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千万关庙的根之所系:探秘运城关公故里

adminddos 2025-09-24 13:16:05 2
千万关庙的根之所系:探秘运城关公故里摘要: ...

9月23日,第36届关公文化旅游节将在山西省运城市开幕,向全世界展示古老河东厚重的文化底蕴。借此机会,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探访了此次活动的重要举办地——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这里是全球千万关庙的“根”之所在,为擦亮关公文化的金字招牌,近些年,这里在保护关帝祖庙的古建筑群之外,也做出了许多提升,为正在冲击国家5A级旅游景区做出积极的准备。

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占地面积3.03平方公里,由关公文化体验区和五龙峪河、女盐池等生态休闲区组成。这里最核心的区域是被称为“武庙之祖”的解州关帝祖庙。这一始建于隋朝时期的关公文化建筑群,采用中轴对称式布局,“前朝后寝”形制完备,是我国始建最早、规模最大、规制最高、保存最完整的关公文化宫殿式建筑群。

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本文图片由记者拍摄与运城市委宣传部提供

一庙承千年:一部“武圣进阶史”

我们在关公文化旅游节前夕来到运城市解州镇,关帝祖庙前的广场疏阔,在每一个与关公相关的节日的庆祝节点,这里将熙熙攘攘地挤满从世界各地前来祈福、朝圣的关公文化信仰者们。

如果从高空看,可以看到中轴线上,琉璃影壁、端门、雉门、午门、“山海钟灵”木牌坊、御书楼、崇宁殿、“气肃千秋”木牌坊、春秋楼、厚载门等建筑向纵深处整齐地延伸,古意盎然、煌煌傲立。

站在这个建筑群前可以感受到,古柏凝聚着天地间的灵气向高空伸展,朱红宫墙映着琉璃瓦的流光,一方方匾额诉说着这里与关公的千年羁绊,时间与历史驻留于此。

关帝祖庙的牌匾。

关公的故事从这里讲起。采访中,运城市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关公文化研究院)文化研究室主任陈园园向我们揭开了这座千年祖庙的历史脉络、文化密码与当代使命。

“关公不是一开始就是‘圣’的。”陈园园的话,为我们勾勒出一幅跨越千年的“武圣封号图”。在唐朝,关公初入国家祭祀体系,跻身“武庙十哲”,以配祀身份陪伴主神武成王,彼时的他,是象征军威与战力的“军神”;到了宋朝,宋徽宗因青睐其忠君思想,将他封为“王”,民间对关公的信仰也自此生根发芽,农历四月初八的“关帝巡城”古庙会便始于此时——彼时百姓会把关老爷像从庙中请出,巡街接受大家的祭拜,护佑一方平安、五谷丰登。

“关帝巡城”时被抬出的轿子和里面的关帝像。

明朝是关公地位的“跃升期”。朝廷将其封“帝”,武庙也从“多神共祀”变为“关公专祀”,庙中再无其他配祀;至清朝,关公被尊为“圣”,与文圣孔子并肩,其封号最长达到88字,如今祖庙对外提及的“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诩赞宣德关圣帝君”26字封号,便是从其中提炼的核心精髓。

“从唐到清,关公的封号变迁,其实是历代对‘忠义’精神的不断认同。”陈园园强调,这种认同不仅来自朝堂,更深植于民间——明清时“县县有文庙,村村有武庙”的盛况,便是最好的证明。

祖庙的独特性,更在于它的“根源性”。这里不仅有天下最大的关帝庙,更有供奉关氏家族的“家庙”——那是关公生活了19年的地方,也是全球唯一一座供奉关氏家族的祠堂。“无论海外有多少关庙,大家都认这里是‘根’。”陈园园说,每年都有无数关氏后裔与信众跨越山海而来,只为在祖庙前寻根问祖,这种“认祖归宗”的情怀,让这座古刹始终充满烟火气。

常平家庙,关公信仰“认祖归宗”的情感所系。

关帝祖庙:一砖一瓦总关情

关帝祖庙的建筑群中,最不容错过的就是祖庙的主殿崇宁殿,这里因宋徽宗封关羽为“崇宁真君”而得名。殿宇重檐歇山顶,周围回廊环立26根巨大石雕蟠龙柱,龙首昂扬,栩栩如生,彰显着帝王的至高威严。殿内悬有康熙皇帝亲笔御书“义炳乾坤”,正中神龛内供奉着冠冕旒旒、身着帝装的关圣帝君坐像,神情肃穆,威震四海。此处是举行国家级祭祀大典的场所,香火鼎盛,气氛庄严肃穆。

春秋楼则是后寝建筑群的巅峰,这里有整个祖庙的最高建筑——春秋楼。此楼因关公夜读《春秋》的典故而得名。楼高33米,两层三檐,歇山顶,气势凌云。其建筑最大奇观在于悬柱吊梁,二层回廊的26根檐柱,垂直悬空,下端雕刻成莲花柱础,看似悬吊在空中,承托着宽广的出檐,结构精巧,令人叹为观止,是中国古建筑中的绝技。

春秋楼内别有洞天。关帝祖庙的工作人员介绍,其中最珍贵的,当属“关公真身像”——这尊高2.45米的明代塑像,依庙志记载仿关公53岁形象打造,面部七颗痣清晰可见,与《三国志》《三国演义》中的描述高度契合,被誉为“最接近关公真容的造像。这尊关公塑像神态逼真,儒雅沉思,展现了关公儒将的一面。“此外,最独一无二的还有一对菊花藻井,它们由斗拱榫卯结构穿插而成,可以随风轻轻转动。”

关帝祖庙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丰富的传说故事,关帝祖庙的工作人员介绍,在解州关帝祖庙的崇宁殿(主殿)前,有一块巨大的青石,石上嵌有一个清晰可见的巨大脚印,相传是关公留下的;关公磨刀石上一个巨大的裂口赫然可见,相传这里是关公磨刀处。这些故事虽听起来荒诞不经,但却是千百年来民间对关羽忠义神武形象的崇拜与神化的结果。

关帝庙的许多殿宇前,都摆放着信众请来的关公神像,希望它能够濡染这里的烟火,更加灵验地保佑平安,而如果你曾留意运城汽车中摆放的摆件,你将发现,关公塑像是出镜率最高的一种,关公文化在此地风行如斯。

陈园园长期与关公文化接触,她谈道,许多信众的故事都让自己印象深刻,“泰国的一位非华人信众,却从小信仰关公,每年都来参加关公文化节,至今已有近20届了。”陈园园说,这位信众语言不通,每次都带着翻译来,还自己筹钱在泰国修建关帝庙,如今他的孩子、孙子也跟着他来祖庙祭拜,“那种虔诚,不分国籍,不分种族,只源于对‘忠义’的认同”。

马来西亚的孙艪华,是关公文化的“海外推广者”。2015年之前,他只是跟着马来西亚柔佛洲关帝庙来运城参会的普通信众,2015年,他在当地成立关公文化推广中心,还邀请运城侨联、统战部、政协及关帝庙团队,帮他策划主办“马来西亚国际关公文化节”。“今年已是第十一届了,他把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尼的关庙都联动起来,影响力特别大。”

在遥远的法国留尼旺,华裔第四代后裔也在守护着这份信仰。“他们的祖辈下南洋时把关公带过去,如今第四代仍在修建关帝庙,把‘平安’‘忠义’的念想代代传下去。”陈园园说。

陈园园也介绍,目前祖庙已授权7个国家设立51家关公文化交流基地,这些中心如同散落全球的“忠义灯塔”,将关公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远播四海。

守正亦创新:千年祖庙的“当代答卷”

关帝祖庙馆藏的1300多套造像、皇帝御匾(乾隆“神勇”、咸丰“万世人极”、康熙“义炳乾坤”)、藻井、建筑细节等等无不彰显着其“国家一级博物馆”的厚重底蕴。

“这些文物不是尘封的古董,而是活的文化载体。”陈园园介绍,祖庙正通过“文物活化”让历史说话:定期举办主题展览,让馆藏造像分批与观众见面。

如上文所述,无数游客此前只能从这里带走照片和故事,但是随着文创产业的发展,游客们有了更多样的选择。

今天的关帝故里,分布着许多处名为“关公信物”的文创店。运城关公文旅公司介绍,文创店目前已经有1000余种产品,这些文创产品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结合,将“神勇”匾额、藻井纹样融入冰箱贴、书签等,让关公文化走进日常生活,多样化的关公形象,也契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习惯。

此外,在关帝故里红墙外部分新建的数字展示中心也是运城在文旅融合上做出的新尝试,这处联合山西文旅集团、湖北幻影汇打造5000平方米数字展示中心,深度融合VR、裸眼3D、XR等技术,推出《千古云长·关帝伏魔》《关公圣境》等沉浸式剧目,是弘扬关公精神、提升景区内涵的标志性工程。

这个项目以国家级非遗“关公信俗”为内核,创新采用“35分钟XR电影+5分钟真人实景演绎”的方式,实现对传统故事的数字转译与活化呈现,极大增强了游客的参与感、沉浸感与文化叙事感染力。此外,还有关公文化数字博物馆,在3500平方米的空间中,运用3D全沉浸、虚拟成像、互动触控等数字技术,构建“序厅—千年古城—天下关庙—忠义关公”四个展厅,实现“游古城、拜关庙、看大戏”一站式数字体验。

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持续更新中

虽然关帝祖庙是运城关公故里毫无疑问的核心,是保护与参观的重中之重,但为了丰富游览体验,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近些年在景观上也做了许多丰富与提升。

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总占地面积3.03平方公里,由关公文化体验区(即以关帝祖庙为核心的“红墙部分”历史建筑)和五龙峪河—女盐池生态休闲区两大部分组成。

采访中我们看到,不同于运城最著名的盐湖景观,五龙峪河草木葱茏、气候温润。讲解员介绍,通过连续3年的生态修复,五龙峪生态休闲区新增绿化面积达80万平方米,野生动植物种类显著增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5座关公主题的观景凉亭沿水域错落铺展,成为串联景区文化脉络的“微景观节点”。每座亭子都以楹联为笔,将关公文化的忠义融入临水景致:龙吟亭临溪听水,楹联“峪中龙气凝忠魄,亭外松涛和剑鸣”,与关公“忠肝义胆”的精神遥相呼应。

为了丰富游客的体验,五龙峪河畔设置了太空舱,里面居住设施一应俱全,为游客提供了新颖、多元的住宿体验。

女盐池业部分则重点实施了水系治理与生态修复,完成亲水木栈道150米、道路改造2050米、观景平台100平方米及停车场1600平方米的建设。通过道路平整与水环境优化,区域生态持续改善,已成为游禽越冬栖息地,显著提升了游览体验与生态品质。

我们在采访时了解到,运城关公文旅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为创建5A级景区做准备,公司总经理介绍,目前通过细化举措、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将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持续提升“关公故里·好运之城”品牌影响力。

景区整合文化创意、数字展示、特色餐饮等功能,建成全季酒店、关公文创接待中心、“老解州·运城菜”特色餐饮区等,实现文化体验与产业服务联动发展。

特色餐饮。

运城关公文旅公司介绍,目前,5A景区创建工作总体进度已完成95%,重点内容包括——女盐池生态游步道提升工程已全部完成;南侧山体亮化激光秀工程已建设完成,实现常态化夜间演绎;五龙峪河生态休闲区服务设施(含太空舱、凉亭)整体完工,具备运营条件;御园西侧服务设施提升项目主体完工,正在推进御园西侧绿化布置与种植。

智慧旅游服务部分,目前,景区智慧旅游系统已全面搭建完成,并实现了实时数据抓取,有效支撑了景区的智慧化管理与服务。景区小程序“运城关公故里文化旅游景区”目前已上线运行,为游客提供购票、购物、咨询、讲解及导览等一站式便捷服务。预计9月22日可上线住宿、餐饮服务功能,实现一部手机畅游景区。

智慧旅游。

运城关公故里,以其千年不绝的香火与全球信众的虔诚朝拜,印证了关公文化超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这里不仅是建筑雄伟的“武庙之冠”,更是忠义精神的活态源泉。

从古建筑的精巧绝伦到数字技术的创新表达,从肃穆的崇宁殿到生态焕新的女盐池,景区正以守正创新的姿态,让古老文化在当代焕发夺目光彩。它向我们昭示:真正的文化根脉,既深植于历史的厚重土壤,也蓬勃于时代的鲜活实践,终将随着“忠义仁勇”的价值共鸣,继续向世界远播。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