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折射当下书法创作趋向

adminddos 2025-10-18 09:12:04 2
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折射当下书法创作趋向摘要: ...

创刊于1978年的《书法》杂志曾被启功先生称作是中国书法界“孤鸣第一声”,早于第一届全国书法展览,也早于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创建。由这一杂志主办的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被誉为当代“书法媒体第一大展”,以发现、推介、储备书法人才为目的,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八届,在书法界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澎湃新闻获悉,《书法》杂志第八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复评、终评昨天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举行,江苏的黄冬和四川的唐龙脱颖而出,夺得一等奖。对于百强榜的评选机制与价值取向,一些专家认为,组委会向书法界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需要从单纯注重技法转向技道并重。

一等奖获得者 黄冬书法作品(江苏)

本届“百强榜”复评、终评邀请包括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毛国典、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上海市书协主席丁申阳等十位评委,并另设监委会及学术观察委员会对本次评审进行巡查监督。评审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原则,最终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入选90名。

据主办方介绍,“百强榜”的评审始终遵循“植根传统、鼓励创新、艺文兼备、多样包容”的要求,这一理念在第八届评选中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此次参评中,参赛者需提交两件作品,其中一件规定书写与酒文化或山西有关的内容,另一件内容自选。这一要求看似简单,实则巧妙地设置了文化修养的考核。书法家不仅需要展现笔墨技巧,还需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积累和文学素养。

第八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复评现场

也正是这一原因,无论是初评还是复评中,评委们特别加强了文字审读,关注书法与文字内容的结合,如在终评时,一件入选的金文书法作品无论是技术还是结构都颇有佳处,然而却因多处文字硬伤(如将“玄”写作“元”,将“閒”写“閑”)最终在审读中被评委一致同意退出终评。

第八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终评现场,评委在释读书法作品的文字

评选现场的待评书法作品局部

“书法并不仅仅在于技法,更在于文化修养与涵养人格,甚至可以说,一位书法家是不是能走得远,后者更加重要。”一位参加评选的学术观察员说,

李刚田在评价以往书法评选时曾强调,作品应“从传统中来,保持书法的纯正和内涵,不是随心所欲地书写”,同时“形式要有表现力”。

第八届百强榜的评选结果折射出当代中青年书法创作的现状与趋向。从投稿情况看,25岁至45岁之间的作者成为绝对主力,这一年龄段正是书法家艺术风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参赛作品整体水平较高,反映出书法教育普及与专业深化的成果。

第八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复评现场

参评作品局部

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的评选,也一直在“继承传统”与“拥抱创新”之间,试图寻找一个平衡点。一位评委表示,这次投稿作品整体水平都不错,“都是从传统中来,作品创作意识也比较强。”他同时也不讳言地指出,不少作品从选题到笔墨表现带有一种流行风气,这在当下也难以完全避免。

据悉,此次“百强榜”不设投稿门槛,主要面向60周岁以下的中青年书法家及书法爱好者,这一开放性政策为广大书法人才提供了展示平台。《书法》杂志通过举办百强榜活动,积极参与书坛生态建设,打破了传统的单一展览模式,构建了包括评选、展览、出版、推广在内的完整体系。

百强榜还巧妙利用网络平台扩大影响力。第八届评选在初评前进行了网络投票,得票前100名直接进入复评,这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既扩大了活动影响力,又保持了专业评审的权威性。

据主办方介绍,随着第八届百强榜全部奖项揭晓,获奖作品集将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2025年12月,在上海朵云轩艺术中心将举行第八届中国书坛中青年“百强榜”颁奖典礼和作品展。此次评选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书法》杂志主办、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冠名、山西省书法家协会协办。

一等奖

黄冬(江苏)

唐龙(四川)

二等奖

包良达(北京)

褚耀贤(山西)

刘伟明(上海)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