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退市不是终点,而是追责起点。”
“退市不免责”的监管信号持续释放,一周之内,三家退市公司相关方被立案或遭罚。
公告显示,本周(10月13日至17日),中国中期控股股东、富通信息母公司、江苏阳光控股股东接连被立案或处罚,均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上述3家公司均退市一年有余,其中,富通信息、江苏阳光均为面值退市。
退市公司批量被查释放何种信号?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告诉第一财经,一周之内三家退市公司相关方遭遇监管,“退市不免责”已成为监管常态。“监管层彻底打破部分公司‘一退了之’的侥幸心理。退市不是终点,而是追责起点,违法违规行为将被‘一追到底’。”他说。
3家退市公司相关方遭监管
中国中期退市一年多之后,其控股股东突遭立案。据中资5(400216.NQ)10月13日披露,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中期集团立案调查。
去年6月28日,中国中期从深交所摘牌。据披露,该公司因2022年经审计净利润为负且营收低于1亿元,2023年5月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证券简称变更为*ST中期。年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中期营收3178.17万元,同比下降35.77%,扣非净利润亏损387.7万元,同比下降360.25%。
此后,该公司2023年年报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最终,深交所决定终止其上市资格。退市之前,中国中期在2018年至2022年连续5年收到深交所问询函。
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期集团持有中国中期6707.76万股,持股比例19.44%,为后者控股股东。
与之类似,退市公司富通信息的相关方也在近期突遭立案。21富通01(188049.SH)近期披露,因涉嫌子公司富通信息信披违法违规,富通集团被证监会立案。
对于立案影响,富通集团称,该事项可能对公司偿债能力造成一定影响,目前生产经营相对正常。
去年8月12日,因触发面值退市条件,富通信息从深交所摘牌,该公司股票在当年5月20日至6月17日期间,连续二十个交易日每日收盘价均低于1元。
退市之后,富通信息在今年3月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天通5(400237.NQ)3月底披露,富通信息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违规被证监会立案。
除被立案之外,本周还有退市公司的相关方被处罚。苏阳光5(400224.NQ)10月14日披露,江苏阳光及公司时任董事长陆宇等4人,因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江苏证监局行政处罚。
去年7月10日,因触及面值退市条件,江苏阳光从上交所摘牌。退市之际,该公司及控股股东、实控人还收到上交所纪律处分。
披露显示,江苏阳光因控股股集团占用资金1.7亿元,导致公司股票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此外,公司在年度业绩预告中披露不准确,净利润和扣非后净利润由预计盈利转为巨额亏损,且更正公告发布不及时。最终,上交所对江苏阳光及其控股股东和高管予以公开谴责,并公开认定陆克平3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相关职务。
去年10月,因涉嫌信披违规,证监会对江苏阳光及陆克平同步立案。此次披露的处罚决定显示,2023年5月,江苏阳光向阳光集团支付1.7亿元土地转让款,截至今年6月底,阳光集团已归还全部占用资金及利息。
江苏证监局认为,相关不动产权属转移登记变更手续未及时办理,同时阳光集团未及时归还转让款(同时构成非经营性资金占用)属于前述重大事件的进展,江苏阳光未及时披露上述事项涉嫌违反证券法有关规定。最终,公司及4名责任人被给予警告,合计罚款330万元。
监管持续强化“退市不免责”
除上述3家公司之外,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强监管持续,不仅多家公司遭行政处罚或被立案调查,退市公司也难逃处罚。
恒立退在摘牌2个月后突遭处罚。9月下旬,该公司收到湖南证监局罚单,原因是未按期披露2024年年报,早前的7月中旬,恒立退在深交所摘牌。
据披露,9月19日,湖南证监局对恒立退及公司董事长石圣平等7人作出行政处罚,所涉违法违规事项为:未在今年4月底前披露2024年年报,时任相关当事人未能勤勉尽责,最终,恒立退被罚款350万元,7名相关责任人被合计罚款800万元。
去年3月底,恒立退因2023年经审计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被深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根据规定,若该公司2024年经审计的相关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的营业收入低于3亿元,或年报遭遇非标意见,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交易。
此后,处在保壳的关键时刻,恒立退却与年审会计所深圳旭泰会计师事务所出现意见分歧。后者对恒立退2024年审计报告出具非标意见。去年5月,恒立退称,无法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定期报告致股票可能被终止上市暨停牌。
据不完全梳理,今年以来,还有多家公司在退市后被追责,涉及亿利洁能、退市龙宇、泰禾集团、东旭光电等。其中,亿利洁能、东旭光电均被罚款上亿元。
另据第一财经报道,自去年退市新规以来,截至今年8月,证监会已查处67家退市公司违法违规行为,并移送33家退市公司涉嫌信息披露犯罪线索。
从监管表态来看,证监会持续强化“退市不免责”监管原则,并向退市公司的违法违规问题出重拳。
5月中旬,证监会在发布2024年执法情况时表示,资本市场如同蓄水池,进出有序才能维持良好市场生态。2024年证监会坚持“应退尽退”原则,持续加大问题公司出清力度,全年55家上市公司退市。秉持“退市不免责”,对35家退市公司及责任人的违法违规问题一追到底。
田利辉建议,下一步,应进一步强化“一案双查”“行刑衔接”和“全链条追责”,推动行政、民事、刑事立体化追责体系更加完善,真正实现“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市场生态,让资本市场真正实现“有进有退、进退有序”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