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流年覆灯火命财运:在线测算事业运势www.jixiangqiming.vip:-深圳拟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明年年底前计划建成超1200个低空起降点

adminddos 2025-07-31 19:54:48 1
流年覆灯火命财运:在线测算事业运势www.jixiangqiming.vip:-深圳拟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明年年底前计划建成超1200个低空起降点摘要: ...

深圳拟在2026年底前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加速低空基础设施建设。

7月31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网发布《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以下简称“建设方案”)。到2026年底全面建设全球低空经济总部研发中心、高端智造中心、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中心,全力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在保障措施中,此次发布的建设方案提及,拓宽资金筹措渠道。按照“社会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原则,引入社会资本参与低空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指导各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灵活运用国债、专项债、REITs、基金等手段多方筹措建设资金。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去年11月,深圳市低空经济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启动会上介绍了《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深圳市发改委当时在会上透露,预计2024至2026年,深圳低空设施投资额120亿元以上,“十五五”期间,可达200亿元以上。

计划建成低空起降点超1200个,建成全球首个低空智能融合系统

低空经济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

具体来看建设方案,全球总部研发中心方面,建成“1+5+4”(低空经济大科学装置1个、低空经济运行试验区5个、测试场4个)低空经济总部研发测试总体布局。围绕无人机关键系统和零部件、整机制造、地面保障装备等关键环节,形成一批全球领军的低空研发制造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等企业国内领先。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产值规模突破1300亿元。

高端智造中心方面,方案提出,建成10个低空经济产业园区和2个特色产业园区,覆盖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营销展示等业态。低空经济链上企业相互合作与跨行业协同规模显著提升,飞控算法、高能量密度电池、低功耗主控芯片、高性能轻量化材料、复杂环境感知等关键核心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低空飞行器产业链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供应的自主可控。

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方面,到2026年底,建成低空起降点1200个以上,开通载人、载货飞行等各类低空商业航线1000条以上,直升机、eVTOL起降设施1公里半径覆盖建成区面积比例突破50%,“2小时同城、4小时跨城”低空快送服务覆盖人口占全市人口比例超过70%,三甲医院、血液中心(血站)覆盖率超过50%,城市治理起降场3公里半径范围内实现全市公园、河道、水库、岸线等巡检全覆盖,载人飞行、物流运输、低空观光、航空运动、飞行培训、电力巡线、港口巡检、航拍测绘、农林植保等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

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中心方面,到2026年底,建成全球首个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低空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监测等服务保障体系实现全覆盖,行业领先的低空算力平台投入使用,涵盖空域划设与流量管理、飞行计划审批、航空器管理服务等业务的现代化低空治理体系全面建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彰显“深圳低空”全球品牌效应。

近日有eVTOL主机厂创始人曾公开指出,在监管层面,低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企业需要起降点、停机坪、充电桩、地面通信、导航、监视和气象设备等基础设施。对于这种新型智能化、电动化的垂直起降飞机,需要经过高频次、常态化运营验证,才能给予政府、民众对安全足够的信心。

此次建设方案的发布,将统筹推动深圳各类与低空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落实落地。据科技日报今年3月报道,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深圳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型低空起降点483个,推动构建全球首个市域级“5G+毫米波+卫星”空天地一体化的低空全覆盖安全网络,累计建成5G基站8万个、升级5G-A基站超2.3万个、新增通感基站67座,基本实现120米以下空域5G网络连续覆盖。

“积极制定地方标准,推动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

重点任务方面,方案指出,要构建低空起降基础设施、建设低空信息基础设施、布局低空创新基础设施、强化标准化服务能力。

其中,构建低空起降基础设施方面,方案指出,推进通用机场规划建设。建设直升机和载人eVTOL起降场。开展既有直升机起降场(点)的eVTOL适应性改造,结合商圈、CBD、产业园、医院、枢纽、景区、公园等新建174个直升机和载人eVTOL起降场(点),总规模达283个。

方案还指出,构建低空物流运输起降设施网,新建159个物流运输起降点,总规模达205个,搭建覆盖全市、连接湾区、快捷高效的空中物流运输网络,持续做大低空物流规模;拓展社区配送起降设施网,新建339个起降点,总规模达413个;结合医院、社康中心、血站等需求,新建医疗物资运输起降点112个,总规模达148个;结合重点商圈、公园、景区、园区、高校及职业院校等需求,新建商圈配送起降点227个,总规模达265个,加密即时配送航线;大力推进无人机技术与装备赋能城市治理,新建城市治理无人机起降点340个以上,总规模达360个。按照共建共享共用原则,统一布局起降点位、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

在建设低空信息基础设施方面,方案提到要建设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构建低空通信网络、完善低空导航设施、打造低空监视网、健全低空飞行气象监测网。

其中在建设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方面,方案提到,到2026年底前,建成一期,适时启动二期,实现对全市重点低空空域7×24小时的全面监控,具备超过1000条客货运低空航线、300万架次/年载货无人机商业飞行的数字化管理能力。支撑超万架飞行器同时低空飞行,实施精细化时空资源分配和进程管理。

“当前eVTOL常态化商业运行已进入了攻坚阶段,除起降场地外,智联网、通信、空管等配套基础设施也在抓紧建设。”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王瑞萍理事长去年在中国航展期间指出,城市空中交通基础设施远不止于一个起降场点,而是一整套新型的基础设施体系,既包括起降场地、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等基础设施设备,也包括智慧化、信息化、新型空管系统及低轨卫星、5G、人工智能等诸多关键领域的新技术产品。王瑞萍还表示,部分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培育此业态,打造相关的产业,正在加紧布局建设新型基础设施配套。但由于业态模式新颖,参考案例不足,规范标准滞后等诸多因素,地方政府的新基建工作也面临着挑战。不过,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诸多难题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如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北斗导航、超级计算等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城市空中交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也为构建未来城市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路。

在强化标准化服务能力方面,建设方案中也提到要建立低空基础设施标准体系,如加快研究制定低空起降场(点)、通信、导航、监视、气象、测试场等各类基础设施,以及低空净空保护、噪音防护等相关标准规范,积极制定地方标准,推动上升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培育低空一站式综合服务机构。争取设立无人机检验检测与适航审定研究机构,重点提升新型航空器标准化适航审定研究及服务能力。围绕咨询、设计、投资、建设、运营等环节,强化低空全链条服务能力,在核心技术、产品装备、基础设施、运行管理、运营服务等方面,提供全球领先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深圳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拓展全球市场,输出可复制推广的深圳产品、深圳标准、深圳经验。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