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来论|中国与亚洲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合作恰逢其时

adminddos 2025-10-17 18:17:03 2
来论|中国与亚洲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合作恰逢其时摘要: ...

全要素生产率由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于1942年提出,是全部生产要素投入不变条件下,要素配置效率提高、技术进步或者创新等“难以衡量”的因素效率提升产生的额外经济增长,也就是产生“1+1>2”的效果。也可以说,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国家运行的效率,已越来越成为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

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与美国等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也低于日本、韩国。美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全球领先,亚洲国家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总体大幅低于美国。最新佩恩表10.01版显示,2019年亚洲国家仅有新加坡、韩国和日本的全要素生产率达到美国的60%以上,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为美国的59.6%、49%和44.7%,印度和蒙古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分别为美国的44.3%和32%。

改革开放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大部分年份都低于美国。改革开放后,生产力得到大幅解放,全要素生产率也随之提升。1978—2011年的大多数年份里,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高于美国,2012年开始,又低于美国,此后的2013、2014、2016年出现一定程度反弹,但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美国同期则保持平稳的增长率。根据最新佩恩表10.01版显示,2019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相当于美国的40%。回顾日韩历史,1980年,日本基本完成工业化时,全要素生产率超过美国的80%,1991年,韩国在此发展阶段时,全要素生产率为美国的60%,这两个数值是日韩追赶美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峰值。如果延续目前中美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到2035年,也就是党的二十大确定的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候,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美国的追赶,将远低于日韩在1980年和1991年的水平,与高质量发展显然不匹配,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论在量和质方面都有提升空间。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2024年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基础设施投资以及资本等要素对推动经济增长的边际效用下降,中国经济增长需要寻找新的增长驱动,由主要依靠资本投入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更多通过制度建设、科技创新等释放要素活力,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亚洲国家是重要合作伙伴

亚洲国家同我国山水相连,是我国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合作伙伴,至少有三方面优势。一是科技创新突出。亚洲已成为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转移重要目的地,东亚成为全球研发和创新密集区。清华大学联合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发布的《国际科技创新指数2024》显示,亚洲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主要聚集地,科技创新力指数排名前三均为亚洲城市,排名前10的城市中亚洲城市占六个。据华东师范大学发布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100强(2024)》评估,综合排名前30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有三分之一在亚洲。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GII)2025》显示,在全球139个经济体中,东亚和东南亚仍是全球创新的核心动力区,在企业研发、教育与创新基础设施方面表现突出,贡献了全球强有力且持续的研发投入、高科技出口和创新产出,有六个经济体跻身全球前25位。前十名中,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分列第四、五、十位,中国首次跻身前十。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日本的“东京—横滨”,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

二是人力资本丰富。亚洲国家中,南亚、东南亚人口相对年轻,劳动力市场灵活。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2025年6月发布的《全球人才流动趋势与发展报告2025》显示,世界主要国家人才竞争力指数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亚洲占据四席,韩国、日本、中国分居第二、四、五位,人才中心呈现从欧美向亚洲扩散趋势,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分列人才规模的第一、三、四、五位,世界人才中心正在从欧美向亚洲扩散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三是人工智能成为区域经济增长重要引擎。2025年7月举办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2025》显示,排名前十的国家中亚洲国家占据一半,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根据谷歌、淡马锡和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24年东南亚数字经济报告》显示,2024年上半年,东南亚地区成功吸引了超过3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投资。据预测,至2030年,人工智能有望助力东南亚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10%至18%,带来高达1万亿美元的潜在增值。谈判过大半程的《数字经济框架协议》(DEFA)有望进一步强化跨境数据协同治理,推动建立更加可靠、精确的人工智能系统。

如何合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2024年亚洲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高达60%,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推进,为地区国家新质生产力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时代机遇。

我们应加大与周边国家合作,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中国应继续同亚洲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球发展倡议更好落地生根。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 版建设,全面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打造人工智能合作新增长点。促进我与亚洲国家人才流动,吸引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引进通道。同时,稳步扩大金融、贸易、物流、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对外开放,特别是与亚洲国家开展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业之间的交流,推动形成大市场。大力促进跨境电商、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发挥好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先行先试和引领作用,提升跨境电子贸易水平。加强供应链合作,让中国大市场成为与世界特别是亚洲国家共享的大市场。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