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广西百色122个内涝点尚未消退,将制定“一点一策”排涝方案

adminddos 2025-10-19 10:59:04 2
广西百色122个内涝点尚未消退,将制定“一点一策”排涝方案摘要: ...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部分村庄被洪水浸泡多日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10月18日,百色市召开新闻通报会,对相关情况予以回应。据介绍,近期,百色市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性强降雨过程,截至18日,百色市累计有365个内涝点,目前已消退243个,现未消退尚有122个,主要集中在靖西市、德保县、田阳区等地。百色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建华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专家组制定的‘一点一策’排涝治涝方案,全力做好各内涝点的排涝治涝工作,尽可能让群众早返家中。”

通报会上,李建华介绍,9月25日至10月7日,百色市接连遭受3轮台风影响,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强降雨,靖西、德保、田阳、那坡等县(市、区)过程雨量超400毫米,最大降雨量达698.4毫米,全市平均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多5倍以上,12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靖西、德保平均降雨量较历年同期多8至9倍,受灾最为严重。

李建华表示,灾情发生后,百色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市、区)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第一时间组织开展灾害应对和抢险救灾等各项工作;各级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组织群众避险转移。截至目前,全市紧急安全避险转移1.02万人,其中紧急转移安置群众6963人,实现“零因灾死亡、零人员失踪”目标。

通报会上,百色水利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副院长杨丽梅从专业角度解释了百色市部分地区内涝“积水难消”的原因。“百色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区,石灰岩被水长期溶蚀,形成了地下河、溶洞、裂隙等复杂的地下网络系统。”杨丽梅说,在平常,降雨主要通过地面的“落水洞”“裂隙”等通道汇入地下系统,通过地下河缓慢排走。但在极端降雨的持续“灌注”下,区域地下水位急剧抬升,超过了临界线,导致原本作为“排水通道”的地下河,反而从下游或低洼处向上“反涌”“反冒”,加上洼地地下河的消水洞易被洪水带来的杂物淤堵,造成排水不畅,消水缓慢,形成岩溶洼地内涝。

杨丽梅表示,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河系统常常是区域性的,跨乡镇、跨县域甚至跨市域互联互通。比如德保、靖西上游村庄汇集的大量地下水,会通过地下网络向下游转运,给下游村庄的天然“消水通道”带来巨大的排泄压力。一旦下游“堵塞”或容量有限,就会导致上游来水在低洼村庄滞留,从而可能出现雨停后内涝水不但没消退反而还上涨的现象。同时,长期的地壳缓慢沉降等构造运动,会使一些盆地、谷地成为区域性的最低点,周边缺乏天然的地表排水路径,先天就易涝,这在德保、靖西的低洼地带村庄较为常见。

对于外界关注的“为什么不用大型抽水机直接排涝”的问题,杨丽梅回应说,喀斯特地区的地下是一个相互连通的网络,各个洼地通过地下河与裂隙紧密相连。地下水是流动的,在一个点强行降低水位,会形成一个“抽水漏斗”,改变周边地下水的自然流向,可能导致水流被吸引过来,从而加剧邻近低洼内涝问题,甚至导致其他没有发生内涝的洼地出现新内涝。

李建华表示,为应对内涝灾害,百色市组织水利、水文、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专家分组赴各内涝点积极探寻排涝治涝方案。自治区高度重视,派出应急管理、水利水文、地质岩溶、消防救援等方面的专家队伍赶赴内涝严重的德保、靖西开展技术指导,专家赴各内涝点深入查勘、科学研判、反复论证,针对各内涝点实际情况制定“一点一策”治理方案。

目前,部分内涝点已形成初步处置措施。李建华表示,下一步,除按照“一点一策”方案做好排涝治涝工作外,百色市还将分阶段推进4项工作:一是内涝消退后及时开展村庄清淤、消杀防疫、房屋安全评估及饮用水检测,确保群众返家后住安全房、喝干净水;二是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和生活服务,全力保障好群众的饮食、住宿、医疗、教育等基本需求,确保群众住得安心、吃得放心;三是加快修复受损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尽快恢复正常运行;四是指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组织技术人员上门提供种植、养殖技术指导,帮助群众做好农作物补种、改种和畜禽补栏等相关工作。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