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基金资深投资总监(董事总经理级) 曾豪
日前,沪指收盘站上3900点。这是自2015年牛市后,时隔十年的重要突破,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沪指时隔十年再次站上3900点,具有多方面重要象征意义,这既反映了市场情绪的积极变化,也标志着A股可能迈入全新发展阶段,充分体现了中国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经济基本面持续修复的积极成果。
从市场情绪角度看,3900点是长期以来的关键阻力位,其突破极大地提振了投资者信心。此次突破是在多重利好因素下实现的,如央行释放流动性、国内外资金加速流入等,并非单纯的情绪宣泄。
从市场本质来看,这更可能是A股迈入全新发展阶段的标志。一方面,宏观经济的稳健增长为市场提供了坚实支撑,上市公司业绩整体平稳,尤其是科技板块订单和业绩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政策持续发力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如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等,为市场筑牢根基。此外,市场结构性特征明显,科技成长与资源安全成为双主线,资金布局明确,显示出A股正朝着更具活力和韧性的方向发展。
资金来源多元化
可以观察到,近期市场成交量显著放大,资金来源呈现多元化,外资回流、国内机构加仓以及居民储蓄通过基金等方式“搬家”入市等因素均有贡献。
首先,外资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伴随近期人民币的逐步升值、海外对于国内经济基本面预期的上修,外资逐步流入。
同时,Wind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机构持有主动权益类基金的资产规模较去年末增加541亿元,基金份额增加271亿份,同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7月新增备案规模达到792.81亿元,创下2022年以来的历史新高。
此外,居民储蓄通过基金等方式“搬家”入市的趋势也较为明显。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居民存款余额攀升至161万亿元,在银行存款与理财产品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而A股赚钱效应逐步显现的背景下,居民资金向股市转移的动力不断增强。
总体而言,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当前资金流入具有一定的可持续性,但也需关注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变化、国际局势等因素对资金流向的影响。
“稳健为基、适度进攻”
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后市有望呈现“稳中趋优”的格局,首先,我们看到了几个乐观因素,比如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经济韧性显现、估值优势犹存。往后看,市场有望呈现“结构性慢牛”特征。
在乐观行情环境中,市场主线或会随着估值、情绪和流动性环境变化而产生变化,切换的时点和催化剂判断变得尤为关键。在当前流动性宽松情况下,仍然是围绕新质生产力+自主可控+AI产业趋势的合力驱动,科技成长行情可能值得关注。同时,处于低位的大宗商品也可能明显受益于流动性的改善,供给侧受限的周期品可能存在投资机会,有色、化工、钢铁、建材等也可能会有机会。最后,跟内需相关度不高的新消费最近出现调整,此时也可能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
当前点位,建议普通投资者采取“稳健为基、适度进攻”的策略,而非极致激进或保守。市场虽突破关键关口,但结构性分化明显,部分板块估值已处高位,盲目积极易暴露风险,过度谨慎则可能错失长期机会。外资与机构偏向长期配置,居民储蓄入市则易受情绪影响,稳健策略更适配当前格局。建议以“核心+卫星”构建组合:核心配置高股息、估值合理的红利资产筑底,卫星部分适度布局科技成长等景气赛道,同时通过固收+产品平衡波动。
避免“追涨杀跌”需建立纪律。一是预设止损止盈点位,严格执行投资计划;二是分散配置降低单一板块依赖,减少情绪干扰;三是聚焦中长期趋势,通过定投基金或选择均衡风格产品,降低短期交易冲动。
警惕三大利空因素
关于当前市场面临的主要潜在风险,我们认为,在股指突破3900点、市场情绪高涨的背景下,保持风险意识尤为重要。结合最新市场数据与政策动态,需重点警惕的利空因素:第一,经济的结构性风险。一方面,全球增长分化与贸易摩擦加剧,需警惕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复可能;另一方面,国内基本面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仍存在压力,需要密切跟踪。
第二,市场从“慢牛”走向“快牛”的风险,这会带来市场估值风险风险。
第三,国际政策不确定性的风险,比如美联储政策转向时点。
风险提示:本材料所载信息不构成对买卖任何证券或提供任何投资决策建议的服务。该等信息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投资者应当对本材料的信息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我们对所载材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材料所载内容仅为该资料出具日的信息,后续可能发生变更。未经授权禁止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以任何形式进行商业用途的传播、剪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