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ddos

把陈年旧事都翻出来——读王犁美术史研究札记

adminddos 2025-08-04 08:01:57 1
把陈年旧事都翻出来——读王犁美术史研究札记摘要: ...

《喧嚣与孤寂:二十世纪美术史研究札记》近日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涉及林风眠、傅雷、周昌谷、朱金楼、李震坚、顾生岳等近现代艺术史人物的往事,涉及潘天寿的人物画、诸乐三的速写、1949-1976年浙江美院素描教学变迁等。

本文为90多岁的知名画家丁立人读后致《喧嚣与孤寂:二十世纪美术史研究札记》作者王犁信件。

正在念你,不是一日二日,果然大著飞来,见书如见人。不是巧吧,是感应吧。

立刻放下手头的事,认认真真地捧读了好几篇,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上世纪)50年代初的影子纷纷呈现在眼前,那些人,活起来了。周昌谷、朱金楼、李震坚、顾生岳,还有庞薰琹、金冶……这些生灵,那时是天天见到的。

李震坚是我们一年级的素描教师,我们绘画系分二个组,甲组素描是宋秉恒教,乙组是李老师教,甲乙一个教室,分二个摊,挨得很近,可以互相穿通,甲组学生也可请李老师来指点,只要宋老师不在。那时的李震坚老师,年轻,光洁,直爽,热情,很平易近人,我们很喜欢他。30年后,也就是八十年代,我与几位画友在西湖边文化会堂开个画展。到母校看李老师,大吃一惊,李老师老了太多。最吃惊的还不是尊容,而是他的神态,像受过什么刺激,有点异常,也很冷淡,完全不是当年雄姿英发那可敬可爱了。我们请他来观展,他也不来,像是不屑一看,又像是怕我们的画有毒。

《朱金楼水彩素描集》朱金楼著,三一美术出版社1951年8月第一版

我是最熟识不过朱金楼老师了,他教我们水彩、速写,水彩他倒没什么教,速写他教得很起劲,我又是速写迷,因此很谈得来。他送我们他的《朱金楼水彩素描集》,虽然薄薄的,可在当时,罕有人出集子,这本集子也颇珍贵。他教速写,就在室内画人。作模特儿的是一位乡下姑娘,土气却还优美,传闻朱老师对她有意思。朱老师年纪不轻了,还是单身,其实合起来也无不可,当时没有合,后来未知合了没有?不得而知。因我三个月后离开了。

当时学校有“三金”,金冶、金浪、朱金楼。朱老师只是教速写、水彩,因不是大画,故名气不大。当时金冶名声比较大,他教油画。后来有所不顺,晚年去法国了,据说他女儿在法国。他到法国,天天去巴黎街头写生,法国人围观,以为是印象派画家复活了。听说他回国在美院开个画展,不知出画集否?不知你看过这画展没有?拍过照没有,如果有,寄几张让我看看。

因为,我上个月到巴黎,寻找过金冶画的巴黎街道,觉得没什么可画的,他怎么有灵感?或许他画的地方,我没找到,因此我很想看看他的画。

此外,可说节外生枝,金冶有个女儿,女儿叫金力明,嫁给我的一位小画友,名叫王华,香港人,家住观塘街,是石开介绍我认识的。80年代初,他来上海,买了我好些画,还送我三羊立体声收录机,一时,卡伦·卡蓬特、达利·派登的歌声响彻梅园,那时我的住处。由于金小姐住在巴黎,王华也去巴黎。

此次去巴黎,住在塞纳河边,河对岸就是卢浮宫。每次出去,总是经过塞纳河。我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在寻找王华。塞纳河岸,一摊摊卖图片的不少,画人像难见到,有一次见到一个,却是外国人,不是王华。我在巴黎四天,天天找始终没找到。心想王华比我少20多岁,今年也过75岁了,怎可以风里来雨里去,还不怕警察驱逐露天画人像呀。

《美术》1964年第四期封面

此次去巴黎既找不到王华,又找不到金冶画的地方,可谓失望再二。可是,弥补我的是,看了五次原生艺术展,十分难得,要知过去每次到欧洲或美国,没看到过一次原生艺术展,连原生艺术博物馆都找不到一个。

林风眠,1973-1974摄于上海南昌路寓所

关于林先生卖画的事,过去我一直以为老外直接到南昌路林家去买的。看了你的大著,方知是傅雷出的力,这位傅先生实是金子的心呀。

你写的潘天寿的人物画,真是太好了,他应该画人物画,后来为何不画,太可惜了。

诸乐三上海美专聘书

诸乐三的速写也被你写得活龙活现,只可惜我未见过。

写史真好,把过去陈年旧事都翻出来,让后人看看,还让故人回忆一番。不过,当然比不得小说,小说是讲究细节的,比如昔日的白公祠,我们的宿舍,也是食堂,上课时只能见到同班同学,放学后都在宿舍里生活,尤其到吃饭时,顾生岳、徐永祥,还有陈冰心,上衣五个纽扣,只剩两个……都在眼前走来走去。我的寝室,好像只住二人,我的对床是高鸿,隔壁一间住着王开儒,他拉得一手好小提琴,不时传来小夜曲等优美乐声。再隔壁的陈友霖,水彩画画得很好,可以不用再学了。他毕业后工作分到上海昆虫研究所,后来不知怎么又离开了,这位置空了下来,不久,我顶上了……

《临倪云林山水》纵116厘米,横42厘米,黄宾虹 1913

小说总是细节,有说艺术贵在细节,那么史呢,史没有细节,难道就不是艺术了吗?写史(包括研究史)不易呀。一、要有好眼力,眼界要高,好画认得清。二、说得明白,不能人云亦云。三、不怕得罪人。也所谓独特见解,见解埋在心里万事太平,说出来就万分危险。因此,人云亦云为妙,这么一来等于没写,写了也是多此一举。总之,还不如画画好,画自己的画与人无关,不得罪人。

猴与蝗系列之十 35x60cm 重彩 2019丁立人

《喧嚣与孤寂——二十世纪美术史研究札记》王犁著,浙江文艺出版社2025年6月第一版

寄上一本近作,是徒弟给我印的,只有4本,也是一种自得其乐。

2025.7.20

(本文发表略有删节)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