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NEW财金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数据显示,上半年保险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约3.74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27705亿元,同比增长5.4%;财产险公司取得保费收入9645亿元,同比增长5.1%。
随之保险股全线爆发:7月28日,A股保险板块单日飙升3.50%,H股中资保险板块大幅上涨2.60%。其中,、、、A股、H股四巨头同步放量拉升,众安在线、阳光保险等港股标的涨幅近4%。
从行业数据来看,增速较去年同期有所放缓,但结构优化、渠道变革、细分领域亮点频现,勾勒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预定利率调整驱动6月激增,分红险成转型焦点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约2.77万亿元,同比增长5.4%。与去年同期12.95%的保费增幅相比,今年上半年保费收入增长有所减缓。不过,从6月份单月来看,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同比增速高达16.3%,显著高于上半年整体增速。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指出,这一剧烈波动与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即将再度下调密切相关。政策调整预期促使保险公司在窗口期内加大营销力度,消费者也倾向于在利率下调前锁定收益更高的产品。
7月25日,保险行业迎来定价调整:普通型人身险预定利率研究值降至1.99%,触发动态调整机制。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等火速公告,8月末停售旧产品,新备案产品预定利率上限非对称下调(普通型2.0%、分红型1.75%、万能型1.0%)。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统计,截至7月28日,寿险公司年内已推出295款在售分红险产品,约占2024年总量的84.77%。
“分红险崛起反映监管引导下行业加速转型,非对称下调利率强化其相对优势,加之低利率环境下居民偏好浮动收益,预计未来3至5年头部险企分红险占比或超60%。”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尽管预定利率下调构成短期压力,但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下行背景下,储蓄型保险产品仍具相对吸引力,加之个险渠道复苏和银保期缴发力,共同支撑了上半年增长势态。
产险双轮驱动:新能源车险高增41%,非车险表现亮眼
财产险公司保费增速略低于人身险。数据显示,上半年财产险公司共取得保费收入9645亿元,同比增长5.1%。
从险种结构来看,依然稳固。其中,作为第一大险种的车险,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4505亿元,同比增长4.5%,占产险总保费46.7%。增长主力来自新能源车险——上半年新能源商业车险签单保费约661.7亿元,同比大增41.44%,远高于车险整体3.27%的增速。但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车险已结赔付额同比增长33.32%(全行业车险已结赔款同比下降1.68%),其较高的综合成本率对险企经营构成了挑战。
以太保产险为例,上半年机动车辆险保费收入536.07亿元,同比增长2.8%;非机动车辆险保费收入603.92亿元,同比微降0.8%。值得注意的是,在2024年的年报中,中国太保明确了产险未来的精细化发展目标:产险公司将在保持业务稳定的基础上,强化效益优先,加快由速度和规模向以价值和效益为中心的转变。
而非车险表现亮眼,成为拉动增长的关键。其中,健康险保费达1609亿元,为非车险业务的第一大险种,约占财产险公司保费总收入的16.7%,保费同比增速为9.08%,远高于财产险公司保费整体增速。同时,意外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12.36%达291亿元,绝对额较低。
上市险企分化:新华领涨23%,银保渠道强势崛起
随着行业信息披露惯例调整(部分头部险企自2025年1月起不再单独发布月度保费),目前已披露上半年保费数据的上市险企主要为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和众安在线。数据显示,三家公司保费收入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新华保险以23%的增幅领跑行业,中国太保、众安在线分别增长6%和9%,展现出保险市场稳健复苏态势。
具体来看,新华保险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1212.62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位居行业前列。研报指出,这一成绩得益于多方面因素。一方面,一季度个险渠道绩优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月均绩优人力及万C人力同比均实现双位数增长,有效推动保费规模与质量提升。另一方面,银保渠道价值贡献进一步扩大,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重要力量。过去一年,新华保险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增速高达516%,进入2025年,该渠道新保业务增长势头依旧强劲。
中国太保上半年寿险保费收入也实现了稳健增长,达1680.09亿元,同比增长9.7%。在渠道结构上,银保渠道崛起态势明显,上半年银保渠道收入370.53亿元,同比增长74.6%,新保业务同比增长90.2%,成为保费增长的核心动能之一。
众安在线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166.59亿元,同比增长9%,表现依然稳定。从渠道来看,银保渠道正成为一些保险公司保费增长的主要。自银保渠道实行“报行合一”和取消“1+3”限制后,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在受到短期冲击后逐渐调整,险企经营业绩也有所分化。从多家险企特别是头部险企上半年的业绩显示,银保渠道的价值贡献有所扩大。
中信建投证券研究吴马涵旭团队表示,低利率环境下储蓄险需求旺盛,叠加围绕产品、渠道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引导市场良性竞争,头部险企市场份额提升路径清晰。渠道端来看,“报行合一”政策压降费率竞争空间,银保渠道价值贡献能力显著提升;供给端来看,头部险企银保渠道布局力度加大;需求端来看,头部险企在品牌、增值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在“报行合一”后进一步凸显。
2025年上半年上市险企保费收入情况反映出保险行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研报指出,寿险方面,监管持续从渠道端和产品端规范行业发展,预计今年首次调整预定利率的窗口期可能出现在三季度,短期或将对客户需求产生一定刺激作用,长期来看,分红险产品优势将更加突出,转型坚定的头部险企预计更为受益。
财险方面,2025年行业整体保费有望保持稳健增长,上市险企综合成本率有望显著改善,龙头公司优势有望持续凸显。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升级,险企还需在产品创新、服务升级和渠道优化等方面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