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为什么说延安精神也是生产力?

adminddos 2025-10-18 18:02:03 2
为什么说延安精神也是生产力?摘要: ...

0.34亿元,3.44亿元,2383.4亿元,这分别是延安1949年、1978年、2024年的全市生产总值。数字无言,诉说着历史变迁。党的十八大以来,延安的经济发展由量的扩张向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转变,2021年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2024年达到2383.4亿元,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10月18日,“红星照耀中国: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延安启动。历史映照当下,延安加速蜕变,显然离不开延安精神的持续滋养。一句话:延安精神也是生产力。

什么是延安精神?它是指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精神。

延安群众扭秧歌。

今天,延安精神不仅历久弥新,更深深照进现实,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持续焕发生机。

近年来,延安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区域经济不仅有量的合理增长,也有质的明显提升。这座200多万人口的地级市,不仅人均GDP在2021年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不输中部乃至东部沿海省份的一些城市。

延安何以逆袭?

成绩都是主动争取、努力实干来的。延安给人的传统印象是革命老区、贫瘠的黄土地、经济发展落后等,然而只要思想不落后,办法总比困难多。比如,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上,延安成立上海、深圳等4个驻点招商联络处,去年实际使用内资218亿元,增长19.8%,位居全省第一。

20世纪40年代,党带领人民在荒地上开垦出了南泥湾;而如今,更多的产业也在延安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十四五”以来,延安新引进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120家,形成了7大产业集群、25条主产业链的“7+25”特色产业链群发展模式。这得益于当地政府秉持“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结合当地实际,积极“走出去,引进来”,让产业链生根、发芽、蔓延。

延安乾坤湾风景。

行政效率也是营商环境的一部分。延安在全省率先推行工程建设项目开工许可“一次办”“三证同发”,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不仅通过国家级考核评估验收,选聘“营商环境体验官”的典型做法还入选国家发改委典型案例。通过制度性的改变来提升行政效率,就有利于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

很多人可能也没想到,作为深处国家腹地的内陆城市,延安这两年的进出口额增长迅猛。今年上半年,延安市进出口贸易总额8.33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出口额1.12亿元,增长24.5%,两项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不被客观条件束缚,尽可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这正是延安精神普照至今的“创业”理念。

在新时代,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又注入了更多新元素。

今年以来,为优化营商环境,延安深入开展71项“小切口”改革,4项典型做法入选全省第一批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清单。仅上半年,延安全市就净增“五上”企业118户,新增经营主体1.39万户,2户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延安精神不仅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在现实中形成了丰富的红色资源。去年,延安接待国内旅客人数4731.54万人次,增长12.7%;旅游总花费381亿元,增长15.2%,包括延安革命纪念地景区在内的多家5A、4A级景区成为游人如织的热门打卡地,红色演艺经济等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条件好了,生活环境也会随之改善。昔日的黄土高坡,如今已经成为森林覆盖率高达45.28%、美丽宜居的现代化城市。

从依赖煤炭资源的“黑色经济”,到如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大数据等新兴产业遍地开花,在延安精神的灌溉下,这片生机盎然的土地,正在绘就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

海报设计 郁斐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