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举办: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

adminddos 2025-09-24 23:09:02 2
2025北京文化论坛举办:聚焦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摘要: ...

9月23日至24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共设主论坛、6场平行论坛、26场专业沙龙以及多项精彩配套活动。

论坛邀请中外嘉宾围绕培育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信息时代的文化创造和传播方式变革、人工智能对文化发展的影响、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高效供给等前沿议题展开演讲交流。

本次论坛以“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

主论坛:以文化为桥梁连接世界

9月23日上午,主论坛举办,中外嘉宾致辞演讲,为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汇聚智慧力量。

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胡和平以“共同把握人工智能机遇 更好赋能人类文明进步”为题发表演讲,指出面对风起云涌的人工智能浪潮,要充分认识人工智能为文化繁荣发展带来创作生产、内容传播、产业生态等方面的重大机遇。

法国前总理让-皮埃尔·拉法兰以“以文化为桥梁连接世界”为题发表演讲,指出中法两国经历了数代人的努力,建立了坚实的合作伙伴关系与深厚友谊,使双边关系在人文层面焕发生机,近年来在“中法文化年”“中法文化之春”等活动中加深彼此了解。主论坛上,拉法兰宣读了法国文化部长拉茜达·达蒂致北京文化论坛的一封信,转达了她对嘉宾们的问候,以及为加强中法两国文化关系贡献力量的坚定意愿。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高世名聚焦“数智时代文艺发展新方向”发表主旨演讲。他提到,面对全球“AI +元宇宙”驱动的超级消费主义下,人类“感受力贫乏”“信息茧房”“公共空间碎片化”等问题,新大众文艺是重要破局力量——它召唤每个人的“作者之心”,让普通人依托自媒体开展“切实、切身、切己”的精神生产,打破体制内外、年龄代际、专业业余界限,形成文艺创作繁荣态势。

“而新时代文艺工作者需融入这股洪流,从人间万象中提炼当代中国人的价值与生命力,彰显开放进取的时代气象与刚健清新的民族精神。”高世名说。

人民日报社社长于绍良则从主流媒体变革视角出发,围绕“主动变革、拥抱创新”分享实践经验。他表示,从媒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技术创新正在重新定义媒体传播的方式和边界。面对新形势,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

平行论坛:聚焦考古遗产价值阐释与可持续发展

9月23日下午,“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破界共生:科技激发文化原创力”“虚实无界:视听产业融合破圈”“城市文化:新科技提升公共文化品质”“双向赋能:网络文化创新发展”“交流互鉴:尊重文明多样性” 6场平行论坛,通过演讲、圆桌对谈、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围绕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诸多热门议题进行深度探讨。

其中,“保护传承:数字化赋能文化遗产”平行论坛“考古遗产价值阐释与可持续发展”专业沙龙在首都博物馆举办。

活动伊始,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首都博物馆“太保墉燕——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该展览是琉璃河遗址发现80年来,不同时期考古成果汇集最全、展出文物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一次,也是“2024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的首个展览。

房山琉璃河遗址专题展

随后的沙龙对话环节中,6位国内外专家围绕考古遗产的价值挖掘、阐释方式、公众参与以及可持续活化利用等议题,结合斋浦尔、良渚、琉璃河等国内外典型案例,分享精彩见解,进行了跨文化的思想碰撞,为考古遗产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国际视角与前瞻性思路。

2025北京文化论坛重要成果发布

今年,北京文化论坛首次创新举办重要成果发布专场活动,集中发布《从倡议到实践:2024中外文化交流报告》、“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等重要文化成果,促成一批重要项目签约,更好促进文化交流、文明互鉴。

发布的成果中,中华古籍智慧化服务平台、“中华古城数字图谱集成”工程等项目创新性突出,运用数智化技术革新历史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播方式,形成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示范性实践;《人工智能服务未成年人伦理规范共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际视频通讯社与12个国家主流媒体达成新闻服务合作等项目突破性显著,直面发展瓶颈问题,通过机制和模式创新助推行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第四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科学家精神和科学文化主题文库”出版工程、中国科学院北京同步辐射装置X射线吸收谱技术助力原子级解析宋代青白瓷呈色机理等项目引领性鲜明,从技术落地和理论创新维度深度践行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路径,提供了文化创新创造的鲜活样本。

活动中,“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4年度十件大事”发布——2024年,北京市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在多方面实现突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成功举办,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长城与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与申遗工作成果突出,彰显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琉璃河遗址考古取得重大发现,为中华文明探源提供新证据。

同时,北京积极推动文化开放与创新发展。“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带动国际文化旅游升温;文博文创产品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潮流;国际“青春诗会”和“全球Z世代逛北京”活动有效促进中外青年文化交流;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推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拓展文化传播新场景。北京正以更加开放、创新的姿态展现大国首都的文化魅力,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作出积极贡献。

文化浸润人心,科技构建未来。中外嘉宾围绕主题分享,汇聚思想智慧与高质量研究成果,共同展望文化科技融合未来发展,既有国际前沿理论,又有中国创新实践,碰撞出思想火花、凝聚出智慧成果,为推动全球文化交往和文明对话合作提供启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