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邱玥
" 一直担心从深圳来北京看病报销麻烦,没想到住院时刷电子医保卡登记,出院直接就结算了,不用带一堆材料回深圳跑手续,真是太方便了!" 在北京安贞医院办理出院手续的深圳市民游先生感叹道。
" 暑托班一开,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课外兴趣,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化解后顾之忧,让家长安心工作。" 福建宁德东侨万安社区职工子女暑托班 7 月 7 日开班,家长林女士现场点赞。
…………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2025 年上半年,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改善,不仅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信心和持久动力。
真金白银投入,提升民生温度
翻开上半年财政账本,民生领域 " 加法 " 做得醒目:
全国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 9.2%,教育支出增长 5.9%,卫生健康支出增长 4.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提高 5 元,达到每人每年 99 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 30 元,达到每人每年 700 元;
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 1566.8 亿元、就业补助资金 667.4 亿元、医疗保障相关补助资金 5522 亿元;
加大对地方财力的支持,下达均衡性转移支付 2.73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7.5%,指导督促地方腾出更多资源用于保民生、促发展。
…………
每一分投入,都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幸福。
" 每月 1000 元补贴到账,心里就踏实了!" 重庆忠县天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法务专员余洪伟笑着说。作为西北政法大学毕业生,他选择回乡就业,少不了当地就业补贴政策的助益—— " 既是真金白银的支持,更是家乡对我的认可 "。
" 养老金每月按时发到卡里,老了经济上不拖累子女,俺的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家住河南农村的王阿姨一脸欣慰地说。
" 娃的托班更普惠,每月花费少了足足 2000 元,减轻了家庭负担。" 北京市民姜先生说。
真招实招频出,夯实民生之本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 695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58%。6 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 5.0%,与去年同期持平。
金融助企力度加大,一次性扩岗补助、国企一次性增人增资等延续实施……一项项彰显温度和关怀的实招硬招,让民生之本得以不断夯实。
" 拖着行李来到广东深圳龙岗那天,我通过申请住进青年驿站。家电齐全、地铁直达,还包简历修改、面试培训、夜谈互助。两周拿到心仪岗位,又靠驿站优惠房源和免费体检券,顺利入职。从投简历到签合同,全程无缝衔接。" 来自广西玉林的毕业生陈露夏笑言。
" 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进一步加大就业支持保障力度。印发新一轮青年就业政策措施,组织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提早启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服务攻坚行动。会同有关方面推进政策落实、服务提效,促进毕业生更好就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政策研究司司长崔鹏程说。
检验检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养老服务师、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等新职业竞相登场;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实施差异化补贴支持,推动培训和就业增收更好挂钩,满足新质生产力培育、急需用工行业和 " 一老一小 " 等民生需求;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范围扩大,截至 6 月底,试点省份累计参保 1234 万人……
每一项创新,都在把岗位的 " 蛋糕 " 做大、把技能的 " 梯子 " 加长,换来千家万户稳稳的就业、满满的信心。
增进民生福祉,擦亮发展底色
腰包鼓了,消费才有底气。
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1840 元,同比名义增长 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5.4%,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缩小。收入预期向好,直接点燃消费热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5%,体育用品、金银珠宝等部分升级类消费增速加快。
看病省心,幸福才能托底。
截至 6 月底,全国超过 12.36 亿人开通使用医保码,就医买药实现扫码直接结算,一些地方还可以直接刷脸结算。" 扫码就医、刷脸结算,医保网上购药尤其方便。" 北京市民刘先生体验后感慨。
住有宜居,烟火气更浓。
上半年,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 1.65 万个,加装电梯超过 8000 余部、增设停车位 13 万多个,新增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场地 144 万平方米。广东新筹集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 10.3 万套(间);北京建设筹集保租房 2.7 万套(间),竣工各类保障房近 5.4 万套(间),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 54% 和 67%。在满足基本居住需求的同时,各地积极推动住房品质升级,增加 " 好房子 " 供给,回应居民改善性住房需求。
近日举行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
" 为保证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需要从要素资源科学配置入手,以人定房,以房定地、以房定钱,科学预测城市未来住房需求。" 浙江工业大学中国住房和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虞晓芬说。
随着 "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 的民生蓝图逐项落地,每一次具体可感的改善,都在为中国经济的行稳致远积蓄底气、注入信心。
(光明日报北京 7 月 25 日电)
《光明日报》(2025 年 07 月 26 日 01 版)
[ 责编:邢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