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银行机构、VC/PE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大海”。
自然资源部发布《2025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显示,2024年涉海企业IPO融资规模达114亿元,占全部IPO企业融资总额的17.0%。截至今日收盘,海洋经济指数(932056)年内涨超17%。
资本市场看好海洋经济背后,是频吹的“政策东风”和潜力巨大的商业化机遇。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海洋经济站上国家战略风口。2024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上海、天津、深圳、广州、青岛等城市先后提出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会议还明确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经济,推动海洋产业与金融深度融合。但长期以来,海洋产业存在周期长、风险大、收益不确定等特征,商业金融在涉海领域的参与度较低。
广东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研究员认为,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发力“海洋+金融”,以打通金融资源与海洋产业的对接通道 例如,近日深圳成立“深圳市海洋金融联盟”;6月全国首家海洋蓝色金融平台在江苏上线;3月,青岛印发银行业保险业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信贷资金进入万亿海洋市场
“我们公司的目标是成为‘海上特斯拉’。”近期一次融资路演中,深圳市锐有限公司向投资人介绍,“我们的融资计划是5000万元,其中1000万用来项目建设,1250万元用作研发投入,其余用来市场推广、团队优化及流动资金。”该企业从事船舶锂电池系统及其配套产品生产、研发、销售等。
随着新能源应用领域的推广,近年我国电动船舶发展势头迅猛。路演提问环节,投资人问锐深科技,“等龙头企业也关注到了这一行业,你们怎么办?你们的竞争壁垒和护城河在哪里?”
这一疑问背后,也能体现出涉海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难题。涉海企业普遍缺少“定价锚”,如海域使用权、海洋知识产权、船舶订单等流动性资产评估标准化不足,大多银行也尚未形成标准化评估体系。
此外,长期以来,信贷市场对海洋产业的资金支持主要来自政策性银行,如在深圳地区,仅国开行深圳市分行涉海融资余额便超过300亿元,覆盖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绿色航运、“一带一路”等多个领域。
因此,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收益不确定的海洋产业让商业银行们“慎之又慎”。
但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开拓海洋经济业务。首先,一些商业银行成立专门业务条线、部门、特色支行等负责海洋金融业务。
如总行于2021年设立了蓝色金融部,专职负责海洋金融产业的推动与发展;深圳市分行于2023年6月揭牌成立海洋渔业支行,定位为深圳市分行海洋产业专营金融机构,此前还设立300亿元海洋板块专属授信额度……
产品服务方面,供应链金融成大多银行服务涉海中小企业的主要工具。如中国深圳市分行的“产业链贷”,以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及共同借款人的行内外数据为依据,以信用方式发放贷款,无需核心企业提供增信措施;再如深圳建行提出的海洋渔业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AIC的扩容也将为海洋产业带来中长期资金支持。记者了解到,农银资本、工银资本联合深投控等在深落地的AIC基金均将海洋产业作为重点投资领域之一。今年7月,深圳深投控千帆企航科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金规模20亿元)、深圳深投控工融科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金规模20亿元)已完成工商登记注册。
此外,蓝色债券也是一种支持海洋及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金融工具,此前、农业银行联合发行粤港澳大湾区首单5亿元蓝色债券,定向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据统计,截至2025年2月,我国共发行贴标蓝色债券28只,发行规模为168亿元,按照发行规模加权计算的平均票面利率为2.91%。
企业期待股权类资金注入
除银行信贷资金外,受访企业更期待股权类资金的注入。“因为这类资金可以更深度参与公司经营,对我们公司后续长期发展有积极作用。另外通过股权投资机构对企业的背书,对我们企业品牌宣传等认可度方面也有战略意义。”瀚海华帆清洗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初期计划融资500万元。”
尽管企业期待股权资金支持,但拉长时间线来看,国内海洋产业融资市场活跃度还有待提升。自2020年以来,相关领域仅发生约600起融资事件,约占全国投融资总数的1%。
相关研究分析称,海洋经济产业日益壮大,但投融资活动相对较少的主要原因是海洋产业存在高风险、高投入等特点,参与主体普遍为国企及其附属单位,市场化动力不足。
但传统海洋产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精准化升级,海洋电子、水下机器人、智能平台等新赛道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关注。
如国信弘盛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国信弘盛已投海洋产业项目合计10个,累计在海洋产业投资4.3亿元,投资的卫星导航、、隆基股份的业绩回报均超过5倍,投资的已成为船舶锚链的全球头部企业之一。
除股权投资市场外,各地也纷纷出台海洋经济规划,加大对海洋产业的投资力度。如广东省强调坚持优旧育新、三产联动,“点名”海洋牧场、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现代航运等多个产业。浙江省则明确,2025年要力争实现海洋经济领域项目投资2200亿元以上,其中包括力争推进强港重大项目120个、投资600亿元以上。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本、银行、保险等各金融机构提供的助力。资本市场服务方面,金融机构可为海洋企业提供融资、上市保荐、定增、发债等全方位金融服务;企业运营服务商,各金融机构体系都拥有专业的金融服务团队,可为海洋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财务、税务咨询服务;业务支持服务方面,金融机构能为海洋企业提供各地的产业资讯及业务对接等。”国信弘盛相关人士表示。