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一生运势分析:在线测算事业运势www.jixiangqiming.vip:-在微信与支付宝的夹击下,联想控股减持,孙浩然清仓式减持,拉卡拉除了赴港IPO搞钱外,似乎别无选择!

adminddos 2025-07-30 12:43:15 4
一生运势分析:在线测算事业运势www.jixiangqiming.vip:-在微信与支付宝的夹击下,联想控股减持,孙浩然清仓式减持,拉卡拉除了赴港IPO搞钱外,似乎别无选择!摘要: ...

来源:鹰眼财报

  在微信支付与支付宝的夹缝中求生存?联想控股减持,孙浩然清仓式减持,除了赴港IPO搞钱外,似乎别无选择!

  资本市场的每一次减持,都是股东用脚投票的无声宣言。最近,拉卡拉两大股东的举动,向市场传递出令人不安的信号。

  第三大股东孙浩然,拉卡拉创始人孙陶然的弟弟,宣布将在2025年6月至9月间清仓持有的全部1927.09万股。这并非他首次减持——2024年第三季度他已套现403万股,但这一次是彻底切割,不留一股

  与此同时,第一大股东联想控股也加入撤退行列。在数字货币概念炒作推高股价后,联想控股迅速将持股比例从26.54%降至23.54%。这已是联想控股三年内的第二次减持

  资本市场的铁律是:当内部人集体逃离时,外部人更应警惕。股东们精准踩点高位套现,与赴港IPO计划的时间线高度重合,令人不得不质疑:这场资本运作究竟是企业发展的破局之策,还是为股东铺设的最后退出通道?

  01 股东清仓:信心崩塌的警示灯

  资本市场的风吹草动往往预示着更深层的危机。拉卡拉两大股东的撤退不是孤立事件,而是一连串信心崩塌的多米诺骨牌

  孙浩然的清仓式减持计划引发市场震动。作为创始团队核心成员的亲属,他的彻底离场远超普通财务投资的范畴,更像是与公司划清界限的决绝姿态。联想控股作为长期战略投资者,其连续减持更耐人寻味——2022年中期的首次减持已现端倪,如今加速撤退,折射出对拉卡拉前景的深刻担忧。

  股东减持本身并不罕见,但如此密集且彻底的“大撤离” 在资本市场实属罕见。更值得玩味的是减持时机:正值数字货币概念热炒推高股价之际,又恰逢公司宣布赴港IPO计划。

  在股价高位套现,赴港上市再融资——这套资本运作路径看似完美,却暴露了股东对企业内生增长动力的彻底失望。当内部人都急于套现离场,外部投资者又该如何相信这家公司的未来?

  02 主业萎缩:支付老兵的生存困局

  拉卡拉的故事,是一部传统支付机构在移动支付浪潮中节节败退的警示录。

  翻开2024年财报,数据令人触目惊心:全年营收57.62亿元,同比下降2.96%;归母净利润暴跌23.26%,仅为3.51亿元。进入2025年,下滑态势未止反加速:一季度净利润同比腰斩51.71%

  核心业务板块双双失速:数字支付业务收入同比微降0.27%,几乎停滞;曾被寄予厚望的科技服务业务更是断崖式下滑18.43%。公司归咎于“行业整体承压”的解释,在残酷的市场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双寡头垄断下,拉卡拉的生存空间被挤压得所剩无几。数据显示,2024年两大巨头合计占据第三方支付市场93.3%的份额,拉卡拉等传统机构只能在剩余的6.7%中厮杀。

  拉卡拉的个人用户活跃数仅1800万,不足支付宝的1/50。在B端市场,其SaaS服务渗透率仅8%,远低于竞争对手移卡科技20%的水平。

  支付行业的竞争早已从单纯的费率战升级为生态战。当支付宝用“支付+生态”将商户锁进数据闭环,微信以“智慧经营”吞噬线下流量时,拉卡拉仍停留在“收单工具”的初级阶段,未能构建起真正的商业生态

  03 合规失控:监管重锤下的沉疴痼疾

  当一家支付机构屡屡触碰合规红线,其商业模式的基础便开始动摇。

  近期曝光的POS机审核漏洞令人咋舌:个人用户无需实体经营资质,仅凭虚假信息即可注册商户,轻松实现信用卡套现。这种“我支付给我”的操作,赤裸裸地挑战着支付行业的监管底线。

  这并非偶发事件。拉卡拉的违规记录堪称“触目惊心”:2021年因七项违规被罚350万元;2023年因客户身份识别问题被罚875.4万元;2024年各地分公司罚单不断,全年罚款超过800万元。

  更严重的是2022年因违规操作导致的14.37亿元巨亏。这场惨痛教训似乎并未转化为经营能力的提升,反而成为拉卡拉合规体系溃败的标志性事件。

  频繁的违规操作不仅吞噬利润,更摧毁金融机构最宝贵的资产——信誉。在香港资本市场对合规性要求严苛的背景下,这些“前科”将成为其上市之路的致命障碍。

  04 概念炒作:数字货币的皇帝新衣

  面对主营业务萎缩、合规风险高悬的困境,拉卡拉将赴港上市的希望押注在数字货币概念上。在《上海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与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出台后,拉卡拉迅速宣称将“加快数字货币在跨境场景的应用”,这一表态也确实推动了股价短期上涨。

  概念炒作终究难以替代基本面支撑。拉卡拉的数字货币布局,目前仅停留在口号层面,尚未形成实质性的业务进展或收入贡献。

  跨境支付看似是救命稻草,实则布满荆棘。2024年拉卡拉跨境支付交易额虽增长14%至492亿元,但其在全球仅持有6地支付牌照,与PingPong、连连支付等专业跨境支付服务商相比存在明显短板。

  当对手们用真金白银投入技术创新时,拉卡拉的研发投入显得杯水车薪。2024年其研发费用率仅3.1%,远低于行业8%的平均水平。更令人担忧的是,其中60%的研发费用用于POS终端硬件升级,而非区块链、AI风控等前沿领域。

  香港投资者向来以理性著称,他们不会为缺乏根基的故事买单一世。在主营业务增长乏力、合规风险未解的情况下,仅凭概念炒作便试图登陆港股,其前景可想而知。

  05 赴港IPO:最后的资本逃生门?

  当所有业务增长路径都遭遇瓶颈,赴港IPO越来越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资本逃生计划。

  拉卡拉面临的是系统性困境:在C端,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构筑了难以撼动的生态壁垒;在B端,SaaS服务渗透率低,商户黏性不足;在跨境支付赛道,又面临牌照短板和技术投入不足的制约。

  与此同时,监管重锤不断落下。“一机一码”政策全面实施后,拉卡拉跳码套利空间归零,直接导致2024年毛利率下滑5个百分点。合规成本的飙升,进一步吞噬着本已微薄的利润。

  在此背景下,赴港IPO看似是战略选择,实则可能是股东寻求退出的最后通道。资本运作的逻辑清晰可见:借助数字货币概念推高A股股价→大股东高位减持套现→赴港上市融资→为剩余股东创造退出机会。

  但香港资本市场绝非韭菜农场。对于拉卡拉这样业绩下滑、股东减持、屡遭处罚的企业,即便侥幸上市,也难逃成熟投资者的价值审判。当资本市场的逃生门关闭时,等待拉卡拉的会是什么?

  支付行业的终局,从来不属于“勉强活着”的幸存者。当香港投资者审视拉卡拉的IPO申请时,他们会看到什么?一家数字货币新贵,还是一家靠POS机续命的支付旧势力

  答案或许早已写在那张成绩单上:2025年一季度净利腰斩51.71%,近30天日均51条用户投诉,全球仅6张支付牌照。香港资本市场可以为故事买单一时,但绝不会为缺乏根基的幻想买单一世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