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还记得自己名下有几个银行账户,这些账户多久没有使用,账户里有多少余额吗?近期,多家银行发布公告要清理长期不动的账户,也就是所谓的“沉睡账户”。
对于这一涉及自身账户的清理行动,不少网友表示此前并未收到银行方面的相关通知,面对账户可能被管控或清理的情况,也表示很困惑,不知道需要自己做什么。那么,这些账户里的余额还能取吗,清理行动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权益,如何避免账户成为“长期不动账户”,银行清理“沉睡账户”的目的是什么?一问到底为你揭秘。
“沉睡账户”具体指哪些?财经老王划重点
银行要清理的“沉睡账户”到底都是指哪些账户?财经老王给我们划了重点。

老王查询了多家银行发布的公告,公告中提到清理范围主要是长期不动的个人账户或单位账户。什么是长期不动账户呢?对于这个的认定标准,虽然各家银行不完全相同,但大体上都符合“长期无主动交易”和“低余额”两个特征。简单理解,大多数银行的清理范围是:余额低于10块钱,而且在1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没有任何交易的账户。不过,各家银行的标准并不完全一样,有些银行只清理没有余额的账户。
不同银行对“沉睡账户”认定标准有何差异?
为了解银行方面的具体做法,总台中国之声记者联系了多家银行的相关负责人。对于“长期不动账户”的认定标准,不同银行有哪些差异呢?

江西某商业银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 张经理:一是账户余额持续低于10元人民币,二是连续三年以上(含三年)未发生任何主动动账交易。不过,像社保卡、医保卡、退休金账户等涉及民生服务的专用账户,是不在此次清理范围内的。

江西某银行个人金融部 陈经理:本行“长期不动账户”的认定标准是账户余额10元(含)以下,且连续365天(含)以上未发生任何主动存取款、转账等非结息交易。同时,有几类账户会直接豁免,比如金融社保卡、公积金卡,以及绑定了房贷还款、基金理财、股票三方存管等业务的账户,均不纳入清理范围。
浙江一家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经理表示,他们的标准是两年没有使用,并且余额少于50元,系统就会自动触发“不动户”归结条件。但是客户携银行卡和身份证到柜面是可以解控的,钱也不会少。

一位工商银行的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除个人业务外,对公账户同样也存在“长期不动账户”的说法,而且要求还会更高。

工商银行工作人员:对公账户也有“长期不动账户”和“6个月不动”。6个月不动,你的对公账户就不能用了;一年不动,你的账户就变成长期不动账户了;有五年不动,如果电话都联系不到,你的账户只能被我们主动销户了。
清理之后,银行卡里的钱会被没收吗?
很多网友都表示自己并不记得不用的银行卡里是不是还有钱,有的可能只有几十块钱,甚至几块钱,大家最想知道的就是,银行清理了这些账户之后,银行卡里的钱会被没收吗?再来听听财经老王怎么说。

总台央视记者 王雷:在银行清理长期不动户的过程中,银行会通过短信通知、手机银行提醒等方式联系账户持有人。如果想继续保留账户的,只要在银行实施管控之前进行一笔主动交易就行。在清理时间过后,仍然没有任何主动交易的,银行将对相关账户进行销户。还有一点,即使销户了,里面如果有余额,你还是可以找到银行要回来的。
特别提醒的是,银行在清理长期不动户过程中不会要求客户通过短信、电话等任何方式提供密码、短信验证码等敏感信息,也不会以任何理由要求客户给指定账户进行资金操作。
银行为何要清理“长期不动账户”?
也就是说,如果账户里还有没被取出或划转的资金,这笔钱会转入久悬未取专户管理。资金的归属权始终属于储户,银行只是负责集中管理,不会占用、挪用或没收。很多网友也提出疑问,银行为什么要清理“长期不动账户”呢?
总台央视记者 王雷:其实,早在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就发布通知,组织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示提醒专项工作。最近这2年,国有大银行以及大多数股份制银行都已经加入到对“沉睡账户”的清理行动中来。近期,越来越多的地方中小银行也加入进来。

专家表示,清理“长期不动账户”有三方面积极意义。
一是帮助金融消费者唤醒闲置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是减少银行账户、系统资源的无效占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三是加强银行账户管理,降低“长期账户”潜在风险,减少可能存在的风险,比如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等。
清理过程中银行如何提供服务?储户怎么办?
针对“长期不动账户”清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比如银行应该如何做?储户应该怎么办?专家也给支了招。
招联首席研究员 董希淼:处理不同类型的“长期不动账户”时,以短信等方式主动说明情况、提示风险,并在资金转账、账户销户等方面采取便利性措施,增强便利性和安全感。

南开大学金融学教授田利辉介绍,普通储户需要三步走:
第一,每个月应该用云闪付一键查卡的功能,花一分钟查查自己究竟有多少沉睡卡。
第二,把不用的卡都注销掉,只保留必要的账户。
第三,对确实要保留的卡定期存款10块,或者是转10块钱让它活起来。
记住这不是麻烦,而是保护钱包的好习惯。不要把个人账户用于经营,不要用于出租、出借,这些是常见的风险点,有时会形成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