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微博

华夏时报记者 王兆寰 北京报道
日前,排队IPO的东莞证券更新了招股说明书,补充了前三季度的财务数据,备受市场关注。
东莞证券预计2025年1—9月营业总收入为 23.4亿元至25.9亿元,同比增长 44.93%至 60.18%;归母净利润为 8.6亿元至 9.5亿元,同比增长 77.77%至 96.48%。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目前,深交所主板IPO公司仅有东莞证券一家,且状态为已受理。公司更新了招股说明书,是否意味着IPO提速,即将结束10年的长跑?
对此,本报记者致电东莞证券并发送书面采访函,相关负责人回复称,公司是正常地更新IPO材料,目前上市未有新的进展,相关信息请以公开披露的信息为准。
业绩大幅增长
当其他IPO排队的券商走的走,撤的撤,东莞证券近10年的IPO之路仍在坚守。
近期,东莞证券更新了招股说明书,加入了最新的三季度业绩表现。其中,公司预计2025年1—9月营业总收入为 23.4亿元至25.9亿元,同比增长 44.93%至 60.18%;归母净利润为 8.6亿元至 9.5亿元,同比增长 77.77%至 96.4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8.6亿元至 9.4亿元,同比增长78.26%至 97.02%。
招股说明书进一步显示,2025年前九个月营业总收入及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相比上年同期变动的主要原因是期间A股市场震荡上行,沪深两市股票基金单边交易额较上年同期大幅上升,公司预计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同时,受A股市场震荡上行影响,各主要权益类指数有所上升,该公司预计确认的投资收益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
可以看到,不仅是财务信息更新至三季度,东莞证券的股东情况也做了新的说明:公司无控股股东。股东投控集团、金控资本、均为东莞市国资委控制的企业,系一致行动人;东莞市国资委通过三家公司间接控制本公司75.40%的股份,为本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且在最近三年未发生变更。
风险不容小视
在专业人士看来,东莞证券在更新招股说明书后,IPO进程确实有加速的可能。公司的股权结构优化,东莞国资持股比例提升至75.4%,解决了控制权问题。同时,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预计增长77.77%—96.48%,业绩大幅回暖。
不过,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包括深交所审核进度仍较慢,未进入问询阶段;公司经纪业务占比高,投行业务较弱;历史合规风险仍需持续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提到了市场波动风险和主营业务风险。2022 年度、2023 年度、2024 年度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证券经纪业务产生的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分别为 100,192.50 万元、89,674.57 万元、117,192.18 万元及 71,512.31 万元,占公司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43.58%、41.61%、42.58%及 49.43%,占比呈逐渐升高之势。
目前,经纪业务是公司目前规模最大、收入利润贡献最大的业务类型,因此经纪业务收入规模下降将会导致公司营业收入下滑。公司经纪业务面临证券交易量波动、佣金率水平下滑的风险。
东莞证券的投资银行业务主要为证券承销业务、证券保荐业务、财务顾问业务等。2022年度、2023年度、2024年度及2025年上半年,公司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分别为 26,528.51 万元、19,918.25 万元、20,549.52 万元及 5,415.88 万元,占公司同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1.54%、9.24%、7.47%及 3.74%,呈下降趋势。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受行业政策、公司政策、团队建设、投资银行项目执行风险等因素影响。
那么,对于相关风险,公司未来会采取哪些措施进行控制?对此,《华夏时报》记者向东莞证券发送书面采访函,截至记者发稿,未收到公司的正式回复。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IPO发行的募集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拟全部用于补充公司资本金,以支持公司主营业务发展,提升公司服务实体经济质量与抗风险能力,保障公司稳健运营,并最终实现公司战略发展目标。
同质化能否破题
截至2025年10月,深交所主板IPO排队的券商只有东莞证券一家。此前排队的开源证券因为保荐人撤回申请而终止上市审核。
“排队券商这么少,主要是因为政策收紧、审核变严,还有中小券商同质化竞争严重、盈利能力不足的原因。另外,一些券商因为历史问题,比如内控缺陷或处罚记录,也影响了上市进程。”北京一家券商的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政策更鼓励券商通过并购重组或者特色化经营来提升竞争力,而不是依赖IPO融资。
报告指出,在政策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趋势下,并购重组成为券商实现外延式发展的有效手段,券商并购重组对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以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行业整合有助于提高行业集中度,形成规模效应。
目前,仅广州地区的券商就有多个,包括、万和证券、粤开证券等。东莞证券的特色和定位如何?公司新任总裁杨阳已经到岗,未来的发展规划有哪些?公司目前的IPO进程是否还存在相关风险?未来是否考虑并购外延式发展?
对于上述问题,东莞证券未回复本报记者。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