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奥特曼的“AI帝国棋局”:如何让科技巨头竞逐OpenAI

adminddos 2025-10-21 14:49:02 2
奥特曼的“AI帝国棋局”:如何让科技巨头竞逐OpenAI摘要: ...
近几个月来,萨姆·奥特曼已为OpenAI与英伟达、甲骨文和博通等科技巨头达成了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交易。近几个月来,萨姆·奥特曼已为OpenAI与英伟达、甲骨文和博通等科技巨头达成了价值数千亿美元的交易。

  在短短两年间,萨姆·奥特曼(Sam Altman)不仅让OpenAI成为全球最炙手可热的人工智能公司,也让硅谷和华尔街的巨头们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AI军备竞赛”。

  今年1月,CEO孙正义与奥特曼共同在白宫宣布一项号称“史上最大AI基础设施项目”的计划,这一幕让长期为OpenAI提供芯片支持的英伟达CEO黄仁勋感到错失良机。数周后,英伟达迅速出手,与OpenAI达成1000亿美元合作协议,宣布在圣克拉拉建设超大算力中心。黄仁勋称:“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计算项目。”

  事实证明,这只是奥特曼“算力外交”的开始。为了获得几乎无限的计算能力,他通过高超的资本运作技巧,将、英伟达、、博通、软银等科技巨头绑在同一艘船上

  过去两个月内,四家与OpenAI签署合作的公司——甲骨文、英伟达、AMD与博通——市值单日合计暴涨6300亿美元,推动美股多次刷新历史新高。

  🔹资本狂潮与“自我实现的信念”

  奥特曼以近乎宗教般的自信推动着AI革命。他曾在博文中写道:“最成功的人,往往相信自己到近乎妄想的程度——但他们也能让别人相信。”

  如今,OpenAI的宏图早已超越科技创业的范畴。奥特曼告诉员工,公司计划到2033年建成250吉瓦(GW)算力,相当于德国全国电力容量,成本超过10万亿美元。

  然而,OpenAI今年预期营收仅130亿美元,却已签下高达6500亿美元的算力合同。包括英伟达、甲骨文、AMD、博通等合作方在内,部分公司甚至反向为OpenAI“代付”设备成本——形成自我循环的融资生态。这种规模的超前投入,也引发外界对AI泡沫与系统性风险的担忧。

今年2月,软银孙正义和Altman出席了在东京举行的AI企业推介活动。今年2月,软银孙正义和Altman出席了在东京举行的AI企业推介活动。

  🔹从“凡尔赛早餐”到软银登场

  奥特曼曾向微软CEO纳德拉提出投资1000亿美元建算力中心的“Stargate计划”,遭拒;向提出7万亿美元造厂设想,同样被否。最终,他说服了渴望押注AI的孙正义。

  在东京近郊的“凡尔赛庄园”式宅邸中,两人共进早餐,敲定了5000亿美元规模的AI数据中心计划。尽管后续因选址分歧陷入停滞,但这一合作引爆了市场的“算力狂潮”,软银股价当日飙升11%。

  🔹微软让步,甲骨文“趁虚而入”

  随着支出规模失控,微软内部出现分歧。纳德拉在公开场合调侃:“我只愿意掏800亿美元,不是8000亿。”随后,微软放松了OpenAI的独家云限制。

  甲骨文迅速接手,与OpenAI签署3000亿美元合同,股价单日飙升40%,市值逼近1万亿美元,使创始人拉里·埃里森短暂登顶全球首富。

  微软随后宣布在威斯康星建设“全球最强AI数据中心”,重新加入竞争。

  🔹英伟达、AMD、博通:巨头的“算力豪赌”

  英伟达最终与OpenAI签订合约,将提供500万颗GPU、总值约3500亿美元的芯片租赁,并可额外投资1000亿美元以助其融资。若OpenAI无法偿付,英伟达甚至需承担部分债务担保。

  6月,奥特曼现身AMD年度大会,与CEO苏姿丰共同宣布合作。OpenAI将向AMD购买高达6吉瓦算力,苏姿丰甚至愿意出让10%的AMD股份作为激励。消息公布后,AMD股价暴涨24%。

  随后,博通宣布匹配英伟达交易,将与OpenAI联合研发新型芯片与系统,提供10吉瓦算力支持。

  🔹AI神话与泡沫隐忧

  奥特曼信奉“信任指数增长曲线”。但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先造后赚”的模式让OpenAI成为全球AI产业的单点风险中心。

  尽管OpenAI的Sora2视频应用与ChatGPT持续爆红,但其巨额资金缺口与不透明的财务结构,正让市场重温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阴影。

  或许正如硅谷投资人所言:

  “OpenAI不再是一家公司,而是一场信仰实验。所有人都在赌,奥特曼不会失败。”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