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出手干预事件产生的影响,如今已传导至生产一线与产业链终端。
10 月 18 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访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发现,该厂自国庆中秋长假之后,就已经限制出货,并计划自下周起实施 " 上四休三 " 工作制。与此同时,有贸易商确认,产品面临缺货与涨价压力。
面对困局,母公司闻泰科技(600745.SH)对外回应称,中国区正展开 " 独立自救 ",紧急拉通国内供应链以保障客户需求。
但问题是,国内供应链如何真正拉通?
多名贸易商跨省蹲守求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有消息称,安世半导体疑似中断中国区员工薪酬发放、关闭系统权限,同时其产品 " 缺货涨价 " 的讨论也在多个平台持续发酵。
安世半导体总部位于荷兰,业务布局遍布全球。闻泰科技通过多次资本运作,于 2020 年完成对安世半导体 100% 股权的收购。根据闻泰科技今年 6 月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的表述,公司半导体业务在全球设有多个研发中心、晶圆厂和封测厂。在国内,该业务在上海、深圳、香港设有研发据点,封装测试厂则位于广东东莞与江苏无锡(在建)。
10 月 18 日下午,记者实地走访位于东莞黄江镇的安世半导体工厂。公开信息显示,该厂是安世半导体旗下最大的封装测试基地,占地约 10 万平方米,员工约 4000 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吴泽鹏 摄
工厂门外,已有部分贸易商及客户聚集。两位从苏州连夜赶来的客户(以下简称 " 苏州客户 ")表示,他们 17 日凌晨就已抵达工厂。" 我们坐高铁过来,在南昌转的车,也有 1000 多公里了,晚上九点多一下火车就赶过来了,就说‘我们是客户,过来提货的’,但也没办法,就是没货。"
另一位从深圳赶来的贸易商(以下简称 " 深圳贸易商 ")也提到,公司已派员连日蹲守," 没办法,得给客户一个交代,在现场掌握的信息更多些 "。他判断,工厂停止出货已超过一周,但生产似未完全停止。
苏州客户透露,厂方仅以 " 这个情况我们也没办法 " 等回应,未给出明确说法。据其 17 日至 18 日的蹲守来看,18 日间偶有货车进出,但无法确认是否为出货车辆," 这两天,很多客户、贸易商过来看真实情况、拍照 "。
安世半导体官网显示,其分销商包括嘉华富昌信息科技 ( 上海 ) 有限公司。10 月 18 日,该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安世半导体自国庆假期后开始限制出货,当前公司手中安世相关产品库存不多,具体供货情况需分型号来看。至于价格,原厂并没有涨价,但市场上缺物料,价格上涨也不奇怪,公司未来可能也会涨价。
至于 " 停薪、关闭系统权限 " 一事,记者在现场询问多位员工,但均未得到证实。
根据闻泰科技 2024 年年报,自完成对相关半导体业务的收购后,该业务在全球功率分立器件公司中的排名已从 2019 年的第 11 位稳步上升至第 3 位,并连续多年位列中国第一。而闻泰科技半导体业务的承载平台,便是安世半导体。
这样一家行业头部企业因荷兰政府干预运营而陷入动荡,就此,中国政府部门也采取了措施。根据安世半导体官网消息,2025 年 10 月 4 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半导体中国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制造的特定成品和组件。
事实上,供应链受阻的影响已传导至生产端。一名自称是管理生产效率的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员工介绍,因为部分原材料短缺和员工配置问题,下周起,部分岗位会调整为 " 上四休三 ",同时加班时间也会相应减少,由此前的每月加班七八十小时调减至四五十小时。" 今年以来,我们的订单都是满的,就是原材料的问题。"
仓库端同样出现异常。一名仓库工作人员透露,国庆假期后入库量持续大于出库量。" 仓库里的货是越来越多,生产没有停下来,入货越来越多,仓库都快堆不下了,我们需要把之前放架子上的货,打包到箱子里,再把新的货上到货架上。"
前述深圳贸易商获得的信息,印证了上述情况。他根据与工厂员工的沟通判断,东莞工厂目前仍有一定原材料库存,但供应已出现阶段性紧张。" 它产能确实调下来了,因为没有原材料,如果不调调产能,怎么搞原料都不够,不是马上没有,但不够。原材料如果按照现在的这种排班,只能用到 12 月底。"
半导体行业人士陈启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安世半导体的核心设计与晶圆制造位于欧洲,而东莞工厂承担其全球约 70% 的产品封装任务。若荷兰与国内相关限制持续,安世半导体欧洲与国内业务切割,双方均将面临困境。
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在当地时间 10 月 16 日发布的声明中表达了担忧。该协会表示,尽管行业已从市场上其他参与者那里采购相同类型的芯片,但特定组件的新供应商的认证和产能提升将需要数月时间,而目前安世半导体芯片的库存通常只能维持几周。
陈启认为,从行业影响来看,工业与消费类客户可较快转用国内替代产品,但车规级客户因认证壁垒高,短期内将承受更大压力,需等待新供应商通过认证或安世半导体供应链恢复稳定。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吴泽鹏 摄
东莞工厂承担着安世半导体全球 70% 的最终产品出货量,是闻泰科技在本次事件中的重要筹码。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支撑作用也不可忽视——根据闻泰科技 2025 年半年报,公司主要区域市场中,中国区域收入占比高达 48.17%,欧洲区域仅为 21.72%。
面对荷兰方面的干预,10 月 18 日,闻泰科技相关负责人向媒体回应称,中国区已启动 " 独立自救 ",正加紧拉通国内供应链,以保障国内客户供应。
在供应链本土化路径上,有观点提出,可以考虑用安世半导体的技术,由闻泰科技控股股东旗下的鼎泰匠芯来代工。
事实上,近年来闻泰科技已在积极推动安世半导体在中国的供应链布局。根据公司今年半年报,在中国市场,公司持续提升汽车、工业及消费领域客户份额,积极推进功率分立器件、功率 IC 及模拟 IC 的国产替代,并依托控股股东闻天下投资的上海临港 12 英寸晶圆厂等深化中国区产能布局,完成芯片晶圆工艺平台升级,显著增强产品竞争力,新一代 MOS 产品性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然而,供应链的 " 中国化 " 并非易事。陈启指出,安世半导体的核心设计与晶圆制造始终在欧洲。若要真正拉通国内供应链,不能只做封装,必须将设计与制造环节同步引入中国,而这涉及复杂的技术转移,欧洲工厂未必配合。
此外,严格的客户认证也是一大难关。上述深圳贸易商向记者解释,若安世半导体选择更换原材料供应商,按流程也需要客户同意,并且经过验证、生产等流程," 肯定会有影响 "。
尽管安世半导体在 10 月 14 日的官网声明中表示,正积极向中国有关部门申请管制豁免,并动员一切资源减轻影响,但关键问题—— " 何时恢复供货 ",目前仍无明确答案。10 月 18 日,关于这一问题,嘉华富昌工作人员亦表示暂不明确,需等待安世半导体原厂进一步通知。
就此次事件进展,10 月 18 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闻泰科技方面,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在安世半导体东莞工厂,记者尝试采访公司,但门卫室人员未予转达采访需求。
在陈启看来,此事已超出企业层面,最终解决方案将取决于官方层面的沟通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