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良品铺子 视觉中国 资料图
良品铺子实控人拟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股票今日(7月18日)复牌。
7月17日晚,零食品牌良品铺子股份有限公司(良品铺子,603719)发布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与武汉长江国际贸易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宁波汉意约定拟向长江国贸转让其持有的上市公司7223.99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18.01%;良品投资拟向长江国贸转让其持有的上市公司1197.01万股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2.99%。本次权益变动不触及要约收购。

良品铺子指出,若本次交易顺利完成,将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宁波汉意变更为长江国贸,实际控制人将由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潘继红变更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公告显示,武汉金控持有长江国贸100%的股权,为长江国贸的控股股东。武汉市国资委为其实际控制人。
公告显示, 经各方协商,乙方(指宁波汉意、良品投资)同意将标的股份以12.42元/股的价格转让给甲方(指长江国贸),股份转让总价款为10.46亿元人民币。 甲方同意以前述价格受让标的股份。 该等转让价格为标的股份转让的最终价格 ,未来双方不会因二级市场股价的波动等因素调整转让价格。该等转让价格不低于协议签署日前一交易日上市公司股票收盘价的90%。

根据股份转让协议,交易款项将分四期支付,金额分别为1亿元、4亿元、4.96亿元及5000万元。
针对良品铺子股权转让一事,良品铺子方面人士向澎湃新闻在内的媒体表示:“坦诚来说,良品铺子这两年很难,这次是企业的主动选择,也是企业战略转型的需要。一是长江贸易、武汉金控作为产业资本、耐心资本,在供应链协同和金融赋能;二是在当下价格内卷的情况下,希望通过‘联姻’,探索出一条不打价格战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即‘国家有政策、省市有要求、企业发展有需求’;三是创始人(良品铺子总经理杨红春)会继续带领核心经营管理层管理公司日常经营并担任第二大股东。”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股权交易,而是为下个十年的发展,提前布局核心竞争力。”良品铺子方面说。
公告显示,在本次股权转让前,良品铺子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合计持有的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38.22%。转让后,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合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减少,约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17.22%;长江国贸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占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21.00%。

此次股份转让尚需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豁免公司实际控制人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的自愿性股份锁定承诺;尚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核批准;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本次交易的经营者集中审查批准(如需);上海证券交易所出具协议转让合规确认意见;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等。
有市场分析师认为,此次交易具有“稀缺性”,良品铺子将成为“首个由地方国资控股的全国性休闲食品平台”。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指出,国资入局,为深陷同质化竞争的休闲零食行业提供了破局方向。
良品铺子的另一股东达永有限公司则继续减持良品铺子,以每股12.34元,总价4.4亿元的价格将8.99%的股份转让给长江国贸,达永有限公司在良品铺子的持股比例下降到9.17%。
加上达永有限公司的转让,长江国贸持有良品铺子的股份达到29.99%,交易总额为14.86亿元。

当日的公告还披露,广州轻工工贸集团就股权转让纠纷对宁波汉意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导致宁波汉意所持约7976.4万股(占其所持股56.46%,占总股本19.89%)被冻结,可能对控制权转让事项造成不确定性风险。
据悉,此前宁波汉意为化解自身债务,寻求以协议转让方式出售其持有的上市公司部分股份,并与广州轻工就协议转让上市公司股份的事项进行磋商,签署了《协议书》,约定了广州轻工拟对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后,计划受让宁波汉意持有的良品铺子部分股份,进而投资、控制良品铺子。截至目前,宁波汉意及其一致行动人仍未与广州轻工正式签署有关良品铺子股份的交易协议。广州轻工已经于7月14日就股权转让纠纷对宁波汉意提起诉讼,并申请了财产保全。
据官网所述,良品铺子创立于2006年,2019年将“高端零食”作为企业战略发展方向,2020年,良品铺子登陆上交所主板,被称为“高端零食第一股”,旗下包括肉类零食、海味零食、素食山珍、话梅果脯等产品线,但如今的休闲食品市场当前需求分层明显,行业呈现出“品质”、“大众”、“下沉”的三足鼎立格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向走高端定位的良品铺子也在几年前开始了降价。
7月15日,良品铺子发布了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5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5亿元到-0.7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3亿元到-1亿元。
关于本期业绩预亏的主要原因,良品铺子指出,一方面,公司 2025 年持续对产品进行优化和调整,部分产品的售价下调及产品结构的调整影响了公司的毛利率,另一方面公司2024年至2025年持续优化门店结构,主动淘汰低效门店,店数下降使得销售规模同比下降,此外受到线上渠道流量费用上升的影响,2025 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规模及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