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主要有三种假冒形式:
一是假冒基金公司客服热线,待投资者拨打后套取身份证号码、银行卡账户及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二是假冒基金公司网站、APP,编造高回报的投资方式,诱骗投资者充值、转账。
三是假冒基金公司知名基金经理或其他员工,开立社交账号、发表市场观点,诱导投资者加入非法投资群后实施诈骗。
投资者如何识别和避免落入“陷阱”?
第一,投资者要提高警觉。
首先,不要轻信陌生来源的微信好友、群友、Q友或电话,不要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图片或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下载相关APP,不要加入来源不明的相关微信群聊。基金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基金投资管理和基金销售,不会通过微信、二维码等形式推荐股票,向投资者索取资金,更不会引导投资者参与博彩娱乐、充值返现。投资者在遇到异常基金公司业务及活动时,要提高警惕,必要时及时向金融监管部门、公安机关举报,切实维护好自身权益。
其次,要注意个人信息保护,不随意提供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避免被骗子利用。购买产品后,投资者也要定期查看账户和投资情况,保持对投资账户的关注,如果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联系基金公司或相关机构。
第二,注意识别和核实。
一是辨识主体资格。
诈骗分子常常通过与相关基金公司比较类似的微信公众号、网站域名等信息混淆投资者视听。投资者可以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www.amac.org.cn)核实基金公司或代销公司的注册地址、网站、客服电话等信息,也可以通过基金公司官方客服电话核实基金公司以及基金信息的真实性。
对于基金代销平台,需要核实代销平台是否具有基金销售资质,代销的基金产品是否在证监会或基金业协会备案。投资者还可要求产品推荐人员出示基金从业资质证明,并查询推荐人员所在单位有无基金销售资质或者管理人资质。在核实信息时需要细心耐心,不要被所谓高收益所引诱,在未完全核实情况下仓促投资。
二是辨识收款账号。
合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只能以公司名义对外开展业务,也只能以公司的名义开立银行账户。如果选择正规代销机构购买基金,则资金汇入代销机构的募集资金专用账户。如果选择管理人直销渠道购买基金,则资金汇入管理人的基金募集账户。而非法机构往往以个人的名义开立收款账户。如果有人要求您把钱打入以个人名义开立的账户,请您果断拒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