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首创证券”,601136)冲击第14家“A+H”上市券商。
近日,首创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称“香港联交所”)递交了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并于同日在香港联交所网站刊登了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资料。
Wind资料显示,目前全市场共有13家“A+H”上市券商,分别为华泰证券、中国银河、申万宏源、光大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东方证券、中金公司、国泰海通、广发证券、国联民生、中原证券。

北京国资委为实控人
官网资料显示,首创证券成立于2000年2月,注册资本27.3亿元人民币。2022年12月22日,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公司总部设在北京。
而在赴港上市进程上,7月26日,首创证券正式公告披露了H股上市计划;8月28日,首创证券公告称北京市国资委原则同意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H股的总体方案。
招股书显示,首创证券此次的港股IPO联席保荐人包括中信证券、中国银河国际、中信建投国际、中银国际。
业务方面,首创证券是具有全牌照经营资质,特色鲜明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公司业务范围涵盖资产管理、自营投资与交易服务、投资银行、证券经纪、财富管理、信用融资、研究咨询、期货、私募基金管理、另类投资等多个领域,为企业客户、机构客户、零售客户、高净值客户等提供各类专业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在资产管理、固定收益投资交易等领域形成了自身特色与品牌优势。
分支机构方面,公司是中邮创业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股东,并全资控股首创京都期货有限公司、首正德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及首正泽富创新投资(北京)有限公司。
股权方面,首创证券的控股股东为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国资委。
首创证券2025年半年报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共有3家,分别为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均为国有法人,持股比例分别为56.77%、17.31%、8.31%。

上半年净利增速不到3%
业绩方面,首创证券申请材料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收入、收益及其他收入总额分别为25.36亿元、29.79亿元、36.02亿元;期内利润分别为5.55亿元、7.01亿元、9.85亿元。
招股书显示,2023年,首创证券的总收入、收益及其他收入同比增加了17.5%;2024年,同比进一步增加了20.9%;2022年至2024年近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9.2%。
净利润方面,首创证券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加了26.3%,2024年同比进一步增加了40.5%,近三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3.2%。
2025年上半年,首创证券的收入、收益及其他收入总额为18.55亿元,同比增速仅0.68%;而归母净利润为4.90亿元,同比增速仅为2.79%。

用于优化资管业务布局等六方面
对于公司赴港上市的目的,首创证券在7月26日披露的《关于筹划发行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的提示性公告》中表示,为进一步提高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更好地整合国际资源,提升国际影响力,公司拟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股票并申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
而对于本次港股IPO募资的用途,首创证券在申请材料中提及了六方面:一是分配至资产管理类业务,以巩固其对公司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如设立资管子公司,持续优化资产管理业务布局,落实多资产、多策略布局,拓展及完善固收+、利率债和权益类产品策略;支持存量渠道产品发行,持续扩大代销渠道合作,推动新业务模式落地,扩大客户覆盖,提升资产管理规模;加强私募基金子公司专业能力建设,提升其资本实力及自身竞争力。
二是分配至投资类业务,用于提升买方能力,构建全球视野、多资产协同的投资体系,并加大证券投资,助力社会经济增长,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加强高股息率权益类证券、衍生品业务投入,做好多元化、多品类布局,增加国际化资产投资配置,保证风险整体可控的同时,提升整体投资收益率;加强另类投资子公司资本实力,探索困境资产处置相关业务及北京证券交易所、新三板投资机会。
三是分配至投资银行类业务,实现多元化发展,并提升服务科技企业能力,助力首都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在资产证券化、产业债、跨境融资、并购重组、困境资产处置、另类资产投资等投行业务领域巩固优势并开拓增长点。
四是分配至财富管理类业务,完善财富管理服务和产品体系,并推动机构业务突破,做好两融和投顾业务,增强财富管理综合服务能力。
五是分配至IT、科技投资,推动数智化转型,赋能业务条线,并推动设备更新与系统升级,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保障信息系统和客户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聚焦数智化运营与服务,升级公司科技金融生态,强化数智化运营管理,完善数智化客户营销与服务体系,实现运营效率、服务效率提升;开展技术创新,与业务需求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场景。
六是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和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曾因交易系统中断且删档被责令改正
首创证券此番赴港上市融资的目的之一,是推动设备更新与系统升级,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建设,保障信息系统和客户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在交易系统方面,首创证券在2022年曾因交易系统中断且删档被责令改正。
2022年4月7日,北京证监局官网发布了《关于对首创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采取责令改正监管措施的决定》。北京证监局指出,首创证券于2021年5月18日发生集中交易系统部分中断,影响交易时间合计约20分钟,该事件达到较大信息安全事件标准。同时,首创证券在第一次报告中未如实报告应急处理不当的情况。根据相关规定,决定对首创证券采取责令整改的行政监管措施。
“事后经我局调查,发现你公司信息技术部门有关人员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删除相关日志及数据库信息,且未进行备份,导致始终无法确定本次信息安全事件的真实原因,公司在第一次报告中未如实报告应急处理不当的情况。”北京证监局进一步指出。
此外,据招股书披露,首创证券在2023年,还曾收到过北京证监局出具的2份警示函。
2023年5月出具的警示函是因为该公司存在3项问题:第一,在开展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时,存在产品运作不规范、风险评估不足以及识别产品实际投资者时审慎不够等情况。第二,研究报告管理制度不完善,对第三方刊载或转发公司研报的监管力度不足。第三,已发布的某研究报告存在信息引用不严谨、底稿留存不全面以及部分结论不够严谨的情况。
2023年3月的警示函,则是因为公司作为东方园林发行公司债券的主承销商,对债务逾期情况核查不充分,违规担保事项核查不充分。该警示函被记入资本市场诚信档案。
2022年2月,贵州证监局还曾对首创证券贵阳都司路营业部出具警示函。原因是该营业部聘用未取得证券投资顾问执业资格的从业人员担任投资顾问助理,并按照首创证券投资顾问业务管理相关办法进行考核和管理的情况;同时,该营业部存在销售人员将员工二维码交由他人协助开户的情况。
提示资管类业务两大风险因素
此外,对于公司的业务、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首创证券在招股书中进行了多项风险提示。其中,针对公司的“核心引领”资产管理类业务,首创证券进行了“双重”提醒。
首创证券指出,市场波动、流动性收紧和不利市场状况可能导致公司资产管理类业务的在管规模下降,并对公司管理的资产或基金的表现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公司从资产管理类业务中赚取管理费及业绩报酬的能力。
“我们资产管理类业务管理的资产中,以及我们投资类业务自有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投资于固定收益证券。与该等固定收益产品相关利率的大幅波动,可能导致我们投资类业务出现大幅波动甚至亏损,或对我们管理资产的表现产生不利影响。”首创证券进一步指出。
此外,首创证券还对公司的自营业务、投行业务、经纪业务和两融等业务进行了风险提示。
首创证券表示,公司持有各种固定收益、股票及股票挂钩证券,作为投资相关业务自营交易的一部分。由于该等工具中大部分按市价计价,公允价值下降可能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和剧烈波动可能导致公司的投资类业务遭受巨额损失。
“我们的投资银行类业务易受市场环境影响。不利的经济和市场环境可能削弱投资者信心,抑制企业融资活动,导致投资银行业务量和交易额大幅下降,进而可能对我们投资银行业务的收入和盈利能力造成重大不利影响。”首创证券称。
首创证券还指出,公司的证券经纪业务部分依赖于交易量和股票市场的表现。不利的经济和市场状况可能会削弱投资者信心,抑制交易和投资活动,进而导致经纪费及佣金收入减少。
“在不利的经济和市场状况下,我们的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可能会产生损失。在经济低迷时期,客户风险可能大幅上升,我们可能被迫以低于融出资金金额的价格清算抵押品,进而导致财务损失。”首创证券提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