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又有人“蹭院士”!张伯礼院士授权报警

adminddos 2025-10-22 18:53:04 2
又有人“蹭院士”!张伯礼院士授权报警摘要: ...

两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在公众心目中代表着科学的权威。

文 | 王仲昀

" 钟世镇院士百岁生日宴 " 合影风波尚未平息,近日又出现一起冒用院士名号的争议事件。

10 月 20 日,天津中医药大学发布严正声明。声明提到,近期出现了一批冒用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名号的组织机构,为其产品、培训进行宣传。

对于冒用张伯礼院士之名的行为,上述声明表示,其侵犯了张伯礼院士的合法权益,也涉嫌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张伯礼院士已授权天津中医药大学,校方已经报案处理。

上海华尊律师事务所朱夏嬅律师告诉《新民周刊》,冒用院士名号并以此牟利的行为,涉嫌构成对院士姓名权与名誉权的双重侵害。此外,还可能涉及不正当竞争与非法行医的双重规制。

今年 3 月,网上出现 AI 伪造 " 张伯礼院士带货 " 假视频。 图源:央视新闻

01

冒用院士之名,涉嫌多项侵权

根据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微信公号消息,10 月 20 日,天津中医药大学发布严正声明,全文如下:

近期,社会上出现了 " 伯礼医堂 "、" 伯礼国医馆 "、" 张伯礼中医院 "、" 张伯礼大药房 " 等组织机构,并存在相关社交媒体公众号,这些机构均与张伯礼院士无关,它们冒用张伯礼院士之名,宣传本机构产品、培训、评审等内容,借机误导社会公众,严重损害公众健康,造成医疗安全隐患,侵犯了张伯礼院士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公信力,也涉嫌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为维护公众合法权益,澄清事实真相,张伯礼院士授权天津中医药大学就相关事宜严正声明如下:

1. 张伯礼院士作为我国著名医学专家,其姓名权及肖像权等合法权益受到法律严格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其本人许可不得擅自予以使用。

2. 张伯礼院士从未投资或授权任何第三方组织或个人利用张伯礼院士名字作为社会组织或机构名称。

3. 对于冒用张伯礼院士姓名的组织及个人,本单位已经收集证据,并将依法向有关监管部门、公安机关报案处理,坚决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及刑事责任。

4. 提醒广大社会公众提高警惕,仔细甄别各类组织机构的真实性及合法性,切勿轻易相信非正式渠道发布的信息,避免受到损害,损害健康。

《新民周刊》注意到,就在 10 天前,张伯礼院士在江西南昌一场国际学术年会上,以一句幽默的 " 打假 " 开场,引发全场会心一笑。

当天," 中医走天下 " 校长论坛——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翻译专委会换届大会暨 2025 国际学术年会在此间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在作《数智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报告时,先展示了一篇冒用他形象的 AI 伪造 " 院士带货 " 的假视频报道。

10 月 11 日,张伯礼在作《数智赋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报告 图源:中新网

张伯礼院士在发言中说," 这是人工合成的假视频,讲话声音是我,但内容不是我的。"

目前,在微信上搜索上述声明中提及的 " 张伯礼中医药 " 等公众号,已无法查到对应结果。该声明也表示,冒用张伯礼院士之名的行为," 借机误导社会公众,严重损害公众健康,造成医疗安全隐患,侵犯了张伯礼院士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公信力,也涉嫌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具体来看,这些行为涉及违反哪些法律法规,涉案人又将面临怎样的处罚?

朱夏嬅律师告诉《新民周刊》,根据《民法典》第 1012 条、第 1014 条,自然人享有姓名权,禁止以干涉、盗用、假冒等方式侵害他人姓名权。

司法实践中,判定是否侵犯了姓名权,需同时满足 " 姓名具有社会知名度 " 及 " 公众因混淆产生错误联想 "两个要件。例如,普通民众看到 " 张伯礼 " 字样时,会自然联想到院士本人,此类行为即构成侵权。同时,若冒用行为导致院士的社会评价降低,其性质是侵犯名誉权。

根据《民法典》,侵权人需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偿维权费用及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民事责任。

据朱夏嬅律师介绍,围绕冒用张伯礼院士之名造成医疗安全隐患的行为,在行政责任层面,还涉及不正当竞争与非法行医的双重规制。"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 7 条,经营者不得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力的姓名进行商业宣传,否则构成混淆行为。此外,根据《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我国对医疗机构实行分类管理,医疗机构需依法取得执业许可证,医师、护士等医疗卫生人员需依法执业注册。如果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

02

冒用、冒充院士,屡禁不止

无独有偶,就在 10 月 11 日,一份由百岁院士手书签字并委托发布的 " 严正声明 ",令一场 " 冒用师门、蹭合影 " 的争议引发公众广泛。

据南方 · 都市报报道,我国解剖学泰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临床解剖学创始人、中国数字人和数字医学倡导者钟世镇院士办公室发来由院士手书签字并委托发布的严正声明。

声明表示,去年钟院士百岁生日时,杨炯等五人冒充其学生、冒领专属服装,与钟院士纠缠拍摄录制相片视频,并将未经授权的相片发布在其微信朋友圈和研究所等公开场合以炫耀,造成 " 师出名门、行业翘楚、学术权威 " 假象。

而事后当事者之一杨炯接受采访表示,发布此条朋友圈是出于 " 对活动予以点赞,对钟院士表示敬意 " 目的,并未在除了朋友圈外的其他场合使用,或宣称自己是钟院士的学生。

杨炯朋友圈截图 图源:新京报

从 " 百岁院士生日宴合影 " 的争议,到此番张伯礼院士被冒名 " 带货营销 ",可以看到 " 蹭院士 " 的现象一直存在,且屡禁不止。最新出现的 AI 生成 " 张伯礼院士带货 " 假视频,更是说明其伪装的技术手段在不断 " 更新 "。

两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在公众心目中代表着科学的权威。然而," 蹭院士 "、冒用院士之名的个人或者机构,正是利用了公众对院士的崇拜心理,为自己背书站台,达到更好的牟利效果。

此前有媒体报道,有商家声称可以安排与多位院士合影,价格在 2 万至 3 万元不等。而这些照片的背景无一例外均为各类展会、学术会议等公开场合。

对于这一类冒用、造假行为,除了当事人自己不断地借助法律维权,相关的内容平台理应加强审核与干预,避免虚假信息对普通消费者造成侵害。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