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7月以来,美元理财产品提前止盈现象频现。
8月4日,招银理财一款原定存续期为739天的美元理财产品,因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达到4.58%触发止盈,提前545天终止运作。这已是招银理财自7月以来第4只实现提前止盈的美元产品。今年以来,中银理财、农银理财等多家机构的多款同类产品也相继因达到止盈条件而提前终止。
“近期止盈的美元理财产品多属于‘目标盈’产品。”北京财富管理行业协会特约研究员杨海平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类产品设置了止盈条款,目的是帮助投资者锁定收益,落袋为安。”
今年上半年,美元指数累计下跌超10%,创1973年以来最差同期表现。另据普益标准数据,同期国内美元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逐月回落,6月末近1月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96%,较去年同期下降近70个基点。收益与汇率的双重压力日益凸显,进一步压缩投资者实际回报。
多款美元理财产品提前止盈
据招银理财8月4日消息,7月以来,该机构在去年年末及今年年初发行的美债主题“目标盈”理财陆续进入止盈观察期,有4只产品以4.28%、4.46%、5.03%和4.58%的收益率触发止盈,实现提前终止。
其中最近一款触发止盈的产品为“美国国债QDII(美元)目标盈封闭9号”,属于固定收益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3.1%-5.1%,止盈目标收益率为4.1%。据产品说明书显示,在止盈观察期内,若连续两个估值日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均不低于止盈目标收益率,则该理财产品在前述第2个估值日后的第3个工作日提前终止。
据悉,此产品于今年1月22日成立,原计划存续期为739天,但在8月4日仅用194天便实现了提前终止。
“近期美元理财产品提前止盈,是产品设计与市场环境变化结合的产物。近期止盈的理财产品多属于‘目标盈’产品,此类产品设置了止盈条款,目的是帮助投资者锁定收益,落袋为安;同时,由于政策预期、关税冲突和地缘政治因素等导致美债价格波动,多次出现意外上涨。”杨海平表示。
据普益标准数据,6月末存续美元理财产品的近1月、近3月、近6月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96%、3.96%、4.12%,相比去年同期的4.66%、4.55%、4.33%有所下降。
尽管上半年美元理财产品收益呈现下滑趋势,但市场对新发美元理财产品的热情并未减弱。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今年7月美元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已突破5000亿元,较去年年底增加了超2000亿元。6月全市场新发美元理财产品数量同比增加39只至161只,增幅达31.97%,反映出理财机构对“降息前高息窗口”的快速响应。
杨海平认为,美元理财产品上半年收益率下滑,其主要因素包括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压制固收类资产的收益率,及美元指数下跌。“根据对美联储下半年货币政策走向的判断,下半年美元理财产品总体上将延续缓降趋势。”
消费者实际收益并不理想
“您目前有美元吗?还是需要先购汇?”日前,记者以投资者身份前往某银行网点咨询时,有客户经理问道。
当记者表示需要购汇后,该客户经理进一步提醒称,如果单纯觉得美元产品收益率高,可以再考虑考虑。“因为您来回兑换有汇率差,综合算下来实际收益未必有那么高。”
在社交平台上,记者发现不少投资者因为高收益率而“上车”美元理财产品,但最终算下来实际收益“并不理想”。
“汇率一波动,再高的年化收益率也扛不住,除非是准备长期持有。”有投资者向记者坦言,他今年年初以约7.3的汇率兑换了一部分美元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现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已经到7.1左右了,虽然产品收益率能达到4%以上,但实际收益要大打折扣。”
谈及影响美元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的因素,杨海平表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美国金融市场及资产收益率水平,其中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主要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影响;二是汇率变化;三是美元理财产品的投资策略。
“由于美元理财产品通常以美元计价,投资者将本币兑换成美元进行投资,在投资结束后再将美元兑换回本币时,汇率的波动会对实际收益产生重大影响。如果美元贬值,即投资者兑换回本币时得到的金额减少,那么即使理财产品本身获得了利息收益,实际收益也可能因为汇率损失而降低;反之,美元升值则会增加实际收益。”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向记者表示。
普益标准方面则提示,考虑到美联储的降息预期,投资者可选择短期产品规避未来降息影响;同时,可采用分批配置的方式,避免在汇率高点集中购汇;在降息预期下,应注意分散配置思维,避免风险聚集。
“随着美元指数进入下行周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很可能处于稳中有升态势。此外,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在下半年重启降息,中美货币政策周期错位将得到改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宏观金融分析团队分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