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狙击“菜鸟”的血性逆袭

adminddos 2025-10-17 08:32:04 2
狙击“菜鸟”的血性逆袭摘要: ...

“我虽不是最优秀的,但走出连门我要全力以赴展示最优秀的一面。”回想那段备战狙击手选拔的日子,洪何亮依然语气坚定。

在去塞北某训练场之前,记者就从“刘老庄连”媒体报道沟通会上得知该连有一个叫洪何亮从狙击“菜鸟”逆袭获得第一的事迹,狙击手、“菜鸟”逆袭,激起了记者对这个老兵的兴趣。

初次见到是在连队的野营帐篷,洪何亮正与几个战友利用个人休息时间进行某课目的自主训练。在了解了记者的意图后,洪何亮和记者聊起了那段令他终身难忘的狙击手集训经历。

“既然代表连队参加比赛,就要拿出争第一的勇气”

2022年,得知旅里要选拔狙击手参加集团军狙击手集训的消息,作为连队狙击专业组训骨干的洪何亮,毫不犹豫报了名。

“当时我是新兵连班长,这个集训能学习到狙击手的技能,我当时也想多掌握一项技能,带新兵也好,实战也好,都有很大的用处。”洪何亮说。

然而,眼前的事实他也很清楚,自己是步兵出身,集训队里来自侦察专业的狙击尖子比比皆是,而且洪何亮还是在集训后期才加入,对手已经集训了一个多月,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射击经验都不占优势。

旅里最终确定的16人名单里,洪何亮的成绩排在倒数位置,想在短短三周之内追到前列,对大多数人来讲,难度是非常大的。

谈到当时的心情,何洪亮坦言:“心里还是有点沮丧,压力也挺大的,也有点着急。”

“但是后来又一想,我们‘刘老庄连’在全旅也是响当当的连队,既然代表连队参加比赛,就要拿出争第一的勇气,无论对手多强、困难多难,绝不给自己留遗憾,不给连队拖后腿。”面对众多侦察专业出身的狙击手,非“科班”出身的洪何亮下定决心死磕到底、绝不服输。

据枪训练,他常常练到双臂酸麻到颤抖,仍咬牙坚持,能多一秒是一秒;专业知识背记,他随身带着理论笔记本,休息时间也拿出来背诵;专注度练习,他找来细针练习“米粒穿针”有时手指被扎得鲜血直流……

洪何亮练据枪

“时间紧,任务重,如果不对自己狠一点,多付出一点,我就赶不上别人,”何洪亮说,“当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提高成绩,别人休息时候,我学习理论知识,琢磨怎么提高技能。”

在夜以继日地坚持下,这名狙击“菜鸟”的成绩突飞猛进,让集训队的战友们感到惊讶。“跟上集训队的整体水平后,信心更足了,想把成绩再提一提,达到优秀的水平。”洪何亮向下一个目标发起了冲锋。

练体能,别人跑五公里他就武装负重跑十公里;练据枪,开始枪管垒1个弹壳,再到2个弹壳、3个弹壳,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为了克服运动状态下,呼吸的起伏对射击的影响,他从100米冲刺跑增加到400米冲刺跑,再迅速据枪瞄靶,练习气息稳定。为了提高射击精度,晚上熄灯后,悄悄用打火机或自动笔练枪击发的稳定性,不管是什么课目,他总会比别人多练一点,多付出一点。

“之所以用打火机或自动笔来训练枪击发时的稳定性,就是按压打火机或笔的击发按钮,模拟枪械的扳机,找到击发的临界点,反复练习,如果我们打枪时候扣动扳机的力度没有掌握好,就会影响射击精度。”洪何亮。

面对记者“这种更多的付出会不会让自己遭受更多伤痛?”的提问,洪何亮说:“流血、破皮……这些小伤是常有的事,比如练卧姿据枪,一卧就是半个小时以上或者一个小时,手撑久后两只手都是僵硬的,手肘也会磨破皮。”“但这种付出是可以实打实提高成绩,小伤小痛不值一提。”

功夫不负有心人。洪何亮的成绩一天天进步,迎来最终的选拔考核。

豫南腹地,烈日炎炎,考核开始。洪何亮闭上双眼,调整了一下呼吸,而后快速推子弹上膛,眯起眼睛屏气凝神,透过瞄准镜注视着远方。突然,狙击镜里闪过目标,他果断锁定,迅速瞄准、击发“砰……”目标上冒出一缕白烟。

最终,洪何亮以优异成绩获得了此次集训第一名,实现了“菜鸟”的逆袭。

狙击手集训的经历让何洪亮有了更多迎难而上的勇气。“刘老庄连”的兵无论在哪个场合都会牢记“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精神,“面对艰难险阻,我们要一马当先,冲锋在前!”

狙击手集训结束几个月后,洪何亮又踏上了国际维和的征程。

训练中的洪何亮

“这抹红色成为我们维和官兵情感的锚点”

今年9月3日,九三阅兵中,维和部队方队队员走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检阅。

面对战火、疾病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国维和军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履行世界和平的使命,如今,“中国蓝盔”已经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

“当天我们集中观看了阅兵式,当看到战旗方队和维和部队经过天安门的时候感到特别的光荣,也让我想起了2023年前往南苏丹国际维和的日子。”何洪亮告诉记者。

国际维和除了维和任务本身的风险,还有异国他乡带来的距离感、多元文化碰撞等带来的挑战。

“我们是第九批赴南苏丹(朱巴)维和部队,从2022年12月动身前往南苏丹,这是我第一次出国,第一次远离祖国和家,当时心情既有点好奇也有点激动,毕竟自己将要前往的地方是战乱国家,”何洪亮说,“一下飞机就看到真枪实弹的部队在机场巡逻,氛围和国内完全不一样。”

“在维和步兵营的15号哨位旁有块硕大的坡面山石,上面刻绘着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描红,是“刘老庄连”官兵轮班日志上一项庄严的任务。“印象最深刻是第一次描红国旗,当时全连整齐列队,大家依次为国旗描上一笔。在异国他乡为国旗描红,感觉不一样,感觉离祖国很近,更会被这抹红色所感动。”“这个刻绘着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已超越了它的物理意义,成为我们维和官兵情感的锚点。”

在维和的这些日子里,正是这抹红色,不断激励着洪何亮用实际行动坚守岗位,践行中国军人捍卫和平的铮铮誓言。

2023年2月,在中国维和营地周边,警报骤然响起,营区外两伙当地不明身份武装分子展开激烈火拼,顿时乱石横飞,枪声、爆炸声持续不断,不时有零星碎石飞溅到15号哨位外墙,发出“咣咣”的撞击声,直接威胁到执勤官兵生命安全。

记者问道:“遇到这种突发状况,当时心里会不会害怕?”

何洪亮说:“不会害怕,‘八十二勇士’以少敌多都没有后退半步,作为新时代‘刘老庄连’的兵,哨位就是战位,关键时刻我更不能退缩,我当时精神高度集中,手紧贴步枪扳机处,随时做好应对冲突的准备。”

临危不乱的何洪亮隐蔽在哨位垛口处,迅速检查防护装具有无受损,左手举起执法记录仪全时取证,并实时向值班室报告冲突动态。直到冲突解除,他始终坚守在哨位上,没有退却半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