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人民日报金社平:以理念之变引领发展之变

adminddos 2025-10-21 06:55:03 2
人民日报金社平:以理念之变引领发展之变摘要: ...

金秋时节,丰收在望。

“十四五”即将收官,在前4年5.5%的平均增速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2025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望达到140万亿元左右。

成就举世瞩目,共识愈加深刻。

回望这5年,中国经济“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1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唯一标准。站在决胜“十四五”、谋划“十五五”的历史关口,我们更能深刻感受到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经济思想所蕴含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一)

新发展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指明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一辆车,点燃转型升级新引擎。

2024年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第1000万辆在东风岚图云峰工厂下线,我国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突破1000万辆的国家。

“现在中国要向制造业强国、工业强国的更高目标发展,就是要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抢抓机遇、弯道超车。”从跟跑到领跑,引领中国新能源汽车跨越发展的,是新发展理念带来的产业变革。

抓住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岚图汽车大量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新车生产准备周期至少缩短20%,工艺设计成本下降15%以上,新品质量提升10%以上。

把握绿色发展的时代脉搏,岚图汽车率先在行业把燃油车产能系统地升级改造为新能源汽车产能,还在5C智慧充电网络上实现了新能源汽车用“绿电”。

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变粗放发展为绿色低碳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速前行。

今天,运用智能化生产的重庆赛力斯超级工厂里,一分钟下线两台新能源汽车;我国已建成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的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锂离子电池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世界第一。

从一个企业到一个行业,再到整个中国经济,新发展理念激发了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推动新时代中国经济的跨越与蝶变。

DeepSeek大模型火热出圈、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刷新世界纪录……抓住创新这个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我国国家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从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升至2025年的第十位,成为10多年来创新力提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从“APEC蓝”“冬奥蓝”到“北京蓝”常驻,新时代以来,我国积极培育和发展绿色生产力,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十四五”前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降低11.6%。

“中国经济正逐步向更高质量、更加平衡、更具可持续性的增长模式转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评价。

新时代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唯有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加快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步伐,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赢得历史主动。

(二)

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利于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一项“工程”,绘就融合发展新图景。

借助智能传感设备,在手机上认养“共享菜田”;无人超市、智能医务室……乡村生产生活现代化水平持续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加快。

农创客、文创客、科创客,乡村运营师、农村职业经理人……共建共享,城乡统筹发展动能澎湃。

在“浙”里看见“未来乡村”。20多年来,在“千万工程”引领下,浙江一张蓝图绘到底,城乡融合发展深入推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从“浙”里走向全国,“千万工程”为实现协调发展、共享发展开辟了广阔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

针对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最大短板”,广东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结合实际提出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强县促镇带村,努力变短板为“潜力板”。

白云区,广州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城乡二元结构制约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白云区累计筹集帮扶资金2.2亿元,助力涉农镇街发展,去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4万元,增速在广州市排名第一。

如今,广东农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薄弱村基本消除,102个建制镇入围“2025镇域经济500强”。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促进高效能治理,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通一座桥、兴一片业、富一方百姓,花江峡谷大桥的通车带来山乡巨变,布依族刺绣、苗银等民族工艺品走出大山;

变“单打独斗”为“攥指成拳”,福建仙游构建起一个个乡村特色共富工坊,以村集体增收带动低收入农户就业增收;

从破旧土坯房到美丽庭院,从靠天吃饭到产业致富,宁夏银川移民群众实现了从“搬得出”到“能致富”的华丽蜕变;

…………

新时代波澜壮阔的发展实践中,鲜明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区域重大战略落地落实,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新时代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三)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必然要求。

一个市场,塑造开放发展新机遇。

10月14日,浙江义乌第六代市场全球数贸中心开业运营,义乌市场开启从传统贸易模式向数字贸易生态跃升的新进程。

小商品,大市场。今天的义乌,一手牵着210多万家“中国制造”企业,一手连着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义乌不求“一家独大”,始终坚持与世界互利共赢。

“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开放的义乌,开放的中国,为全球发展注入更多正能量和确定性。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雷克萨斯在沪设立独资电动汽车工厂……今年以来,一批跨国车企加码在华投资、坚定“重仓”中国。

5年投入25亿美元,国际医药巨头阿斯利康在北京建立第六个全球战略研发中心;总投资约5亿元、汇聚500多名科学家,德国汉高粘合剂技术上海创新体验中心在张江高科技园区正式落成……中国正成为跨国企业必争的创新高地。

深入了解中国就会坚定相信中国——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逆风和回头浪,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强权政治和霸凌行径;

面对一些国家筑“小院高墙”、搞“脱钩断链”,中国持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放开制造业准入;

面对一些国家和地区收紧入境政策,中国单方面免签和过境免签国家已分别扩大到47个和55个。

新时代以来,我国分7批设立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我国已成为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高水平开放是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新时代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条件下进行。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久久为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研究制定“十五五”规划建议,旨在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推动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全局的战略任务取得重大突破。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坚持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十五五”时期中国经济航船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将取得决定性进展。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