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八字看婚姻宫合化:免费在线测算www.jixiangqiming.vip:-对谈|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暴走”根源

adminddos 2025-09-22 17:18:03 1
八字看婚姻宫合化:免费在线测算www.jixiangqiming.vip:-对谈|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暴走”根源摘要: ...

《七三一》《南京照相馆》《东极岛》等影片的公映,为我们重拾战争记忆、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真相提供了另一种方式。但是,在日本的文化中,影像却展现出日本社会对战争暧昧、分裂的记忆叙事,使得美化军国主义、掩盖战争责任等问题浮出水面。

9月20日下午,思南文学之家迎来一场聚焦近代日本战争史的深度对话。围绕“影像中的抗战记忆叙事:日本缘何走上军国主义‘暴走’之路”这一主题,《暴走军国:近代日本的战争记忆》作者、历史学者沙青青,与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无责任”的帝国:近代日本的扩张与毁灭(1895-1945)》作者商兆琦展开对谈。

两本著作互补,勾勒日本扩张历史脉络

分享会上,沙青青首先介绍了两本书的差异化定位:商兆琦的《“无责任”的帝国》以“通史”形式,串联1895年甲午战争至1945年日本战败的50年历史,清晰呈现军国主义从发展到失控的完整脉络;《暴走军国》则以更注重历史片段细节,补充关键人物与事件细节,二者形成“通史+特写”的互补关系。

理解近代日本,1895年是一个关键时间点。这一年中日甲午战争结束,马关条约签署,为日本之后几十年的历史发展道路定下基调。“1895年是理解近代日本的关键起点。”商兆琦解释,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攫取巨额赔款与台湾殖民地,这笔“不义之财”不仅未解决其内部矛盾,反而埋下隐患造成很多历史问题。

沙青青、商兆琦对谈。

 商兆琦举例,1895年到1945这50年间,日本的扩张如“吹气球”般,势力范围越扩越大,但也最终走到了即将“破裂”的时刻。

沙青青进一步补充,甲午战争前日本议会与政府冲突尖锐,战争“化解”了内部矛盾,这种“以对外战争转移内部危机”的模式,在此后日俄战争、侵华战争中反复上演,形成危险的历史惯性。

从制度到文化,揭示军国主义“暴走”的深层逻辑

对话中,两位学者从制度设计与文化心理双重视角,剖析日本军国主义失控的根源。沙青青指出,1890年《明治宪法》规定“天皇统帅陆海军”,决定陆海军之编制和常备军之数量,但天皇实际上并不会去亲自指挥军队作战;军方与内阁平行且相互牵制,这就导致二者不断通过激进的手段竞争,获得政治上的话语权,这直接导致了日本军失控和无责任状态的形成。

商兆琦则以日本政治思想史学者丸山真男提出的“抬神轿”比喻日本近代政治结构:天皇如同“神轿中的神像”,象征权威却不承担实际责任;“抬轿人”(政府与军方)频繁更替,没人愿为最终结果负责;围观者(民众)的情绪又进一步推动事态走向极端。这种“无责任体系”导致没有人愿意为战争负责。

《暴走军国:近代日本的战争记忆》

《“无责任”的帝国:近代日本的扩张与毁灭(1895-1945)》

到1944年底,日本军事方面不断失败,美军兵锋直指冲绳,即将进攻日本本土,日本国内无论是政府还是军方,都深知战争难以为继。谈及1945年日本投降过程,两位学者均强调其“被动性”与“迟滞性”:即便美军在日本投放原子弹,日本统治集团仍因“不愿承担投降责任”反复拖延,直至天皇发布投降命令才终结战争。沙青青提到,“日本也有学者认为投降令来得太晚,导致了更多灾难。”

商兆琦认为,日本当时对“国体论”的信仰也间接导致了这一结果。所谓“国体论”是指天皇统治国家的形态,最重要的论点是主张天皇是国家之“主”,国民是天皇的“臣民”,将天皇塑造成类似“神”的存在。商兆琦认为,在日本不断扩张的过程中,经过一系列战争,天皇的权威被推得越来越高,又因为巧妙的政治设计,所有的责任都没法追到天皇身上,天皇不断地被神化,“最后天皇为什么那么害怕做决断?也是怕把责任归到自己的头上来。”

活动最后,两位学者共同强调,梳理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暴走” 史,不仅是为还原历史真相,更在于警惕“以战争转移矛盾”“逃避责任”等危险逻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