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讯 港股7月再度上涨,其中恒生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涨幅均超过2.8%,恒生港股通涨幅达4.7%。有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以来,港股市场迎来内资与外资的共振式流入,港股资金面持续宽松。
最新研报指出,从周期涨幅、AH溢价率及宽基指数估值三大维度比较,港股相对A股仍处于合理估值区间,投资上重点关注五大方向:估值仍较低的互联网与AI龙头、预期反转持续发酵的港股创新药、受益于反内卷的资源与大宗商品、基本面持续强势的新消费,以及业绩持续改善的非银金融机构。
有基金业人士认为,与前述方向关联度较高的品种,如港股通科技ETF(159262)、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恒生消费ETF(159699)及港股通非银ETF(513750)等,聚焦单一赛道,具有高纯度特征,是投资者把握相关机会的高效工具。
具体来看,港股通科技ETF(159262)紧密跟踪恒生港股通科技主题指数,指数覆盖小米、腾讯、等30家纯科技企业,前十大成分股权重超过70%,“软硬兼备”特性突出,为投资者提供了锐度更高的纯科技赛道工具。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截至7月29日的今年以来收益超100%,最新规模突破160亿元,不仅是全市场规模最大的创新药ETF,也是年内 “翻倍基”中规模最大的产品。其跟踪中证香港创新药指数,集中布局信达生物、药明生物等龙头,生物制药与化学药权重占比高,当前指数市盈率TTM估值仍具备较好性价比。
恒生消费ETF(159699)跟踪恒生消费指数,成分股包括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50家港股消费龙头,估值具备一定安全边际。该指数成分股公司较为贴合Z世代消费潮流,个股分布均衡,为投资者提供了精准布局新消费的配置选择。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是全市场唯一跟踪港股非银金融指数的ETF,成分股险企含量较高,覆盖、友邦保险等龙头险企,并有港股券商和港股稀缺资产港交所。数据显示,该基金连续多周获资金净买入。截至8月4日,基金最新规模达125亿元,今年以来收益率超过40%。
基金人士认为,在港股估值修复与资金面宽松的双重驱动下,上述四只ETF分别覆盖科技、创新药、新消费及非银金融四大核心赛道,兼具规模流动性优势、高纯度特性与交易便利性,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篮子”布局港股机遇的便捷工具。
有机构分析指出,随着“反内卷”政策深化及全球通胀预期升温,港股科技与医药板块的中长期配置价值尤为突出,而新消费与非银的业绩改善趋势亦有望延续,建议投资者结合自身风险偏好,适时把握细分领域机会。(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