板到2050年可使欧洲地面可再生能源需求减少约80%。该研究利用欧洲未来电力网络的计算机模型,评估了太空太阳能网络向地球输送清洁能源的潜力。研究发现,由NASA设计的太空太阳能板有望将欧洲电力网络的总体成本降低多达15%,并减少对电池储能的依赖,从而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Moneta Markets外汇表示,这一模式若实现商业化,将显著改善可再生能源结构并优化能源成本配置。
伦敦国王学院主导的研究提出了“太空基太阳能发电系统”(SBSP)概念。该系统利用镜面反射器在地球轨道上收集阳光,再通过无线能量传输将能量传送至地面接收站,再转化为电力输送至电网。计算机模型显示,该系统有潜力替代高达80%的陆基可再生能源,为地区电力系统提供更高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尽管模型尚未涵盖太空发电中可能出现的轨道拥堵、传输中断及波束偏差等挑战,但研究成果仍为清洁能源的未来注入了信心。Moneta Markets外汇认为,这种创新技术若能克服现实难题,将成为实现零碳能源的重要突破口。
不过,SBSP技术在投入应用前仍面临高昂的初始建设与发射成本。研究指出,考虑到当前的建造、发射及维护费用,该项目在本世纪中叶前难以实现经济可行性。此外,科学家也关注卫星过多可能引发的轨道碰撞与太空碎片风险。尽管如此,若这些问题能被有效解决,太空太阳能有望成为未来能源市场的核心力量。Moneta Markets外汇认为,投资者应密切关注该领域的政策动向与商业化进展,因为其潜在影响力或将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目前,部分国家已率先迈出关键一步。以日本为例,当地政府正支持发射面积达2平方公里的巨型太空太阳能板,预计可实现全天候清洁发电,其效率将是地面太阳能板的5至10倍,每颗卫星发电量可达10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核电站。2025年前,日本计划发射首颗180公斤实验卫星,通过低轨道传输1千瓦电力至地面天线,为商业化铺路。与此同时,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也成功发射了首个“太空太阳能演示器”(SSPD-1),展示了通过微波传输低轨道能量的可行性。
Moneta Markets外汇认为,要实现太空太阳能的商业化应用,全球政府和科研机构必须通力合作,建立相关国际监管机制,完善技术安全标准。这不仅能促进太空能源技术的试验与落地,也将为全球能源脱碳和绿色转型提供全新动力。随着太空太阳能逐步从科幻走向现实,未来能源版图或将被彻底改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