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香锅,怎么从穷鬼到顶奢的?
" 雪糕刺客 " 钟薛高,终于以破产二字正式收场。
这两天,上海钟薛高被申请破产审查已经受理,11 月份开庭。而就在四年前,钟薛高还创下年销 10 亿元的奇迹,估值逼近 40 亿元。

没想到,一个 " 刺客 " 倒下了,另一 " 刺客 " 又重出江湖。
麻辣香锅,一个上称总让人瞳孔地震的品类,最近贵出了新的高度——哪怕做好了十足的心理建设,但数字总会教你做人。

但一面是上涨的价格,一面却是商家们的疯狂入局。
最近,杨国福在广东举办了 " 杨国福草本麻辣香锅品类上新会 ",正式向外宣布,麻辣烫巨头正式进军麻辣香锅赛道。

截至 2024 年 12 月,全国麻辣香锅门店数超 3 万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 200 亿。
从 "15 块管饱 " 到 " 人均 80+",麻辣香锅到底是如何膨胀起来的?
没有哪个餐馆的评论区能像麻辣香锅一样,堪称" 大型背刺血泪现场 "。
跟麻辣香锅的贵比起来,小弟麻辣烫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有人晒图,有人喊冤,更有人被气到想报警。
有人晒出自己在麻辣香锅店消费的账单:一盘价格将近 300 元。

哪怕这么抠抠搜搜的点菜,账单高达 178 元,价格离谱的仿佛是有什么把柄在老板手里。

其中热度最高、被认为实用性最强的一个爆火建议是高考完的暑假少吃点鸡肉、麻辣烫、麻辣香锅," 这些东西大学你要吃 4 年 "。
但出了大学才发现,打工人连麻辣烫和麻辣香锅都吃不起了,91 元一锅的 " 豪华大盘 ",能把打工人气笑了。

火锅与香锅,堪称巴蜀美食的绝代双骄。
麻辣香锅发源于巴蜀地区,以四川、重庆等地方麻辣风味融合而来,麻辣香锅源于土家风味,本身就是老百姓的家常做法,跟高端和贵根本搭不上边,绝对是路边摊的平民爆款美食。
还流传着一种说法,麻辣香锅其实是北京人发明的改良菜。
因为巴蜀地区,火锅、干锅、串串、冒菜、钵钵鸡……按照麻辣香锅的辣度几乎排不上号,而北京餐馆们,把 " 麻辣 " 两个字明明白白地顶在头上,发扬光大。
北京流行的大量麻辣香锅店甚至完全不输四川:麻里麻里、拿渡、川成元……都是在北京开遍大街小巷。

最让顾客头疼的就是,价格单位的 " 文字游戏 "。
个位数的价格,和菜市场一样便宜。细看,单位只敢写两。价格标注非常有技巧性,让人产生便宜的假象,营造一种不贵的错觉。
选菜时,大部分人都默认是按每 500 克来标,而一些商家其实是按每 50 克的价格来标。大家一般很少去关注小字标注的计量单位,只会注意到前面大大的价格数字。

当你对着一盘快 300 元的麻辣香锅震惊的时候,换算一下计量单位便会恍然大悟:
78 一斤的肉类,可以在山姆买到谷饲西冷牛排;而蔬菜也贵到了 35 一斤。

以前拿菜像吃自助,现在拿菜像考试——得算克重、避高价、防套路,稍不注意就超预算;当灯光打在码得整整齐齐的菜盘上,在水雾中更显诱人,如何挑选、拿菜才是更大的难题。
每一个盆都是一个盲盒,在上秤之前,谁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拿了多少。
虽然价格水涨船高,但麻辣香锅这几年依旧是抗打品类。
麻辣香锅的增长态势非常迅猛,2012 年至 2016 年,每年新增店铺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分别为 881 家、1466 家、1818 家、2520 家和 3077 家。
尽管 2017 年至 2019 年间增速放缓,但每年平均新增店铺仍高达约 4500 家。
到了去年年底,中国已经有超过 3 万加麻辣香锅门店。
就连康师傅、白象、今麦郎等方便面品牌,也看好麻辣香锅的热度,打出麻辣牛油果、麻辣香菜锅等扩充了品类格局。

现炒 " 锅气 ",暴打预制菜 " 命门 "
西贝的预制菜风波之所以越滚越大,无疑是戳中了顾客苦预制菜久已的痛点。
保质期两年的西蓝花,18 个月的羊腿,提前腌制好的烤鱼 ... 让无数过去对西贝相当忠实的家长客群,对西贝儿童餐再也不买账。
而麻辣香锅,恰恰解决了中国人最想要的两个字:锅气。
杨国福在全国门店增加了新品类 " 麻辣香锅 ",甚至线上还开出专门的 " 麻辣香锅 " 专营外卖店,主打甄选 20 味优质天然草本香辛料,强调 " 草本 ",在海报上专门强调," 现炒锅气 "。

为了让顾客感受到锅气,小谷姐姐还借鉴了烤鱼的做法改良麻辣香锅,用铁板持续加热,再加上香锅本身的 " 下饭属性 ",成功拯救了下滑的业绩。

数据显示,就这一个动作,让小谷姐姐的单店收入翻了两倍,新开店日营业额也能达到近 1.5 万元。
胖东来爆火后,全国各地来胖东来逛超市的人,还意外捧火了胖东来美食城的麻辣香锅。
跟其他品类相比,胖东来的麻辣香锅主打 " 明档厨房 ":不仅食材摆在前台,而且有菜品原料公示,每个食材来源于哪儿、是中央厨房还是供应链,都标注的清清楚楚。

除此之外,预制菜不管你在手机上下单时勾选了多少备注,送到家都是 " 统一辣度、统一咸淡 " 的工业品。
而跟预制菜相比,麻辣香锅包含了川菜的所有精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味型的融合——一道麻辣香锅里,光辣度和口味就可以有很多选择。

奇怪的是,麻辣香锅开了 3 万家店,却没有一个能打的 " 头部品牌 "。
火锅有海底捞、快餐有老乡鸡,但麻辣香锅的品牌认知度却相当低:
拿北京第一个把麻辣香锅开进商场的品牌来说,2006 年,第一家川成元麻辣香锅商场店在望京凯德 MALL 开业,开创了麻辣香锅品类餐厅进驻商场的先河。
但 19 年间,跟其他品类的头部相比,川成元的扩展速度相当慢。
而更普遍的现状是,麻辣香锅赛道存在大量个体经营店、小型加盟店,规模化程度并不高,缺少头部大品牌。

最迫切要解决的难关,是大单品缺失。
餐饮界的大单品,往往是品牌的 " 身份证 "。有了大单品,就能让顾客想起某个品类,第一反应就想到你的产品——比如海底捞的番茄锅、麦当劳的巨无霸。
这 些大单品是品牌的锚点,能降低用户的认知成本,让品牌变成符号。
可麻辣香锅同质化背后,是整个行业的懒惰。所有店都在堆食材 SKU,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镇店之宝。

据调研数据显示,在广东等一线城市 CBD 等高活力商圈,麻辣香锅凭借其独特的口味和社交属性,高客单消费表现尤为突出,商圈月均订单量可达普通城市三倍。
可见,为麻辣香锅买点的受众群体,不是为了仪式感,不是为了高端食材,而是想吃顿工作餐的打工人。

餐饮行业比其他行业更加直面顾客,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在做高端之前,先学会做自己。
大众面前,真诚远胜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