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路 实习生沈伊君,刘育呈 发自华盛顿
2025年10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银行年会期间,海通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资产管理部负责人王胜祖就香港资本市场走势、中国资产反弹逻辑以及全球资金配置格局等话题和笔者展开交流。
王胜祖表示,香港市场正迎来基本面修复与国际资本回流的双重拐点。在互联互通政策深化、A+H上市机制完善的背景下,香港IPO募资规模有望在2025年重新登顶全球。今年前三季度,香港交易所已经以1823亿港元融资额(同比飙升228%)的亮眼成绩,蝉联全球IPO融资额榜首。美元回落与利率下行,也为港股带来外资回流动能。
在谈到A股市场时,王胜祖认为,未来十年中国的结构性机会将围绕新质生产力、绿色经济、银发经济等几大主题展开。同时,从2035中期发展目标到2049长期愿景,中国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双循环”的战略布局。先进制造、能源安全、科技自主、供应链韧性将成为资本长期布局的核心逻辑。
在全球资产配置层面,他认为,大中华区资产值得超配,美国维持平配,欧洲建议低配,而日本或将成为新的亮点。随着全球利率回落和汇率再平衡,亚洲资产的相对吸引力正显著增强。

附对话实录:
新浪财经:这次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时隔六年再次出席IMF年会,向海外投资人介绍香港最新情况。您如何看待当下港股的市场情绪与后市走势?从2021年至2023年海外资金持续撤离后,如今回流情况?香港IPO市场后市如何?
王胜祖:从中资券商的角度看,2025年以来市场情绪与交易活跃度均明显修复,主要来自两方面推动。
一是中国政府持续推动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政策,鼓励更多优质企业通过“A+H”模式在港上市,引导海外资金进入。今年香港的IPO募资规模有望重回全球首位,这将成为带动市场复苏的重要力量。
二是美联储开启新的降息周期。无论是出于贸易摩擦、经济放缓还是预防性考量,美元趋弱、外围利率下行,均促使全球资金重新配置。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与资金自由港,聚集了大量中国优质上市公司,包括已经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这些公司集中代表了中国的新质生产力、新消费与新科技产业,受到外资机构的积极认购。
自2024年下半年起,沪深港通交易量明显增加,初期以内地资金为主,而近一至两个季度外资回流趋势也愈发明显。北向资金持续流入A股,同样反映出海外机构对中国资产的重新配置。总体来看,未来12个月港股市场仍有望保持乐观态势。
2新浪财经:近期中国资产整体反弹,不仅中概股与港股走强,A股核心资产也修复。您如何理解这轮行情的逻辑?未来A股市场中有哪些结构性机会值得重点关注?
王胜祖:A股市场的结构性机会,与中国2035年中期经济发展目标及2049年长期战略目标密切相关。当前正值“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衔接阶段,政策的连续性与前瞻性为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逻辑。
我认为,中国政府在经济治理上具有耐心与长期规划能力。以2035年目标为例,未来十年中国将在绿色能源、碳达峰路径、单位能耗优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形成绿色转型的长期投资主线。同时,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将推动“银发经济”崛起,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相关产业将成为中长期增长点。
此外,新质生产力驱动的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半导体与国防工业等核心技术领域,也将持续受益于国家战略安全导向。当前外部环境下,“小院高墙”式技术限制反而强化了中国推动自主可控与供应链安全的决心。
总体来看,结构性机会仍将围绕“以国内大循环带动双循环”的格局展开。“国内大循环”不仅指消费与投资的再平衡,更涵盖能源、粮食、科技与供应链的系统性安全。这些方向将成为未来资本市场配置的长期主线。
新浪财经: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持续演变的背景下,全球资金配置正在发生哪些实质性变化?从资产类别与区域分布的角度看,投资机构如何在风险与收益之间重新平衡配置比例?
王胜祖:从区域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全球资金正在重新平衡,呈现出三大趋势。
首先,应当超配大中华区资产。过去三年,国际投资者在中国与香港市场均属低配状态。随着政策回暖、经济企稳及估值修复,中国与香港资产有望获得超额收益。建议至少恢复至MSCI China的基准权重,并对部分新兴产业适度超配。
其次,美国资产应维持平配。尽管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增速放缓至约2%,但其经济结构仍然稳健,劳动力市场与企业盈利表现优于其他发达国家。私人消费占GDP比重达75%至80%,显示内需强劲。短期的财政僵局与政治摩擦只是阶段性扰动,不会改变长期增长趋势。美元或将阶段性走弱,但整体风险可控。
相较之下,欧洲资产建议低配。英国与欧元区的增长动能相对疲弱,货币政策空间有限,且受俄乌冲突、移民问题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政治与经济风险升高。结构性矛盾和政策约束将继续压制资产价格。
最后,日本资产具备超配价值。日元可能随美元回调而升值,日本经济正逐步走出长期通缩,企业盈利改善、通胀恢复,为市场带来新机遇。而印度市场前期资金流入过多、估值偏高,短期内宜采取战术性低配策略,锁定已有收益。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