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从华润集团守正采购交易平台获悉,华润电力2025年第2批光伏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集中采购开标时间已推迟。一则7月15日晚发布的公告称,因受外部环境变化、项目建设进度等因素影响,该集采的开标时间暂定延期至2025年8月18日,具体开标时间另行通知。
该项目的招标人是华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根据此前披露的招标公告,本次采购分3个标段,共计采购N型TOPcon双面双玻光伏组件3GW。标段一和标段二的采购容量分别为1500MW、1200MW,预计交付时间集中在2025年8月-2025年12月。标段三采购容量为300MW,交货期为2025年8月-2026年2月。此次招标原定7月22日开标。
澎湃新闻注意到,从该项目7月1日首次发布招标公告到7月15日开标变更,短短半个月时间光伏市场价格骤然升温。
综合多家市场机构消息,上游多晶硅近期受限产限价等反内卷政策影响涨势明显,带动硅片企业报价跳涨。电池、组件端相对持稳,但探涨情绪强烈。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数据,本周硅料成交价区间已至4.0-4.9万元/吨。本周的成交均价较7月初大涨20%,涨价从原材料端向下传导,已有组件厂家小幅上调报价。
但哪怕是几分钱的上游波动,都会让终端投资商很难受。对包括华润电力在内的“五大六小”发电央企来说,光伏产品涨价意味着新能源投资收益率受到挤压。
新一轮涨价潮能否落地,取决于终端是否买单。由于三季度国内外市场需求减弱,终端回暖并不乐观。眼下,正处于下游观望博弈的关键期,这或是华润电力集采延缓开标的重要考量。
除了上游涨价,电价机制的不明晰也让新能源投资商倍感压力。
今年以来,新能源入市政策(国家发改委“136号文”)变化彻底重塑光伏发电的收益模型。有业内人士曾对澎湃新闻称,长远看,新能源入市新政有利于电力系统健康发展。但短期看,地方政策待出,投资收益面临不确定性,“比如资源费和设备投入的费用已经过了投评会,但投完这个钱之后,突然有了机制电价和机制电量,收益发生了变化,对项目投资而言这是个大问题。”基于此,行业在投资低潮徘徊,光伏项目招标延期或终止的情形屡见不鲜。
近日有行业媒体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超25个央国企光伏招标项目终止,规模总和超过56GW,终止原因多为政策调整。
其中的标志性事件是今年4月,中电建以“新能源电价政策调整”为由,终止了史上最大光伏组件集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