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让-雅克·阿诺:“今天太棒了,要拍电影了”,这很珍贵

adminddos 2025-09-24 17:46:03 2
让-雅克·阿诺:“今天太棒了,要拍电影了”,这很珍贵摘要: ...

9月23日,2025年北京文化论坛的特别策划“风移影动——中法影像对话”系列活动之让-雅克·阿诺对谈在北京电影学院海淀校区举办。对谈由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主任毛小睿主持,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与中国导演乌尔善围绕跨文化创作、产业合作、新生代培养三个维度展开对话。

现场 

视觉与情感是关键

让-雅克·阿诺导演从影片《情人》《熊的故事》的创作过程谈起,分享了他对题材选择的依据,对跨文化叙事独特理解,以及跨文化创作的心得与感受。

阿诺导演认为,“影像的力量远胜语言”。比如默片时代,“全世界观众都能通过图像理解情感。”他也特别强调肢体语言在电影中的重要性:“虽然现在电影有对话、有音乐,但要让观众理解人物内心,就得靠肢体语言。演员的面部表情、肢体行动,都是传递情感的关键。比如我这样对大家微笑,大家就知道我很开心;如果我背对你们,可能就显得不尊重。这就是肢体语言的效果。”

《熊的故事》剧照

乌尔善则从人性本质出发:“人的共性远大于差异。如果我被某个情感事件打动,我相信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也会被打动。”他进一步指出,人类自古就用绘画、语言、戏剧讲故事,电影不过是这些表达方式的高度融合,“讲故事是人的本能”。

在剧本选择标准上,让-雅克·阿诺导演坦言:“选择的依据有时是我自己的情绪,有时是大众的情绪,但最终最直接的是我本人的反应。我一半的电影从写剧本开始,另一半从小说或著作改编而来。如果看到一本书,能让我在看文字时就想象到拍电影的场景,我就会很愿意去做。”

让-雅克·阿诺透露,自己多年来累计拒绝了几百个本子,“如果这个本子让我感觉到和其他人有共同的情感,让我觉得值得花四年时间去做,我就马上去做。这也是我能在电影行业坚持60年的原因,每天醒来都要给自己打气,‘今天太棒了,要拍电影了’,如果醒来觉得故事不好,就根本拍不下去。我们拍电影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开心。”

让·雅克·阿诺

“找到共性”

电影的视觉性是两位导演共同关注的话题。

让-雅克·阿诺表示,将想法视觉化对他而言并非难题:“现在给我一张报纸的照片,我很快能想象出它在我电影里的场景。我做导演就是通过视觉化方式传递自己的情感,在作品中呈现内心想法和特点。比如拍以年轻女性为主角的电影,我会把自己想象成年轻女性;拍关于熊的电影,会从动物身上看到人类的共性,这是以其他媒介展示自己的过程。”

他还提醒在场学生,“要记住基因和后天文化对我们的影响,在创作时可以尝试把自己想象成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人,拓宽视觉化思维。”阿诺导演曾去过41个国家,和41个不同国家的人一起工作过。“我们要透过语言、生活习惯这些表面东西,发掘人和人之间的共性。”

从小学习绘画的乌尔善导演,其电影画面风格常给人油画质感。他认为:“绘画是定格的关键帧,没有时间和声音,而电影是不可分割的完整时间、空间表现方式。我在看题材或剧本时,会在脑子里想象场景,拍摄现场会尽全力让演员相信故事,让美术、服装、道具呈现细节,用影像和灯光创造氛围,当我能感受到情绪时,就知道这场戏OK了。”

乌尔善认为,“共同的成长经历、眼界和理想,能团结在一起创造奇迹”,《封神》剧组有21个国家的工作人员,他们带来了新的工作方法和理念,解决了很多难题。

乌尔善

多看、多拍

在谈到电影教育时,乌尔善导演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历:“在电影学院的时候,我最喜欢待的两个地方,是拉片室和图书馆。我觉得学电影最好的方法就两个,一是多看电影,二是多拍电影。”

法国电影体系在艺术与商业的平衡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特别是CNC(法国国家电影中心)的扶持机制,既保护创作自由,又注重产业培育。

对于法国电影中心的扶持体系,阿诺导演详细介绍:“在法国,去电影院看电影要付10%的税,这些税会进入资金池,专门扶持年轻导演拍第一部长片。年轻导演要通过竞争获得资金,即便他们的第一部电影在本国票房一般,但在其他国家受欢迎,也能鼓励他们继续创作。我自己就受益于这个体系,我的第一部电影在法国表现平平,但在其他国家反响很好。”他认为,这个体系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帮助更多青年导演开启创作之路。

法国电影对乌尔善导演也有深远影响,“在学校时,左岸派、新浪潮电影都是我们经常观摩和讨论的对象,阿诺导演这样走向国际的法国导演的作品,也给了我很多启发。我导演课的毕业论文写的是阿伦·雷乃的《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为了写论文,我看了30遍,仔细研究每一个镜头和视听语言,这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极强烈的印象,最后论文还得了95分。”

《去年在马里昂巴德》

对于未来中法电影的发展,两位导演都持高度乐观的态度。“在法国,我们有两个专门为中国创作者设立的电影节,期待未来能够看见更多中国电影出现在欧洲的银幕上。”让-雅克·阿诺导演表示。

在对话的最后,两位导演就“AI对电影行业的影响”展开讨论。让-雅克·阿诺表示,AI在电影制作中已应用多年:“AI就像魔术师,能降低制作成本、缩短流程。我们用它处理声音、给演员换脸、处理背景,过去需要600个技术人员做的工作,现在3个技术人员加一台电脑就能完成。但要记住,不要问AI该讲什么故事,AI更多是在技术层面提供辅助,我很享受使用AI的过程,它让电影制作更便捷。”

乌尔善导演则有更长远的思考:“现在很多AI作品还只是对电影的模仿,靠便捷、低成本吸引关注,但这不是AI的真正意义。就像电影刚出现时,只是记录舞台剧,后来才发展出自己的语言。我期待未来AI能成为独立的创作媒体,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语法,产生不同于电影的全新创作,那才是AI真正成为独立艺术的开始。目前,它还处于过渡阶段,就像照相取代画像一样,只是在模仿和替代传统工艺,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